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无论站着,坐着,卧着,始终含笑。就是不笑的佛,也满脸慈悲。佛的大耳朵低垂,仿佛你祈祷的时候,它正认真倾听。
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
佛原本并无模样,佛身经过多少修炼才成为佛型,又经过多少锤炼才有了佛性,才最终站上佛堂受人跪拜。佛把自己度成了佛,受着香火,端坐在莲花座上,俯视众生,默默无言。佛为什么叫佛?其意为“觉悟者”,佛自己先觉悟了,然后它不说话,等着你我这等凡夫俗子自己悟清本性。
比如这浙江省天台县的天台山,经风雨雷电日浸月蚀不知多少世,才有了今天这天堂般的模样。佛说,天堂就在凡间,红尘即是彼岸。那这凡间的红尘不知吸引了多少过客为它沉醉,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三上天台山,留下游记开篇便是天台山。
如果天台山是一尊大佛,那这大佛脚下又不知道有多少尊佛,有言说,天台山大小寺约300多座,但说这隋代国清寺,便开创了流传日、韩的天台宗,成为佛教第一个中国化宗派。天台县永宁村人李修元也因这国清寺出了家做了济公和尚,从而在杭州灵隐寺得了道成了佛。
有大修为的禅师,通常都愿修建寺庙,以播经传道,开创天台宗的智者禅师坐化之前,还未有这国清寺,只留了一张寺院图纸和一偈语:寺若成,国即清。待后人把庙宇建成,果然就叫国清寺。
国清寺600多间大型建筑群,以四条纵轴为主体,四殿(弥勒佛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五楼(钟楼、鼓楼、方丈楼、近塔楼、藏经楼),四堂(妙法堂、安养堂、斋堂、客堂),二亭(梅亭、清心亭),一室(文物室),成为我国最完整的大型寺院之一。
寺内有一高耸如云的六面九级空心隋塔,距今已存世约1400多年。隋塔仅有塔身并无塔头,传说建寺之初,500罗汉卖力搬石运砖,巧遇南海观音想为天台山建桥以增秀色,特来向罗汉借砖,罗汉不肯。想来菩萨也是童心未泯,略施法术,把罗汉建好的存放于金地岭的塔头定住,罗汉搬不动塔头,隋塔便成了无头之塔。只是智者大师圆寂之后,肉身便安放在金地岭塔头寺内,也算圆满。
隋塔附近,有唐一行大师墓塔。从前和尚修行,并不固定在一间庙里终其一生,大多云游四方,也在其他庙宇挂单。唐大师原为避祸武氏权力才出家当了和尚,但其一生的修为却很少能有人与之相比,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唐大师死后选择在国清寺安眠,究其原因不过是“机缘”二字。
以前寺院里的和尚身无分文,用百家碗吃百家饭,说好听点叫化缘,难听点叫乞讨。在中国解放后那一段特殊时期,和尚也被赶下田干活,被迫还俗。道行浅的人都脱了和尚服堕入红尘,道行深的把磨难当渡桥,用佛言总结便是:“未悟之前,砍材、挑水百般无奈!开悟之后,砍材、挑水清心自在!
就算是现在,我们总以为和尚只需念经礼佛传道便什么事也不用做了,自有信众把钱财俗物心甘情愿施于寺院,可是国清寺毕竟是国清寺,立于佛山之上,多少得道高僧曾踏破门槛只为寻得一道机缘点化,多少文人墨客曾为它不吝笔墨,你若在这个时节进得寺院,便可见满地晾晒的金灿灿的谷子,恍若误闯进别人家的宅院。
这倒也让我等为之平添了几分敬意。和尚不再化缘,和尚早自力更生了。佛依然端坐在莲花座上,默默无言,笑着,或者不笑,似乎都在说:随缘。
我有幸在国清寺500罗汉堂看到济公和尚也列位其中,济公在杭州灵隐寺剔度出家,那和这国清寺又有什么渊源?
济公原名李修元,家族原在朝廷为官,后出仕回乡,父母好不容易才有了一子,自然捧若明珠。相传修元出世时,国清寺的罗汉堂有一尊紫磨金色罗汉,连一张彩画木椅一同跌落在地。这李府的公子修元便是这罗汉转世。
当时国清寺的长老性空和尚悟得禅机,到李府千叮万嘱:李府小儿必会修得佛缘,只是那佛缘却在外寺。
通常的和尚皆贫苦出身,唯这济公却是个富二代,家里宅院面积又大房间也多仆人不少,衣不愁穿饭不愁吃钱不愁用,这也罢了,而且还是个学富五车的富二代。
那他在李府过得好好的出什么家?据说性空长老圆寂后,国清寺又来了其他长老接班,学识渊博的修元认为国清寺的和尚学问尚不如他,怎能教他?而且父母尚且在世,而他又为独子,怎能抛却父母丢失孝道去当和尚?
不过注定的佛缘始终未能逃脱,这入得俗世的罗汉终归要坐回佛堂。18岁的修元痛失父母双亲,从此看破红尘,听从性空长老的遗言去了灵隐师,师从远瞎堂大师,从此成为人人尊拜的济公活佛、道济和尚。曾经的李府旧宅虽然早被一把火付之一炬,可是天台人始终记着他,在原址上建了一座崭新的济公故居,给后人留了一个怀念他的位置。
国清寺在上千年历史长河中漂流已久,也曾历经磨难,寺院在不停的修与复修当中逾越千年,现在的模样,便是清代大修后的样子。寺院有一株天台宗五祖章安大师手植1400年的梅树,曾经濒临死亡,寺院大修后,竟突然枯木逢春,花满枝头,硕果累累,堪称奇迹。不知道是否在圣地入驻久了,参透了佛性,从而坐化为神树,死而复生,那就不得而知了。
一般的庙宇大多进来求完神礼完佛最多再吃个斋饭即走,国清寺除了拥有图书馆,还有文物馆,藏品众多,可惜室内不让拍照,里面能看到智者大师的通关文碟还有衣帽鞋子等遗物,生不能有一面之缘,看看禅师穿过的衣钵也是好的。
进入国清寺前,必先过一座丰干桥,丰干原为国清寺的舀米和尚,与寒山、拾得同为好友。三人常在一起吟诗作对,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且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前文说过,我佛慈悲。佛笑与不笑,始终不言不语。你若看过了这三贤祠,便会知道,佛,果然是得了道成了佛的佛。
攻略:
济公故居门票30元
国清寺门票0元
图/文:开心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