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年间,明州德阳县天魁村有个叫张二柱的打更人,三十来岁,能喝酒,但是酒量也就一般。
只不过,这张二柱却很爱吹牛说大话,为了吹嘘自己能喝,他总是逢人便说:
“哥们,您知道吗,在我成婚那天,一个人便将女方家送亲的十来个人全部都喝趴到桌子底下去了。”
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这谎话啊,一旦说多了,便就“变成”真的了......于是,明明酒量一般的张二柱,最后竟成了乡亲们心中千杯不醉的“张酒仙”......
却说,这一天,到了午夜时分,张二柱照旧揣着一壶酒上路了。(张二柱因为小时候晚上被人吓过,所以他非常怕黑,为了给自己壮胆,他每回都会在工作之前带上一会酒,就这样,一路走,一路喝,所谓酒壮怂人胆,有了酒壮胆,张二柱便就不害怕了。)
明月当空,清风徐徐
今晚的天气非常好,张二柱一边走,一边吆喝着:
“天干地燥,小心火烛!”
走着走着,便就到了村尾,正想着回头,可一想不对啊,白天的时候给菜地那快要枯死的黄瓜秧浇了点水,不知道有没有活过来,如今正好趁着月色去看看。
可奇怪的是,当他路过一间早已废弃的瓜棚时,却忽然发现这瓜棚内竟然还亮着光,那种菜油点着的火光。
“这瓜棚早就废弃了,怎么还有人?是不是我眼睛花了......”
张二柱使劲地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
可是当他再这么定睛一看时,的确是有灯火,虽然很暗,但确实有灯火。
“莫非是流浪的乞丐?”
张二柱一边自言自语着,一边就这么举着个灯笼靠近了瓜棚。
“妈呀,还真有这么个人!”
当张二柱看到瓜棚里真有一个拿着酒杯自甑子饮的老者,当即便就吓了一大跳。
“你谁啊?深更半夜,在这干吗呢?”
强镇定住心神后的张二柱壮着胆子问道。
谁知老者闻言后,却是嘻嘻笑道:
“我叫刘全景,就是隔壁村的......小兄弟有所不知啊,家里老太婆管得严,这不酒瘾犯了,便就偷偷溜到这瓜棚里来了。”
张二柱一听,笑了:
“原来是同道中人啊......”
刘全景很诧异:
“你,你也喜欢喝酒吗?”
张二柱哈哈大笑,随即便将随身携带的半壶酒一饮而尽,而后吹牛皮道:
“岂止是喜欢,简直就是嗜爱啊......不瞒您说,我张二柱纵横酒坛十几年,还从来没有喝醉过,从来都没遇到过对手......因此人送外号‘张酒仙’。”
刘全景闻言,眼睛睁得透亮,揶揄道:
“是么?老夫也是喝酒的一把好手,人送外号‘刘酒鬼’,既然今天对上了,那就一交个高下呗,看看究竟是你这酒仙厉害,还是我这酒鬼厉害?”
说完,便从背后拿出了一碟花生米,一盘烧鸡,以及一坛美酒。
张二柱也不客气,当即便就坐在了老者对面,拿着刘全景给自己满上了一壶。
就这样,两人推杯换盏,转眼之间就喝了不少。
可是奇怪的是刘全景拿出的那酒坛似乎有倒不完的酒,每一次倒完后,都感觉所剩不多了,可总是倒不完。
已经有了醉意的张二柱头痛欲裂,见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便会被干翻,于是强打着精神推辞道:
“我说老哥啊,我正好家里有点事,咱们还是改天再喝吧......到时候,我,我一定奉陪!”
谁知这刘全景根本不想放过他,笑着说道:
“老弟,酒逢知己千杯少,怎么能推杯呢......”
张二柱被逼无奈,只能捏着鼻子道:
“行,行吧!”
言罢便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只不过,接下来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就发生了:
张二柱醉倒了......且直接趴在地上呼呼大睡起来。
刘全景望着他笑笑:
“浪费了我的好酒啊......”
.......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一阵冷风吹过,便把张二愣给冻醒了.......
“我,我难道就在这里睡了一觉?”
看着身边废弃的瓜棚,张二柱自言自语地说道。
“哎,这回丢人丢大了......”
随后当他看到身旁的那一堆鸡骨头,以及一只黑漆漆的空酒坛子后,恨不得挖个地缝钻进去。
“刘全景呢?”
张二愣又揉了揉眼睛四处搜寻着刘全景的身影,然而却哪里还有他的影子......
“见鬼了?”
张二愣嘟囔着,朦朦胧胧地站起身来,正欲离开,却发现瓜棚旁边正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写着:
酒鬼刘全景之墓
“什么?”
张二愣差点没一屁股吓坐在地上:
“原来,原来我这假酒仙,昨晚遇到的是真酒鬼啊!”
......
写在最后:百事尽除去,尚余酒与诗.....
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谢谢观赏!
关注我,总会给您带来最精彩的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