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相比以往,如今的时代是图书最丰富的时代,传统纸媒纸书行业虽然受到了电子信息时代的冲击,但是传统图书行业仍然势头很足,很多人都投入到了写书的行业。虽然电子书的制作日趋精良,但是对于真正的自己喜欢看的书籍,爱书人还是更喜欢购买纸书。那么在写书人越来越多的当下,我们究竟应该去选择一些什么纸版图书去购买阅读呢?
自从初中毕业后第一次到书店见识到琳琅满目的各种图书之后,李悟空就开始逐渐地学习选书买书。高中时候同学们都喜欢看杂志,那时候买的书也大多都是杂志,各种类型的杂志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生活。
那会同学们经常看的杂志比较有名的有《读者》、《意林》、《青年文摘》这三巨头,还有《故事会》、《上海故事》、《特别关注》、《探索发现》、《格言》、《思维与智慧》、《作文素材》等等之类的。好多年过去了,好多杂志都停刊了,现在偶尔会去看一下的杂志也就剩下了特别关注等有限的几类。
当然还有网络小说,很多网络小说就像肥皂剧一样毫无新意,不同的人物,一样的故事,什么升级流、洪荒文、开挂游戏类的,都说开卷有益,网络小说大多都是毫无益处的。那个时候甚至现在好多青少年的大好时光都浪费在了那些口水文上。
那么提倡国学复兴的现代中国,我们究竟应该去选择什么图书去阅读呢?
买纸质版图书我觉得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这个书要有反复阅读的价值,值得一看再看。
电子书虽然很多也制作精良,但是不利于长时间阅读,也不方便反复阅读。
前些日子精挑细选的书籍都陆续买到了,得暂时收心好好阅读了,以后不随便瞎买书了,这次购买的图书清一色都是国学经典经史子集那一类的,没有一本现代书。虽然我的买书原则一向是在精而不在多,但是逛网上书店的时候一看到好书就想买,其实有很多纸书根本就没必要购买,买多了也是占地方。而且人生时间有限,买太多的书真的能全部看完吗?有很多人书架上的书籍书架上都成了摆设。
我买的很多纸版书都是国学经典,姐姐推荐我的超一流和一流书籍也全部都是古籍图书。现代人的书籍我很少会买纸版图书,除非是惯常阅读的杂志种类或是特别欣赏某位写书人。现代人所写的书籍我买过最多的是曾仕强老师的书籍,老人家学贯中西,他写的书有一种看遍人世浮沉之后的通达。他本人精通《易经》,有着现代中国式商业管理的背景,他阐发易经的道理也多用在了商业管理上。正是因为他抓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易经思维,所以他的书籍视频有着非常深刻的见解。看他的书起码能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当然他的书的价值也远不止于此。
现代写书人中曾仕强老师是我要强烈推荐的少数著书人之一。
受近代西方文化的冲击,现代写书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他们本人那个三观就不正确,错误的价值观怎么可能写出具有普世价值的书?
而我们中国古人的书特别是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著作,其语言高度精炼,言简意赅,有很多书过去两千多年了,真正读懂的却极其稀少。耐读的经典书才值得把纸版书买到手去反复阅读。
中国古籍经史子集中尤其是经的部分是中国文化的道统根本,可以这样说,可以称为“经”的书就几乎没有一本是等闲之书,当然除了一些伪经书。
很多人尤其是一些成年人总是看不起《三字经》,觉得那是小孩子们读的书。然而盛名之下无虚士,也无虚书,《三字经》作为过去古人的启蒙经典,实际上包含了很多道理。短短一句“养不教,父之过”就把如今很多教育的问题说透了。
古人的启蒙经典是让小孩们们小时候背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实践和验证的,不是背会就完事了。
初中地理老师曾说过:贪多嚼不烂。大道理不说,杂七杂八的闲书买多了真的很占地方。
所以,李悟空觉得买纸质书还是得以国学经典为主,经典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读懂的,得反复看,用心看。
这期就说到这里,下期再会。
世事如棋局局新,棋理不变古今通。
悟空心中如意笔,静谈天下风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