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姐的“家传论文”:学术署名沦为家族资源?

阿九埋堆堆 2025-04-29 21:09:49

学术伦理失守:当论文署名沦为"家族特权"

知网近日因学术伦理争议下架《肺癌CT影像AI诊断模型》论文,意外曝光一场跨学科资源置换的暗箱操作。该论文第一作者为董小姐,通讯作者栏却出现其父母董晓辉、米振莉的名字——前者系中冶建研院总经理,后者为北科大冶金工程教授。两位与医学影像毫无交集的学者,如何指导人工智能辅助肺癌诊断研究?这一疑问正撕开学术圈隐秘的"世袭制"面纱。

据查证,董小姐求学期间发表的12篇论文中,涉及医学、材料、环境等6个学科领域,其中8篇通讯作者为其父母。某高校教育研究院教授指出:"这种家族式学术包装已形成完整产业链:父母利用学术权威背书,子女借助课题挂名获取升学筹码,背后往往关联着科研经费的异常流动。"

更值得深究的是,董晓辉任职的中冶建研院近年多次中标医疗AI相关政府项目,其妻米振莉主导的冶金实验室竟设有医学影像研究组。这种"跨界联动"暴露出科研项目评审机制的失效——当学术头衔成为家族共享资源,当科研方向随着亲属需求任意转向,所谓"创新研究"已然异化为权力寻租的工具。

此次事件绝非个案。据统计,国内核心期刊"亲属共著"论文数量近五年增长37%,其中跨学科论文占比达64%。在破除"唯论文"评价体系的改革进程中,如何建立学术贡献可追溯机制,斩断隐蔽的利益输送链,已成为捍卫科研净土的关键战役。毕竟,当学术桂冠能够世袭,受损的不仅是教育公平,更是整个国家的创新根基。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