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俄沙特“技术性接触”:重建冷战级对话管道俄乌冲突持续1090天之际,美俄外交官2月18日罕见现身沙特会谈。俄外长拉夫罗夫直言,当前谈判仅恢复双方自2022年起瘫痪的沟通机制,“乌克兰问题尚未进入实质讨论”。美参议员卢比奥则透露,拜登政府正试图通过重建对话避免“核误判风险”。分析指出,即便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苏仍保持热线畅通,而当前两国军事接触几近归零,沙特会谈实为危机管控的“最低限度操作”。


二、“卖国条约”震惊国际:乌克兰资源遭美鲸吞正当美俄展开脆弱接触时,特朗普团队向乌克兰抛出一份惊世协议。《每日电讯报》独家披露的《TERMS AND CONDITIONS AGREEMENT》显示:
资源收割:乌克兰须将50%矿产资源开采权无条件移交美国,剩余50%收益中再分半数给美方;司法殖民:所有经济纠纷由纽约州法院管辖,乌国有资产丧失主权豁免权;永久枷锁:协议未设终止期限,乌方需每月向美财政部提交财务报告。“这比《辛丑条约》更狠!”国际法学者对比发现,1901年清廷赔款分39年偿还,而美方协议直接剥夺乌克兰资源主权。
三、泽连斯基的生死抉择:签字亡国VS拒签下台面对这份“现代版卖身契”,泽连斯基两度强硬拒签:
2月12日,美财长耶伦携协议突访基辅遭回绝;2月16日慕安会上,美副总统万斯限时5分钟逼签再碰壁。“他正被架上断头台。”基辅消息人士透露,美方已暗示“换人签署”的可能性。乌克兰前总理警告,若协议生效,乌每年将损失超300亿美元矿产收益——这相当于该国战前GDP的20%。

四、血色循环:从颜色革命到资源殖民历史的吊诡让观者唏嘘:
2014年:亲欧示威者高呼“融入欧洲”,推翻亚努科维奇政府;2022年:泽连斯基在欧美议会收获23次起立鼓掌,获封“自由世界盾牌”;2024年:同一批盟友拿出殖民条约,要求用国土资源支付军援账单。俄政治学者指出:“迈丹广场的玫瑰早已枯萎,如今收割的是带血的矿产。”
五、全球震荡:新帝国主义露出獠牙协议曝光引发多国警觉:
德国议员联名致信欧盟,要求审查“美式经济殖民模式”;南非国际关系部长怒斥:“这是21世纪的《柏林会议》”;中国社科院报告警示,美正构建“资源收割-司法捆绑-债务奴役”三位一体新殖民体系。《金融时报》社论直言:“当美国谈论‘基于规则的秩序’时,规则就是它自己。”结语:帝国的最后狂欢?随着特朗普民调领先拜登2.4个百分点,这份协议可能成为美国大选年的战略试水。无论最终是否签署,其暴露的霸权逻辑已动摇国际秩序根基。正如基辅街头涂鸦所写:“我们以为在奔向自由,却撞进了捕兽笼。”此刻的乌克兰,恰似一面照见强权本质的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