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教育部长的发言,说今年要推出“县中振兴”行动计划,加大对县级中学的投入建设,心中为之一振。每个县一般都有好几所高中,容纳了全国将近60%的高中生,数量众多的县城高中有希望重振雄风了。

以前我就读于老家县城的一中,是县里最好的中学,还是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多年前我高中毕业那届,当年县一中的高考成绩很瞩目,考了两个清华大学、两个北京大学,还有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这样的顶尖名校。而且那两个考上北京大学的文科生,总分在全省排行第3名和第7名,一直到今天都是母校难以打破的纪录。


以前县一中有很多农村学子,他们读书大部分都很勤奋,渴望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晚自习下课后,教室和宿舍都熄灯了,还有人在校园里的路灯下看书,可见有多勤奋。现在县一中的校园建设越来越漂亮了,学习环境和住宿条件都比以前好多了,再也看不到挑灯夜读的场景了。


后来随着时代发展和一些教育政策的变化,县一中的高考成绩大不如前了。以前我们读高中一个年级才6个班,每年都能考上两三个清华北大。现在县一中的高三年级有24个班,每年最多只能考一个清华或北大,有时连续好几年高考都没有人上榜清华北大,这样对比很强烈。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呢?有人说是成绩拔尖的学生都跑去省城或市里的高中上学了,有人说是那些教学成绩突出的老师都被大城市挖走了。有人说现在的学生生活优越,外界诱惑大,容易分心,没有以前的学生那么勤奋了。


也许各种原因都有,真心希望“县中振兴”行动计划能够大力实行,吸引更多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留在基层教学岗位,祝愿母校县一中能培养更多人才,恢复往日荣光。

怎么救?县中有什么优势?教育是小学初中高中全闭环,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差,家庭支持和省城一样?学生比省城的更努力?更聪明?师资力量更雄厚?县级财政更给力?我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