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了千年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竟是天大的误解!

容妃谈剧 2025-04-17 12:48:51

纯阳子吕岩,为八洞神仙之一,生于唐朝,46岁拜汉钟离为师,上钟南山修道。

东汉时期的钟离权又是受铁拐李的点化,而上山修道,法号正阳子。

决定上山修行,总会有一个缘头,要么受高人点拨度化,要么经历红尘苦难遁世而萌生出隐世的心态。

大部分位列仙班的修行人,都是有慧根,受到名师的点拨而选择一起上山修道的。

我们经常听到的“黄梁一梦”的故事,其实最早来源于汉钟离对吕洞宾的点化,邯郸一梦觉醒后,直接看破经尘,随缘出世。

吕洞宾三举进士不第,46岁那年,再次赴长安应考,在邯郸一酒馆里遇汉钟离,汉钟离施法,让吕洞宾爬在桌上,做了一个功成名就的美梦,经历一场从生到死,从有到无的人生无常变幻的梦,醒来后,吕洞宾方知人生就如浮生一梦,一切的功名利禄皆为过眼烟云,于是,彻悟后,跟随汉钟离浪迹天涯,传道度人。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本是青梗峰上的一块仙石,被一僧一道度化,带于红尘中,去经历了醉生梦死的沉浮人生,才得以开悟觉醒。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吕洞宾后来用此法,又度化了一位上京赶考的卢生,便是“黄梁一梦”的故事。

都说吕洞宾剑术极高,能飞剑取人头,而实则他的法宝是“三剑”,一斩贪嗔,二断欲念,三祛烦恼。

我们经常会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来比喻一个人不识好歹,好心当成驴肝肺。

这个典故从何而来?

实际上,哪里是狗去咬吕洞宾呢,“狗咬”实则为“苟杳”,是一人名。

苟杳是吕洞宾的同乡,从小家贫无依,父母双亡,也是一个读书人,吕洞宾便让他住在自己家中好好读书,将来一起考取功名,有所建树。

吕洞宾的朋友林生,想把自家妹子许配给一表人才的苟杳,林姑娘生得温润如玉,苟杳一见钟情,便应承下了这门亲事。

吕洞宾担心苟杳从此贪恋床第之欢,而不思学业功名,于是让苟杳必须答应他一个条件,他才答应这门亲事。

吕洞宾的条件是,新婚三日,必要他在新房内陪新娘子三日,苟杳不准踏入房门半步。

因苟杳寄人篱下,于是咬牙答应。

新婚的那三日时间,吕洞宾每晚都在天黑后坐于灯下独自夜读,直至天明便离开房间。

林姑娘每晚都坐于床头,头披红盖头,心里奇怪,却又不好言语,倚床而眠。

三日一过,苟杳终于得以进婚房与贤妻同眠,然而,林姑娘见到苟杳便哭,又诧异地问他,为何换了人?又为何天黑而来,天明而去?为何不上床同眠?

问得苟杳恍然大悟。

原来是吕洞宾以此法勉励自己,不可贪欢而荒废学业。

夫妇感激吕洞宾的一片好意,决心他日回报今日勉励之情。

苟杳终于在苦读诗书后金榜题名,做了大官。

风水轮流转。

八年后,吕洞宾的家中无故失火,一切化为灰烬,只能在茅屋里暂居,一家人过得艰难异常。

吕洞宾想到了挚友苟杳,于是去求助他帮忙,然而,吕洞宾在苟府上住了好几个月,虽热情照顾,然没有一句相助之话,吕洞宾只好离开回家,他似是看透了人情般说道:“人情薄如纸,一阔脸就变,滔滔然天下皆是也!”

吕洞宾愤愤然往家赶。

回到家中一看,茅屋变新房,堂屋里停放着一具棺材,妻儿披麻戴孝,正大号啕大哭。

家人一见吕洞宾的身影出现,又恐又惊,问其是人是鬼?

吕洞宾将自己这几月的经历向妻子述说了一遍,妻子才相信他没有离开的事实。

妻子说,吕洞宾刚离开家几日,就有人来替他家盖房子,修好了新房,今又搬来一口棺材,说吕洞宾在苟杳家突然病死了,于是抬棺而回。

吕洞宾打开棺材一看,里面是一箱金银,随附一封信,上面写道:

“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金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

吕洞宾看完大笑,既欣赏苟杳的聪慧,又无奈他报当年新婚三日空房之仇,但从此,吕苟两家,亲如兄弟。

因其“苟杳”二字与“狗咬”读音相同,于是后人传之,在民间便传成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了。

吕洞宾属全真的内丹派,他发愿要渡尽天下苍生,方可上升仙去,于是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民间有拜吕祖的纪念活动。

吕洞宾流传下来的有二百多首诗,很多读起来仙风道骨,让人彻悟方觉,比如这首:

九重天子寰中贵,五等诸侯门外尊。

争似布衣狂醉客,不教性命属乾坤。

0 阅读:0

容妃谈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