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潮是一个非常卓越的电影发展阶段,确切的说是一个非常卓越的欧洲电影发展阶段,在新浪潮发展时期也涌现出来了一大批欧洲新锐导演,他们之所以被评为新浪潮的引领者,原因就在于他们的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推陈出新的观念,不论是影视化的技术,还是说作品本身的立意,这些都是与以往大有不同的,因此,新浪潮阶段的作品都有一个深深的烙印,那就是“新”,这种“新”是推陈出新的“新”。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名叫《狂人皮埃罗》这是一部戈达尔导演的作品,本片讲述的是一个对于生活失望了的中年人费迪南多与自己的前女友玛丽安娜的故事。费迪南多因为一次糟糕的婚姻而产生了一种念头,这种念头驱使着他想要对于现实生活进行一场大逃亡。而当费迪南多这样想的时候,他的前女友玛丽安娜及时出现了。没人知道玛丽安娜从哪里来,更没有人知道玛丽安娜到哪里去,但是这对于费迪南多来说已经足够了,他带着玛丽安娜开始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旅程,这段旅程对于两个人来说是足够惊喜的,尤其是费迪南多,他认为这段旅程是自己逃离现实世界的一道闪着光亮的夹缝。
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基本上印证了所有对于现实有所厌倦的人所期待的那样的生活。费迪南多跟玛丽安娜一起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这种生活类似于邦尼和克莱克。两个人成了一对亡命鸳鸯,至少对于费迪南多来说是这样的,但是真正的危机并没有在两个人开启了亡命旅途之后结束,玛丽安娜最终因为一次危机而离开了费迪南多。于是,这段旅程便成为了一段孤独之旅。
旅途继续,玛丽安娜神奇般的再次出现在费迪南多的生活中,然而这一次她终于露出了真面目,当她通过欺骗费迪南多而获得一大笔钱之后,伤心且愤怒的费迪南多开枪杀死了玛丽安娜,这段旅途终于走到了结尾。本以为这是一个结束,然而杀死了自己最恨且最喜欢的人的费迪南多并没有因此泄愤。他依旧是孤独且愤怒的,最终他决定自杀,但在死亡的一瞬间他后悔了,炸药并没有因为他的后悔而留情,费迪南多最后还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对于新浪潮导演们来说,电影艺术是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艺术,没有人否认新浪潮对于欧洲电影事业的推动作用,但是新浪潮之后呢?我们如何定义新,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思考的话题。戈达尔在《狂人皮埃罗》中为后来的电影人们诠释了什么是新,但也仅此而已,对于他来说,新则意味着在摄影技术上的不拘一格,在故事架构中的跳跃,在人物塑造上的契合实际等等。这些新对于当时的观众来说确实是有着耳目一新的作用,但是对于后来人来说,这种新究竟有多少意义。
就如同影片中的费迪南多一样,他想要找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不拘一格的行事风格,对于任何人或者事情的不服从,对于现实框架的挑战等等。他们在一幢凶杀案的现场住了一夜,却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彷佛这样的事情跟他们没有任何的关联,他们联手抢劫了加油站,联手防火破坏等等。似乎对于费迪南多来说,这样可以无视一切规则的生活才是自己毕生所追求的。
但这些所谓的自由真的是自由吗?好像不是,生活对于费迪南多并没有与别人不同,而唯一不同的点就在于斐迪南多选择了一种生活,一种牺牲了自己对于规则的适应性的生活,这也是六十年代新浪潮创作者们的共同的追求。这种追求有意义吗?
在当时看,自然是有的,碍于人们对于规则的诟病,六十年代的年轻人们对于规则是十分抗拒的,这种抗拒的初衷来源于当时全球范围内的战后生产过剩导致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盛行导致了这些国家的年轻人们普遍对于现有的政府以及社会规则产生不满。当然,这些年轻人中不乏我们所说的新浪潮的创作者,他们大都有自己的主张以及独立的思考,这些思考也都是对于当时的社会规则的一种挑战。
然而这些挑战大都提出来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但这些方向仅仅是方向却没有办法解决当时的问题,困扰依旧是存在的,而解决困扰的方式却没有办法明确。新浪潮的创作者们用一种非同一般的理念帮助自己内心的表达,但是这种表达之后又能怎样?谁也说不清楚,因此,我们跟随着新浪潮创作者的理念,感触到的是创作者的思维,而创作者的思维反映出来的是当时的创作环境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
整个六十年代是风云际会的,人们的思维确实是非常活跃,但活跃之后呢?混乱的时代真的是他们的追求吗?然而这一切却被时间回答了。费迪南多最终后悔了,他看似做了很多,实际上什么都没有做。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