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大王”郭敬明,靠抄袭走上人生巅峰,38岁终输得彻底

心灵慰藉者 2024-12-05 17:07:35

文:豆莱说

编辑:豆莱说

有人视郭敬明为一代青春文学的开创者,有人则斥其为抄袭大王,商业投机者。

不可否认的是,在郭敬明的作品中,尽管是比喻排比信手拈来,对于那时候的中学生来讲,简直是耳目一新,然而深挖之下,他的那些绚丽的故事,其实是出自于其他人的努力。

所以,他有了一个“抄袭大王”的称号。

如今,当初看他书的年轻人青春已经过去,越来越多年轻人已经慢慢地不再知道作家郭敬明的身份。

他是一个商人,是一个导演,最初的时候,他是依靠作家身份走上人生巅峰,受到无数青少年的追捧。

1

郭敬明的童年曾笼罩在身高的阴影之下,在一米五六的矮小身躯里,却蕴藏着一颗渴望被认可的心。

文学,成为了他对抗自卑的武器。

他在作文比赛中屡屡夺魁,享受着外界的赞誉,于是才逐渐在文字领域找到了自信,仿佛也预示了他未来道路的不一般。

郭敬明早期作品,例如获奖的作品《假如明天没有太阳》,其实是有着他在散文和文笔方面的才华。

细腻的情感,流畅的文字,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然而,故事性薄弱,人物形象单薄,情感表达大于叙事本身,郭敬明是更擅长于表达情感的。

紧接着《幻城》的横空出世,打破了人们对郭敬明的固有印象。恢弘的奇幻世界,跌宕起伏的情节,以及个性鲜明的人物,让他成为畅销书作家。

然而,随之而来的抄袭指控,却让这成功的喜悦蒙上了一层阴影。

《幻城》被指抄袭日本漫画家的《圣传》,这不仅让人们开始质疑郭敬明的创作能力,更对其创作伦理提出了拷问。

再加上后来庄羽的小说《圈里圈外》与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存在大量雷同之处,两人之间打起了官司,法院最终判决郭敬明败诉,并要求其公开道歉和赔偿。

然而,即使败诉,郭敬明也从未真正承认自己的抄袭行为,试图用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

这种态度,进一步激起了公众的愤怒,也让他的公众形象受到了重创。

参考资料:经济观察报——于正、郭敬明道歉背后:影视圈156人抵制抄袭始末

抄袭的阴影,从此挥之不去,成为了他职业生涯中难以抹去的一个污点。

2

尝到《幻城》带来的甜头后,郭敬明敏锐地捕捉到了青春文学市场的巨大潜力。

他开始构建自己的商业帝国,先后创办了《岛》、《最小说》等一系列杂志,并签约了一批年轻作家,打造了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作家经纪+明星包装”模式。

这样的商业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精准地把握了青少年群体的阅读需求,用华丽的辞藻,伤感的文字,以及青春期的迷茫与疼痛,构建了一个又一个梦幻般的青春故事。

他旗下的作家,如落落、笛安等人,也迅速走红,成为一代年轻人的偶像。

郭敬明通过打造“明星作家”,将文学作品转化为粉丝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回报。

《最小说》系列杂志的成功,让郭敬明成为了青春文学领域的霸主,他的作品,以及他所引领的“疼痛文学”风潮,影响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他连续多年位居作家榜前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文学富豪”。

他的名字,成为了一个时代青春的符号,他的影响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郭敬明的商业模式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疼痛文学”的主题单一,叙事模式重复,情感表达过于矫揉造作,缺乏深度和厚度。

随着读者年龄的增长,以及阅读品味的提升,“疼痛文学”逐渐失去了市场,郭敬明的商业帝国也开始显露出颓势。

3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对传统出版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纸媒的衰落和网络文学的兴起,郭敬明开始将目光转向影视领域。

他将自己的小说改编成电影,试图在新的领域延续自己的商业神话。

2013年,由郭敬明执导的电影《小时代》系列上映,并获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

四部《小时代》电影,累计票房超过17亿,让郭敬明成为了影视圈的新宠。他成功地将青春文学的粉丝群体转化为电影观众,证明了其商业模式的可复制性。

然而,郭敬明的成功,也伴随着巨大的争议。《小时代》系列电影,虽然票房高涨,但口碑却一路下滑。

影片被批评剧情空洞,价值观扭曲,过度炫富,缺乏艺术性和思想性。

郭敬明在电影中的商业运作痕迹过于明显,过度依赖流量明星和粉丝效应,忽视了电影本身的质量。

在《小时代》的成功之后,郭敬明更加大胆地投入到影视资本的运作中,他与乐视影业等资本方深度绑定,投资拍摄了CG电影《爵迹》。

这部投资近2亿的电影,被郭敬明寄予厚望,他希望能够打造一部中国版的魔幻史诗巨著。

然而,《爵迹》的票房和口碑双双失利,成为了郭敬明影视生涯的转折点。

影片的CG特效虽然华丽,但剧情薄弱,人物单薄,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

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逐渐成熟,观众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单纯依靠流量明星和特效的电影,已经很难再获得市场的青睐。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郭敬明哭了十几次,结果《爵迹2》改头换面改网播了

郭敬明的商业模式,曾经是成功的典范。

他精准地把握了市场需求,利用粉丝经济,将文学作品转化为商业价值。

他善于包装和营销,将自己和旗下的作家打造成明星,吸引了大量的粉丝。他敢于尝试新的领域,从出版到影视,不断拓展自己的商业版图。

然而,他的成功也蕴藏着危机。

他的商业模式过于依赖粉丝经济,缺乏可持续性;作品缺乏深度和厚度,难以经受时间的考验。

过度追求商业利益,也忽视了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写在最后

郭敬明的兴衰,与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他抓住了青春文学的黄金时代,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青春疼痛文学逐渐失去了市场。

如今的他还在影视行业坚持着,但是没有精彩深刻的故事核心,空有华丽的流量阵容,有怎能一直有观众的买单呢?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