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其中陆军原副司令员尤海涛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罢免了人大代表职务。
尤海涛曾在军队中担任要职,是中将军衔,这一特殊的身份也受到了外界广泛关注。然而,更让人意外的是,尤海涛其实是名副其实的“红二代”,出生于根正苗红的革命家庭,父亲是大名鼎鼎、立下无数战功的开国少将尤太忠。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尤海涛从小便对军事展现了极为浓厚的兴趣。父亲尤太忠对他也十分看重,悉心培养。从中山大学硕士毕业后,尤海涛如愿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军人。此后,他便从一名小小的普通士兵做起,一步步成长为解放军中将。
如今,叫人痛心的是,尤海涛落马被查,令名将之门蒙羞。
1931年,年仅13岁的尤太忠参加了红军队伍,三年后,他已经被提拔为一名排长,并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后,尤太忠便随红军主力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这一路,他差点把性命丢在了路上。
1935年的一天,几个士兵抬着一个昏迷不醒的病人,打算将他扔在草地上。恰好被路过的詹才芳看见了,他急忙问道:“怎么回事?”
其中一个战士回答道:“病得太重,估计是活不成了。”
詹才芳急忙翻身下马,仔细地观察着担架上的病人,沉默了片刻后,说道:“别扔,他还年轻,又有个子,能扛机枪。给他个马尾巴试一试。”
于是,这个原本要被扔在草地里自生自灭的病号就这样拉着马尾巴走出了草地,他就是尤太忠。直到多年后,尤太忠每回忆起这件事,就会感慨:“我的命就是拉着马尾巴拉出来的啊。”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尤太忠锻炼了自己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1935年后,不到20岁的尤太忠展现出了“老政工”般成熟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素质。
西安事变后,中共中央从大局出发,决定与国民党合作抗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方面的指导。
新的抗战方针下达后,各部队官兵在思想方面还没来得及转过弯来。毕竟我们已经跟国民党军打了十年之久,突然要合作,还要脱下自己的军装,换上“敌人”的,很多人没能立即接受也在意料之中。
在这一背景下,各级政工干部在军中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尤太忠也被安排下连蹲点,指导工作。虽然此时的尤太忠还很年轻,但他在党内已经有相当深厚的资历,而且在政治上展现出了久经磨练的成熟。
当尤太忠来到基层部队后,经常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时疏通战士们的心理,帮助他们更快地理解党的政策,不打折扣地执行党的指示。对于军队中有一些过激行为的战士,如擅自离开又回来的同志,尤太忠则坚决指出,不能处分,更不能滥杀。而是同他们谈话开导。
很快,在尤太忠的参与下,连队里的战士们逐渐坚定了跟着党走的信心,与此同时,部队的军事素质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能够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尤太忠的努力工作和付出。正如毛主席所说的: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而尤太忠就是在我党领导下培养出来的既能打军事仗,又擅长打政治仗的优秀将领。
抗日战争进入防御阶段后,这一时期的尤太忠展现了出色的指挥作战能力,在几次著名的伏击战中都能够看到他的身影,如神头岭伏击战、响堂铺伏击战……
通过伏击作战,尤太忠率部不仅打死、打伤大量敌军,而且还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极大提高了我军的战斗力。尤太忠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称赞。
随着在战场的磨砺,尤太忠在军事指挥方面更加成熟,游刃有余。百团大战中,在攻打榆社的过程中,尤太忠亲自率领突击队一举冲破敌军阵地,突入城中,并占领了鼓楼。然而,由于后续部队没能及时跟上,被阻断在了城外。这样一来,尤太忠和突击队陷入了敌人的团团包围之中。
在这一绝境之中,尤太忠率部发挥钉子般的精神,继续坚守,并向我军主力及时通报敌军火力部署情况。当晚,我军发起总攻,成功攻入城中,尤太忠等人才转危为安。
这一战让尤太忠获得了二级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而他的英勇表现更深深地刻在了战友的脑海中。直到多年后,被问起当年的战况,还动情表示:
“如果说尤太忠同志是革命战争年代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一员虎将,那么在抗日战争榆社战斗中,我见到的尤营长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就是他的虎将雄风。”
解放战争期间,尤太忠这时已经是刘邓大军中的一员猛将。他率部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重要作用。
时任十六旅旅长的尤太忠率部掩护大军渡河,而此时,他们面临的敌人却十分强大,不仅装备有先进的重型火力武器,而且在人数上也占有绝对优势。
尽管如此,尤太忠还是向刘伯承、邓小平承诺道“就算战至最后一人,也不让敌人扰乱大军南下的计划。”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激战,十六旅打到一个班只剩下两三个人后,战士们仍然死死钉在阵地上,阻止敌人前进。最终,刘邓大军全部顺利渡过汝河,尤太忠率领全旅战士们完成了作战任务,保护了中原局、野战军首长和南下部队的安危。尤太忠在战斗中的出色表现也受到了刘邓首长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1998年7月24日,尤太忠在广州病逝,享年80岁。根据生前遗愿,他的骨灰被撒入大海。
参考资料:党史博览2004年11期、军事历史2015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