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病死前,张良3年不食五谷,5年足不出户,换来子孙2000年平安

是勇敢的永 2025-02-19 10:45:59
前言

从古至今,帝王家都是无情的。你看哪朝哪代的皇帝,就没有不多疑的。所以,这就意味着臣子得更加小心才行。

从古至今,开国皇帝有几个手上没沾功臣的血?特别是碰着那些没政治头脑的将领,那下场可就更惨。在历史上那些聪明的开国功臣里,肯定有张良的名字。张良帮刘邦登上皇位后,就低调地过起了后半生,就因为他这么做,子孙后代才得以保全。

一、辅君得天下

张良的一生可传奇。张良那可是实打实的世家子弟,他爷爷和爸爸都做过韩国的丞相。不过,秦始皇的大军一打进韩国,张良就家破人亡。

张良打小就跟书籍有不解之缘,怎么着也得是个谦谦君子吧。可他家破人亡之后,张良干了件特别惊人的事儿。他打算去刺杀秦始皇,不管是国仇也好,家恨也罢,他非得让秦始皇拿命来偿还不可。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跟他有仇的人可不少。不过,像张良那样真的付诸行动去报仇的人可不多。张良哪怕散尽家财去刺杀秦始皇,最后也没成功。从这儿就能看出来,张良可不是那种软弱的文臣,他可有胆量和魄力。

仇恨就像刻进他肉里、溶进他血里似的,他后半辈子就奔着报仇去了。张良刺杀秦始皇之后就成了有罪之人,往后十年,他的日子过得颠沛流离。可这不但没让他放弃报仇的念头,仇恨在他心里反倒更清晰了。

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张良碰到了刘邦,那时候刘邦的岁数也不小了。可张良第一眼瞧着他,就认准了这人将来肯定能有大成就,也乐意辅助这么有雄心的君主干一番大事。说实在的,刘邦能登上皇位,张良可是最大的功臣,要是没张良,就不会有后来的刘邦了。

不管是刚开始攻打秦军那时候,还是后来楚汉相争的时候,他们俩都有相同的目标。这一路走来,张良可一直在旁边给刘邦帮忙,让他走在正道上。

大家都知道刘邦的出身,他身上有着流氓和小农的本质,这怎么也摆脱不了。他进秦王宫的时候,一下就被眼前的繁华给迷得晕头转向,就想把那些都归自己所有。

大家都知道,刘邦在历史上是好色的。他瞧见秦王宫里的那些女子后,心里头免不了就动了念头。好在张良出来劝说了他,这才让刘邦清楚,自己到这儿来可不是享受的,是要干一番大事业的。最后刘邦就从秦王宫撤出来了,也因为他这个举动,刘邦就得了民心。

大家都知道韩信对封王这事特别执着。在刘邦情况特别紧急的时候,他就是不出兵,非得等到刘邦答应他封王的事儿才肯出兵帮忙。这么说吧,从韩信第一次找刘邦要东西开始,一直到他灭了齐之后想自己当齐王,都是张良在劝刘邦,要不是这样,他俩可能早就闹掰了。

刘邦虽说心胸挺开阔的,可还没到那种地步。多亏了张良的劝说,刘邦称帝的路才这么顺利,要知道,要是没有韩信帮忙,刘邦可很难成功的。

你知道吗?谋臣张良可不光是能谋划事情,他还特别有远见。想当年,刘邦把楚国灭掉之后,对于定都的事儿一直拿不定主意,在刘邦心里,是想把都城定在洛阳的。当时,朝廷里也有人说应该把都城定在关中,但是,只有张良自始至终都坚定地认为应该定都长安。

最后,刘邦到底还是听了张良的话,把都城定在了长安。这一下可好了,后来不管哪儿有反叛,长安都没受啥影响,能马上调兵去镇压。

二、激流勇退

帝王家最是无情了,特别是坐上了皇帝宝座之后,在他们心里,就没什么比皇位和权势更重要的了。“狡兔死,走狗烹”,这可是好多英雄豪杰用命换来的教训。刘邦本就是从很弱小的情况发展起来的,所以他的猜忌心就更重。

别的先不提,就说韩信吧。韩信,他可从来就没打算背叛刘邦。要是他想背叛的话,早在以前就自己单干,独立为王了。那时候他完全可以等到刘邦和项羽斗得两败俱伤了,再去捡个大便宜,哪会像现在这样把啥都交给刘邦。

可刘邦还是容不下韩信,韩信有野心,被刘邦忌惮这事儿也能理解。但萧何,从头至尾都没表现出啥问题,刘邦对他也不放心。起事的时候刘邦多看重他们,事成之后就有多忌惮他们。

你看,从这事儿就能发觉,刘邦最害怕的恐怕就是张良了。张良能给刘邦出主意、想办法,帮着刘邦把天下都弄到手了。他玩政治的本事,那可是韩信这种武将拍马都赶不上的。

张良自保的本事那可是一直被后世称道的。张良身上有一点特让刘邦安心,就是他不贪恋荣华富贵,这人可淡泊得很。张良也亲眼瞧见刘邦登基之后的各种手段了,韩信和卢绾这俩人对刘邦的帮助那可不用多说,从韩信开始,再到卢绾,张良都看在眼里。

你看,就连萧何都被刘邦猜忌。张良心里,估计除了想着保全自己,可能也会有点失望吧。怎么说,他们都是陪着刘邦一路走过来的伙伴,可没想到,自己当成好友的刘邦竟然是这么个心狠手辣的人。

发生了这么多事儿,张良心都凉透了,灰了。他三年都不碰五谷杂粮,整整五年,就没迈出过房门一步,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远离了这尘世一样。嘿,就因为他这么明哲保身,居然就从刘邦要清算的名单里给除掉了。

三、隐士品格

从古到今,“帝师”这个职位一直都特别有光环。怎么说,这大概就是文人当官最了不起的梦想了吧。不过仔细数数这两千来年的封建王朝,能被叫做帝师的人可没几个。

孔子和孟子就不用多说,那肯定是最早的。在他俩之后,留下最深痕迹的就要数张良和诸葛亮了。刘邦说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而且在张良身上还能发现隐士的那种风范。

张良早年那些传奇经历,给其隐士之风打下了根基。早年有十年都在颠沛流离,刘邦称帝之后,他又隐居山林,这两段经历,史书上都没记载,就这么让张良的形象变得神秘兮兮的。

张良淡泊名利,这就表明他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张良信奉道家思想,要知道历史上好多隐士都信这个。这就更加能说明张良有隐士气质,也让后人有了无限的遐想。

天下平定之后,就很难再看到张良露面了。张良身体欠佳是一方面原因,可更多的是他有意躲开尘世。想当年,他可是单枪匹马去刺杀秦王嬴政的人,哪会胆小怕事?只不过是这么多年的经历让他对政治心生厌烦了。

你看,吕后后来找张良帮忙,张良也给了建议,这就能看出来,碰到大事的时候,张良可不会在一边干看着啥也不管。等到刘盈当上皇帝之后,这位帝师就完全在历史里没了踪迹了。

结语

一直以来,大家都用“谋圣”这个词来描述张良。他不但很有谋略,而且还有政治远见,还淡泊名利,这些都让后人很受触动。要知道,别说在封建王朝了,就算是现在,淡泊名利也不是很多人能做到的。他能被大家一个劲儿地称赞,也是因为人们把美好的愿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了。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