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聊一下二三十年前的过年。现在好多人都说,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现在好多城市,已经放开了烟花爆竹的禁令,但是我跟大家说,就算你用鞭炮把这个地球炸烂了,该没有年味还是没有年味,没有年味,不是烟花爆竹造成的,而是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咱们今天就聊一聊30年前,大家是怎么过年的?咱们就从衣食住行,玩这些角度,跟大家聊一下,首先衣就是穿衣服,30多年前不是想什么时候穿新衣服,就什么时候穿新衣服,一年添置新衣服也就那么一两次,春节绝对算一次,孩子们的新衣服其实早就买好了,只是得等到过年那天才能穿,当时新衣服对孩子的诱惑,那是相当大的,过年之前那是比量又比量试穿又试穿,就等着过年那天真正把这件衣服穿上,心里美大人虽然不买新衣服,但是过年那天你怎么的,也得穿双新袜子,那个袜子就是红的,袜子底下画一个小人,这个叫踩小人,现在咱们说本命年才穿红的。
30年前过年那天,大部分人都穿红袜子,并且底下有一个小人踩小人,新的一年不犯小人,现在咱们没有这种体验了,想买新衣服你就逛街,买网上购物逛街,你想怎么买就怎么买,就算那些不爱逛街的,一年也得添4次衣服,只要换季了,你就得买几套两套衣服穿,不用非得等到过年,所以对孩子们来说,穿新衣服的乐趣已经荡然无存了。

然后就是食,这个食就是吃,30年前那个物质,还不像今天这么泛滥,想吃点好的,还非得等到逢年过节,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你才能甩开腮帮子一顿照,比如过年要买糖,要买瓜果梨桃,比如过年你家里得准备糖,各种干果,平时虽然也能吃到,但是这种组合大品牌的形式,只有过年才能品尝得到,再有就是年夜饭,年夜饭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餐,所以年夜饭是特别有讲究的,这顿饭应该有整鸡整鱼,肘子和排骨,这是老四样,有鸡有鱼,这叫吉庆有鱼,猪是招财的,你得有肘子,也得有猪蹄儿,猪蹄儿还得是前蹄儿带筋的,这叫捞金捞钱。过年的餐桌上没有肘子,没有猪蹄儿,这样的年夜饭不完美。

然后就是大年夜那顿饺子,饺子跟平时的饺子也不一样,饺子里有内容,咱们最熟悉的就是,在饺子里包一个硬币,谁要吃到这个硬币,那就是新的一年,恭喜发财,不光有硬币,还有包花生的,包糖的,包花生叫步步高升,包糖叫生活比蜜甜,大年夜那天大家都盼着吃到这些东西,这就预示着新的一年你将好事连连,所以在那天饺子每个人都得多吃几个,现在过年买年货不是在超市,就是在网上购物,当年农村要赶大集,城里要去百货商店,一年到了年底,就得找出那么一天,全家的女人齐上阵,大包小裹的逛百货商店,我太有体会了,那天相当的幸福,不但给你买新衣服,还给你买平时给你买不到的东西,吃喝玩乐是应有尽有,今天这种购物体会那是彻底没有了,只能面对超市冰冷冷的货架,要不然就是对着手机屏幕一顿购物,当年无论是赶大集还是逛百货商店,那都是一种文化,尤其是赶大集,不光买东西,还要跟人交流,你得砍个价,而且卖东西的买东西的,有可能是你的乡里乡亲买只鸡,买条鱼,买点排骨,还要买春联,过年要买的东西大集上是应有尽有。
年夜饭吃完了,到了新年就得给大人拜年,拜年不像今天什么奶奶过年好,爷爷过年好,大爷过年好,舅妈过年好,对着手机一顿喷,然后红包就打过来了,当年小孩必须磕头,磕的响钱给的多,大年初一以后,到邻居家到亲戚家,那是各种的拜年,当年拜年有一个习俗,出门拜年的时候,你必须得穿有兜的衣服,这个兜越大越好,因为拜完年,大人们会在你兜里塞满零食和好吃的,你要是衣服没兜,你可就吃亏了,然后这个压岁钱,大部分的孩子的压岁钱都被大人暂时保管了,最后这个钱也是不翼而飞了,我小时候就非常幸福,我父母从来不管我要压岁钱,所以这笔钱是完全由我支配的,我是怎么支配的?

这笔钱到手之后,我马上就奔游戏店去这种黄卡游戏,当年100一个,100块钱,在我当年那是笔巨款,所以这种东西一年只能得到两次,一次是过生日,一次就是过年,家里的什么哥哥弟弟姐姐,妹妹都盼着我把这个东西拿回来,然后游戏机从过年那天开始,就一直不闲着,兄弟姐妹们那是轮流上阵的,就这盘游戏玩完了一个寒假都不腻。
现在这种情况没有了,游戏机我现在也有,什么ps5什么Xbox过年了,就在吃灰,陪你玩游戏的人已经消失不见了,自己玩就玩手机,现在一过年每一个人都捧个手机,自顾自的玩自己的,1点过年的气氛都没有,最后一个就得说春晚了,当年的春晚用4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野蛮生长,春晚纯娱乐的,大家吃完了年夜饭,然后等到8点,准时在电视机旁等待春晚,最开始的春晚那是相当的生性,节目都是大家喜欢的,原来春晚就跟学校的拍联欢晚会没什么区别,演员那就是观众没有领掌的,到了该乐的时候,大家肯定乐。

最早的春晚观众席是张大圆桌,上面摆满了好吃的,还有茶水,大家是边吃边看节目,那个节目也没有什么教育意义,比如马季老师的宇宙牌香烟,讽刺当时有些虚假广告,但是就这么一个没有什么教育意义的节目成为了经典,大家就是笑不煽情,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没有,让大家开心,当年春晚上还有哑剧节目,景瑜老师吃鸡,就这个节目我现在看都好笑,现在你敢想吗,春晚上有哑剧节目,当年唱什么歌那都是观众点的,再也不可能有像尼古一老师,这样一个春晚唱七八首歌,这样的情景不可能出现了,还有当年的小品王,绝对是陈佩斯和朱时茂吃面条,那是记忆犹新的,没把我鼻涕泡给我乐出来,他们最经典的就是主角与配角,其实在这个节目中出现了事故,枪带折了,但是朱时茂老师非常机警,又把枪带给系上了,就给陈佩斯老师造了一个经典造型,因为枪带短了,所以陈佩斯老师,背上盒子炮的枪匣之后,有了莫名的喜剧效果。
当年的春晚,相声小品是各种各样的批判和讽刺,现在的春晚都是歌颂和赞美,要不就是教育你,为什么现在的春晚没人看了,因为不接地气,我们这一年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单位,已经受了整整一年的教育了,在春节晚上你还要教育我,你想想我得多郁闷,教育这个事儿是春节晚会的职责吗?这不扯淡的吗?春节晚会的娱乐性,被教育意义所占领之后,春晚已经名存实亡了,现在过年这个春晚已经没人看了,但是到了30晚上你春晚还得打开,要不然那30晚上不开电视,总觉得别别扭扭的,但是春晚打开以后也没人看了,就拿它当背景墙,你是该刷手机刷手机,该打麻将打麻将,这个春晚只能当成一个背景板了,日子过好了,这个春节已经没有了仪式感,春晚已经不适合咱们这个时代了,于是咱们的春节越来越没有年味了,还有燃放烟花爆竹。

原来我小时候放鞭炮,那一挂大地红可舍不得,一下都崩了,除非除夕晚上嘣的一下,平时都把大地红拆开放,就是一个放当年鞭炮,比现在威力可大多了,什么闪光雷二踢脚,我当年清楚的记得家里院里停了一辆奥迪100,我就在奥迪100边上放鞭炮,奥迪100有一个报警器,报警器整整就响了,一个过年,那个车没电了,我放了一个二踢脚,那个车就报警一次,我放一个闪光雷车再报警一次,于是停了10多天,车终于没电了。
现在烟花爆竹也严重的缺斤少两,鞭炮没有以前响了,而且鞭炮的数量也不够,前几天我闲的没事买了两挂鞭,小年的时候崩一崩,这两挂鞭都是5000响的,但我怎么就感觉比我小时候的要小,于是我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就把这个鞭炮,数了一数5000响的鞭炮,我数完之后才3600多下,1300多箱不知道哪去了,现在的烟花爆竹,也真是缺斤少两的厉害,火药量本来就不够,没有以前想数量你还不到位,所以燃放烟花爆竹,我们老百姓已经心灰意冷了,放不放没多大意思,关于30年前春节的记忆,咱们今天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