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识薛家(增一)裴炎被武则天处死并不冤,刘仁轨在信中给出答案

惊心鸟 2024-09-04 01:27:09

在武则天执政时期的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风波高度频繁的时期之一。为了平息这些政治风波,稳固自己的地位,武则天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其目的是排除异己,打击政敌。这些冤案的受害者有的的确反对武则天称帝,有的却与这些案子毫无关联,甚至有的案件受害人本身就曾经力挺武则天称帝。当时的宰相裴炎便是最为典型的一位,他可以说是武则天上位的最大支持者之一,最后却被武则天以谋反的罪名下令处死,被认为是当时最著名的冤案。然而我们从史书上回顾这个案子的过程,却发现裴炎死得并不冤,完全是他咎由自取的。

裴炎折冲都尉裴大同之子,是河东著名门阀世家裴家的子弟,靠着科举入仕当官。他的官场生涯很顺利,靠着唐高宗李治的重用很快走入了唐朝朝廷的中枢机构。唐高宗时期政治动荡得厉害,前期有长孙无忌为首的权贵门阀集团垄断权势,后期又有武则天为首的寒门官僚崛起,所以朝中宰相频繁换人。裴炎在政治斗争中并不倾向于门阀权贵,而是站在武则天一边,因此很快就上位成为宰相。从裴炎拜相的官场之路看,他完全是靠着“挺武”起家的。正因为如此,他成为武则天集团的重要人员,也成为武则天登基称帝的重要帮手。

在中国历史上把“挺武”的这帮官员大多都评价为奸臣,只有少数人被认为是忠臣,裴炎就是其中之一。实际上从所作所为来看,说李义府、许敬宗等人是奸臣并不冤枉,但说裴炎是忠臣却是天大的谎言。李义府、许敬宗等人“挺武”是唐高宗李治的需要,是为了消灭权臣长孙无忌。而裴炎“挺武”却是一种典型的政治投机,也是趁机夺取权势的操作。在这个过程中他参与了唐朝多次政变,甚至包含皇帝的废立,可谓是胆大包天。但这些对国家并没有什么好处,只能加剧政治的动荡,并对朝政产生了巨大的破坏。

裴炎是靠着政治斗争登上相位的,他打击的第一个对手就是章怀太子李贤。当时李治和武则天宠幸的正谏大夫明崇俨遇刺,有人向武则天告密称主谋是李贤。于是武则天让裴炎与薛元超、高智周一同到东宫查案,接受搜查到东宫常有铠甲数百具。于是李贤被扣上了谋反的罪名,被李治下令废为庶人。这个案子震惊天下,至今没有太多的详细资料。李贤谋反的证据并不充分,案件中存在很大的疑点。但这种没有证据的案子,就靠着裴炎的一张嘴扩大了打击面,不但李贤被废,而且多名太子属官受到牵连,甚至曹王李明都因此被杀。

站在武则天集团的角度上,裴炎这么做是打击政敌。毕竟李贤与母亲不和,在政治上产生很大的冲突,所以裴炎不可能看着李贤顺利登基当皇帝。可是站在唐朝宰相的角度,这就是为了排除异己而祸乱朝纲。由于有着武则天撑腰,裴炎在这个案子上居然成了功臣,于是备受宠信。

直到裴炎被武则天下令入狱之前,他都是唐朝宰相的第一人选。武则天在政务上多听从裴炎的建议,两人很多时候因政见不合而发生冲突,武则天都没有降罪。由此可见武则天对裴炎是非常信任的,这种信任在当时是很罕见的。从史书上看受到这种信任的唐朝大臣,除了裴炎,也就是刘仁轨和狄仁杰了。

而裴炎也帮着武则天干掉了不少政敌,将其扶上皇帝的宝座。李治去世后,裴炎被任命为顾命大臣,辅佐新皇帝李显管理国家。然而裴炎在政治上并未站在李显一边,而是继续走武氏集团的路子。当时李显受到以韦氏为首的关陇贵族集团的拥戴,而武则天在朝中的寒门官员并不受李显重用。裴炎在劝说李显无用后,果断将事情禀报给了武则天。他带领宰相刘祎之、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率军闯入大殿,以武则天的懿旨废除李显的皇帝位,降为庐陵王。此事发生时距离李显登基才五十五天,也让朝野之间一夜变天。

无论是废除章怀太子李贤,还是废除唐中宗李显,这种事情都不是啥忠于国家的行为。裴炎作为这两件大案的主导者,说他的忠臣完全是弥天大谎。如果执政者因为昏聩无能祸害国家,宰相带头废立,这是在挽救国家。但李显和李贤都是无罪被废,裴炎操作这样的案子显然是奸臣的行为。

裴炎被后世学者认定为忠于李唐皇室的忠臣,其原因在于他反对武则天立武氏七庙,他的死与徐敬业起兵“反武”有很大关系。实际上裴炎做这些并不是为了李唐皇室,而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和家族势力。他和徐敬业起兵都是私利作祟,与国家无益而有害,所以他们死得并不冤。

一般认为裴炎和武则天的冲突开始与武氏七庙的问题,这也是导致裴炎被杀的原因之一。所谓七庙是我国古代太庙制度的一种,是皇帝家族才能进行的祭祀制度。这种制度不但在于祭祀,更重要是证明了皇帝即位的合法性。不能进入太庙配享的皇帝,便不具有即位的合法性,只能叫伪帝。从这个角度上讲,武则天其实是伪帝。因为他在唐朝太庙中并不是以皇帝祭祀,而是以皇后祭祀,身份是唐高宗李治的老婆。武则天尽管改了国号叫周,但是太庙没有动,她就不能是真正的皇帝。

武则天提出给去世的父亲封王,建立武氏七庙,其目的就是从法理上替代李唐皇族,成为真正皇帝。对于这个问题,普遍是反对意见,只是有的惧于武则天权势而表示沉默,裴炎则跳出来主动反对。于是武则天因此而恨上了裴炎,很多人认为这是武则天将裴炎下狱的诱因之一。

实际上这种看法先入为主了,并没有抓住事情的核心要点。反对武则天改朝换代的人并非只有裴炎,敢于出来直接指出的也不只裴炎。在裴炎之前,镇守长安的宰相刘仁轨就以辞职相威胁,最后不但没被降罪,武则天还亲自写信安抚。后来在储君问题上狄仁杰不但反对武氏,他还推荐了李显,武则天照此办理。

这说明在改朝换代问题上,武则天是很纠结的,她并没有强烈的冤枉高朝换代。她提出武氏七庙,一方面是作为给父亲追赠王位的筹码,另一方面也是试探朝中舆论的反应。所以得到反对意见本来就在意料之内,武则天不过过度激动,只是不爽罢了。而裴炎抓住这个问题,一而再,再而三的为李氏皇族发声,这就是NOZUONODIE了。因为在朝堂之中,他是武氏集团的二号人物,地位还在武三思等武家兄弟之上。他也是辅佐武则天登基的第一帮手,他的公开反对是对武氏集团内部团结的重大打击。

武则天允许反对意见,甚至能忍受公开反对,但绝不允许与李唐皇族勾结。裴炎的行为让武氏集团处于分裂的边沿,是阵营内部的背叛行为,被武则天下狱也就是情理之中了。可是武则天当时并没有处死裴炎的打算,而是用这个方法敲打裴炎,阻止武氏集团滑向分裂的深渊。

促使武则天下杀手的是远在长安的另一位宰相刘仁轨,是他的一封信让武则天下定了决心。当时武则天派遣郎将姜嗣宗前往长安见刘仁轨,刘仁轨问起洛阳的情况。姜嗣宗在谈话中吹嘘自己提前发现裴炎有异常,然后裴炎就被下狱了。于是刘仁轨让姜嗣宗给武则天送信,他在信中举报姜嗣宗知情不报。

这封信看似说的姜嗣宗,实际上直接指向裴炎。因为姜嗣宗是武则天的心腹,被武则天派去给刘仁轨送信,这是非常机密的事情,可见姜嗣宗在武则天心里的位置。武则天日常在东都洛阳办公,把旧都长安全权委托给刘仁轨,也可见刘仁轨在武则天集团中的位置。这样地位的人,见到裴炎有异常状况,敢不通报武则天么?而姜嗣宗竟然没有上报,可见事情已经非常严重了。至少武则天周边已经有不少人站在裴炎的一边,这是可以对武则天生命造成直接威胁的。再加上上书给裴炎说情的人中有程务挺,这就让武则天感到了危险。

程务挺是安东名将程明振的儿子,是武则天的心腹将领之一。在废除唐中宗李显的事件中,就是裴炎和程务挺出面,分别作为朝堂和军队的代表。而程务挺管理宿卫禁军,这对当时废除李显起到决定性作用。姜嗣宗既是武则天的使者,也是程务挺的手下,这意味着武则天对军队的掌控开始失效。所以刘仁轨信中看似揭发姜嗣宗,实际上是在指出程务挺和裴炎可能具有勾结的事实。这个事情不难查,很容易就能落实。再加上同一时期徐敬业起兵“反武“,还打出了李贤的名号,与裴炎力推李旦形成呼应,武则天除了杀人并没有太多的选择。

由于上述情况复杂的搅和在一起,武则天必须快速平息内部矛盾,团结武氏集团压制“反武“朝廷内外势力。而且武则天也不可能让废除李显的事情,在自己身上重现。所以她下令处死裴炎和程务挺便是最好的手段,能同时震慑朝廷内外的反对声音。

而裴炎和程务挺之所以先扶持武则天上位,然后又反对武则天,其原因并不复杂。因为武则天露出改朝换代的态度后,虽然不知能否成功,但裴炎和程务挺都是众矢之的。一旦武则天真的成功改立武氏七庙,他们就会成为武则天抵挡天下反对势力的肉盾,那会把整个家族都拖入灾难的漩涡中。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