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影视城的一间工作室里,90后创作者范十三正站在一把碳纤维剑上,通过手势和语音指令操控飞剑腾空而起。这并非仙侠剧特效,而是他历经两年研发、53次实验失败后,首次实现的“御剑飞行”现实版。
从酒店服务生到“科技修仙者”
范十三自幼痴迷武侠文化,卧室挂满《仙剑奇侠传》海报。2020年,他因疫情被酒店裁员后,偶然尝试以短视频还原武侠场景,意外走红网络。如今,他已组建5人团队,粉丝量超500万,被网友称为“男生减速带”“科技修仙者”。
他的创作初衷简单而纯粹:“用科技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从最初用竹竿吊剑拍摄“万剑归宗”,到铸造一万把剑实现体感遥控,再到如今融合航天技术的飞剑,他始终在探索“科技+武侠”的无限可能。
突破性技术:异形结构与多模态操控
此次发布的飞剑采用碳纤维骨架+木制外壳,重量仅1公斤,搭载4个螺旋桨和矢量推进器,理论时速达125公里,续航5-8分钟。其核心突破在于异形结构设计,突破传统无人机十字布局,通过陀螺仪和航天飞行算法实现悬浮平衡。
更令人惊喜的是多模态操控系统:支持语音指令(如“起飞”“降落”)、手势控制,甚至未来计划融入脑机接口技术,真正实现“意念御剑”。范十三透露,团队正与西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合作,攻克集群飞行难题,目标直指《仙剑》中“万剑归宗”的震撼场景。
“翻车”现场与侠义初心
尽管技术突破令人瞩目,实验过程却充满艰辛。范十三回忆,载人飞行实验耗时2个月,期间剑身多次折断,团队成员需在失控瞬间冲上去“抢救飞剑”。他笑称:“拍视频时90%时间都在翻车,但那些画面比完美更真实。”
面对商业诱惑,他坚持“不签公司、不重复内容”,甚至拒绝直播打赏变现。用他的话说:“侠客的浪漫不该止于特效,而要承载仗剑天涯的初心。”目前,他已拒绝多家MCN机构,专注研发。
文化复兴与未来想象
范十三的飞剑被专家视为“新国潮”代表,通过科技重构东方幻想。其作品不仅吸引《仙剑奇侠传》周年庆演唱会合作邀约,更与影视剧团队合作开发道具。未来,飞剑或将成为救援、军事侦察等领域的实用工具,甚至开启“空中通勤”新纪元。
正如网友所言:“这届修仙者开始考工程师证了!”范十三用行动证明:当玄学尽头遇上航天科技,传统文化便能以全新姿态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