在《小巷人家》中小敏的工作选择引起大家热议,在经历体制改革后,小敏无法在自己曾经工作了多年的棉纺厂继续工作,于是小敏选择了去理发店上班。
小敏的选择遭到母亲张阿妹的质疑:你现在就去理发店上班了,这不是白白浪费了你学的专业知识吗?
小敏回道:妈,时代在变呀,我这不也比在家待着强么。
张阿妹原本为了给自己的女儿姗姗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曾经还将小敏的专业选择错误的引到了师范上。
小敏选择成为一名理的发师,这是不是她的报应?
而姗姗也曾管小敏叫一声阿妹,后来却改口叫她小敏,这又是为什么?
小敏的工作选择。小敏出生于1970年代,那个年代,许多大城市的女孩在上完初中毕业后,会被分配到国营单位,比如棉纺厂,做一辈子的工人。
小敏从小在棉纺厂长大,当然没有什么毕业后能考得上公职的想法,靠着自己努力考上了师范专业。
多亏小敏有了这样一份好工作,将来不仅能拿到固定工资,在此期间还能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于是张阿妹也松了口。
然而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原先的计划经济制度被打破,逐渐取而代之的是市场经济。
那些国有企业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走到哪缴纳养老保险就缴纳到哪了。
以前的那些管理方法也被改革所摧毁,棉纺厂的体制改革开始深入,并打破了过去原有的体制。
有些上年纪的工人自愿提前退休,而新招工人政策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从前只要你是上完初中的应届毕业生,分配到个工作基本上就能吃个安稳饭了,而且如果你们家还有内退工人,地地道道的国营单位。
理论上而言,你能在国营单位挣到的工资绝对是不会输给你去私营企业工作的。
再加上那些没上过学没背景的人,多半都进了工地干活。
小敏毕业后去了棉纺厂工作六年,期间还没来得及享受生活,棉纺厂体制改革就来了。
棉纺厂聘请了专门的老师传授相关的业务知识,然而小敏每天听着这些知识,心中也不免有些惆怅。
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的小敏面临着改革后工作待遇发生的变化。
许多上年纪的人在被迫失去工作后,选择了内退。
但是像小敏们这样刚来没多久的工人,却在工作中挣扎,她们开始明白没有个人利益的牺牲,大家都得不到什么。
他们不知道改革后竞争会有多么残酷,也不知道新政策是否会对自己有利。
小敏和同龄的姐妹们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
棉纺厂体制改革后,许多人都为了保住饭碗,想尽办法往上爬。
尽管形势严峻,但也有人找到了机会。
这时候,小敏的好友钟雪的母亲钟桂梅开了一家理发店,小敏的好朋友钟雪早些时候就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理发师。
钟桂梅经营理发店的生意也算风生水起,有了生意的钟桂梅在一年后又开了一家分店。
钟雪每天在家帮母亲理发,几年下来也学会理发的全部技巧,随后钟桂梅又催促着钟雪去店里上班。
钟雪早已嫁为人妻,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刚学来不久的这门手艺,最终在丈夫的支持下,钟雪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理发师。
钟雪和小敏的好姐妹,钟雪知道小敏曾念过师范专业,在得知小敏的棉纺厂改革后失业时,便邀请小敏去自己的店里上班。
小敏也十分想念自己这位好朋友,于是二话不说就答应了钟雪的邀约,去钟雪的理发店上班。
当钟雪的母亲钟桂梅看到小敏时,也十分惊讶小敏竟然真来上班了。
小敏去上班后,张阿妹对小敏的工作选择十分不满,认为小敏白白浪费了在师范专业中学的知识,也是张阿妹不分青红皂白的认为小敏现在选择做理发师是报应。
姗姗的称呼。张阿妹说小敏不应该当一个理发师,因为小敏所学的专业知识被浪费了。
但小敏认为时代在变,原本毕业后便可以去师范学校工作的机会早已不复存在,师范那些毕业生和她们专业无关的小敏竞争上岗。
这就相当于小敏主动放弃了棉纺厂本来能拿到的工资去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理发师,这并不是白白浪费了自己的专业知识,而是那份工作本来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小敏之后还学了更多理发的专业知识,在职业学校又继续深造。
小敏的工作经验和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她做了理发师后,日子过的也比在棉纺厂当工人年薪要高。
张阿妹说小敏这样工作不会有前途,但小敏认为这就是一种职业选择。
张阿妹十分担心小敏的未来。
但小敏的未来不是应该由她自己来做主的吗?
小敏才不管张阿妹怎么说,她的生活是自己的。
况且在那个年代的棉纺厂工作的工人,几乎都是家里有关系的,都是凭着自己的本事考上师范的学生。
姗姗本来是小敏的干女儿,在张阿妹眼中,姗姗是自己亲生的女儿。
张阿妹一直坚信姗姗将来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
但姗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竟然称呼小敏为小敏,而不再管她叫阿妹。
这件事情让张阿妹心中感到万般不舍。
小敏和姗姗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最开始姗姗也曾管小敏叫过阿姐,毕竟小敏嫁给张阿妹的儿子麦冬也就比自己大了五六岁。
姗姗也还是个小女孩,但每次开口的时候,姗姗却发现,自己和小敏之间相隔的距离,一点都不比和自己的亲生父母相差多少。
姗姗在张阿妹家长大,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父亲,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世,说到底,姗姗不过是张阿妹从小门小巷中捡来的一个女孩,家里也没有人会知道这个小女孩的身世。
就算是将来有一天,姗姗真的会知道自己的身世,但幼时的记忆也早已将小敏当做亲生母亲。
在姗姗眼中,亲生母亲也不过是一个陌生背影罢了。
所以姗姗才不叫小敏阿姐,而是直呼其名,毕竟没有深厚的感情相处,又怎么会称呼对方亲近呢?
这也不是张阿妹所想象的那般深厚感情。
正是因为姗姗和小敏之间没有太深厚的亲情,所以姗姗才没有那般叫人熟悉的亲切感。
观众心中生气的张阿妹?张阿妹在听说小敏去上班时并不会太生气,毕竟小敏做理发师这件事并不影响到自己女儿的名声和未来。
但在张阿妹眼中,自己的女儿有着无上的荣耀,因为读师范毕业后便成为了一名老师。
小敏的职业有些低微,不禁有些以卵击石了。
我们不能以物喜物悲的角度来看张阿妹和小敏之间的关系,毕竟小敏的选择在许多人眼中不是公认的好工作。
但张阿妹心中对女儿的爱是毋庸置疑的,张阿妹之所以生气只是因为张阿妹喜欢将自己女儿的成绩挂在嘴边,来显示自己有多骄傲,而小敏的职业被张阿妹所不屑罢了。
张阿妹在观点上和小敏有些冲突,但在这一点上,各自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
但如果小敏能够有一个工作稳定,薪水待遇又好的工作,可能张阿妹也不会对小敏的工作如此不屑。
但小敏的工作也不一定就一定工资不高,工作也不一定就是低微的,至少小敏在这门手艺上比大多数棉纺厂的工人挣钱多。
况且小敏还可以经常回到自己的老家开店,时间也十分自由。
但在张阿妹眼中,棉纺厂是家中的铁饭碗,能吃一辈子。
张阿妹无法察觉时代的变化,毕竟棉纺厂作为老一辈人心中的“铁饭碗”,早已不复存在。
结语观众对于张阿妹的行为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张阿妹这种家长,处处看不起小敏的选择,对自己的女儿不尊重,因此生气。
但小敏的观点也未必就是正确的,小敏认为自己的工作选择就是正确的,那是因为小敏会比其他人有着更加丰富的职业选择和想法。
在那个年代,是否选择一份轻松自由的工作,更多的正确判断是由时代来判断的,我们也没必要为张阿妹不满。
张阿妹作为一个老人,在教育观念上有些错误的选择,也不尽是坏事,小时候的张阿妹也不一定是这个样子,但可以肯定的是,观众会对于张阿妹的行为产生情绪,更多的是想知道,是否小敏的人生选择是对的,这是时代的判断方式。
但我们不能忽视家庭因素,张阿妹作为母亲,她的骄傲和溺爱或许会影响小敏的一生。
但时代的改变,更会影响我们对工作的看法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