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失误放走一谋士,被曹操三代重用,后代可能成为新中国元帅

历史K先生 2024-12-24 16:02:31

都说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后来收下庞统,天下猛将、谋士尽在刘备的麾下。

但后世看来,在复兴汉室基业的时候,其实刘备漏掉了许多人才。

比如三顾茅庐时,他专注于寻找卧龙诸葛,却对先前遇到的崔州平不屑一顾。而在之后的行动中,又错失了太史慈、陆逊等重要名将。

其实还有一位更厉害,成为曹操的手下后立功无数,后代竟还出了新中国的元帅。

刘备为何会错过这么厉害的将才?这个人有何特殊之处?

盛名之下,却被忽视

陈群,在三国时期十分有名的人物,祖上流有建立陈国的陈霸先的血脉。

受祖上荫庇,陈群一家生活得不错,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当地的名士。

而陈群在耳濡目染之下,也对当今的政事以及奇闻有所了解。他每天都跟随在父亲的身边,听他们论道,说到兴起时,陈群也会插一句。

起初,许多名士对如此小小孩童并不看好,但久而久之,他们发现陈群十分聪慧,对所讲内容都有所了解。他们不禁感叹陈群的厉害。

不久之后,来到豫州的刘备听闻有这样一位人才,自然不想错过。他来到陈群的家中,诚恳地说出自己的来意,希望陈群能够为他效力。

见刘备态度恳切,陈群自然答应,成为了豫州别驾。

这里的别驾其实就是刺史的佐官,相当于助手。在当时别驾有特殊待遇,地位较高,出行可乘专车,可见刘备对陈群的重视。

刘备时常出门巡视,陈群便伴其左右,为其提供建议。刘备多有采纳,令豫州逐渐发展起来。可是,刘备亦有固执的时候,这让陈群恨铁不成钢。

本来刘备可以在豫州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可是一听到徐州的陶谦临终前让他主管徐州,刘备便马不停蹄地想要上任。

在这个时候,陈群立马制止了他,因为现在刘备在豫州的根基未稳,到达徐州的时候,会立马与觊觎徐州的袁术对上。而后退之路豫州可能会被吕布偷袭。

但刘备却并不这样想,毕竟他是怀着仁义之心前去的,而吕布跟他毕竟是一起打过曹操的交情,肯定不会忘恩负义的。

陈群继续劝,相比于徐州,豫州这个地方更加重要,希望刘备三思而后行。

对此孔融却有不一样的想法,当初徐州的别驾糜竺求到了他这里。孔融不忍徐州沦陷,便去找了刘备。

他以曹操围攻徐州,杀害百姓为由,希望刘备能够“替天行道”,解救徐州之围。

刘备听后其实是犹豫的,直到陶谦许诺会将徐州交到刘备手上,刘备才决定前去。而陈群只能留在豫州,听天由命。

最后,果不其然,吕布偷袭豫州,豫州沦落到曹操的手中,而陈群也不得不成为曹操的手下。

相比于跟随刘备,曹操更加重视人才,对陈群这样的名士,曹操让其发挥自己的能力。其实直到到了曹操的麾下,陈群的能力才真正得到发挥。

在曹操军中,陈群究竟会如何做呢?

任命三代,劳苦功高

其实刚刚到曹操的手下后,陈群在一众谋士中并不出众,直到曹操因不听陈群的意见,重用品性恶劣的人,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后,陈群才走到人群的前面。

不仅如此,为了帮助曹操,陈群还将与自己相熟的名士都介绍给了他,陈矫、戴干等人都成为曹操的得力助手。

而他们这些人也算是魏国建立的重要帮手,陈群成为了御史,主管法度。魏国刚刚建立,必然要用法度与制度去约束大臣与百姓的行为。

曹操便听取陈群的意见,制定严厉的法度,惩罚违反法律的人,这样才能起到警示的作用。

其他的大臣认为这一提议过于残酷,不利于曹操的统治。但其实陈群的想法,正好说在了曹操的心坎上。

因为本身曹操就是多疑的人,如今成为君主,难免会有人有私心,除了杀鸡儆猴之外,必须要用法律进行约束,不能让权臣过于猖狂。

于是魏国的法律便被推行出来,时刻约束着魏国的人们。

虽然大臣们有些不满,但是他们不得不承认,陈群能够起到领头的作用。因为陈群不愧是一代名士,没有污泥染身,是朝中的一股清流。

不过,陈群也不是那种冷酷无情的人,恰恰相反,陈群游于朝廷之外,却又在朝廷之中混得如鱼得水,因为他能够揣测曹操的心思。

在这之后发生了一次动乱,一位名臣受牵连,按照当时的法度,这个人应该被立马处死,这样才能以绝后患。

但这位名臣为魏国做了很多,若是将其处死,很有可能让其他的大臣寒心。此时,陈群站了出来,表示法律虽是这样,但也可让步于人情。

这就是陈群的处世之道,懂得变通,却始终不沾染朝堂的黑暗。

曹操对此十分重视,并嘱咐自己的儿子曹丕,要重视陈群这些人,并且要警惕司马懿等人。

当时陈群与司马懿同朝为官,但境遇不同。陈群曾因提出九品中正制,被他人追捧。而司马懿却受到曹丕的忌惮,不被重用,只能隐匿于朝堂。

当时魏国与蜀汉的争斗依旧没停,目前的情况就是蜀汉诸葛亮出师北伐,魏国需要派遣军队进行阻拦。

陈群虽在朝中却对天下大势了解甚多。当得知诸葛亮意图北伐夺取汉中的时候,陈群不禁感叹,他们终究还是并立而行。

他其实对诸葛亮也十分钦佩,甚至两人还曾书信来往,毕竟他们的骨子里都透着文人的风骨。不过,现在的他们也只能是敌人。

陈群曾多次劝谏曹丕要着重于管理魏国的朝政,不要无所事事,荒废政事。然而曹丕并未听取意见,依旧行事无度,最后没过几年便去世了。

曹丕的儿子曹叡上位之后,朝中已经没有可使用的将才。因为在曹丕在世的时候,他便将能够威胁到王位的人流放的流放,杀的杀,目前仅剩下不被重用的司马懿。

他也只能派遣司马懿出征蜀汉的军队,而朝中还有陈群辅佐。

面对显露疲态的魏国,陈群又该如何做呢?

功高不震主,得以善终

魏军攻打蜀汉军队的时候,曹叡与陈群在后方时刻关注了具体的情况。

当时曹真差一步就要迈进蜀汉的陷阱时,陈群立马上奏曹叡,先准备充足粮草,然后再行军,一定要准备充分,千万不能向当年张鲁一样,还没打后勤就不足了。

曹叡欣然答应,这才避免了一场恶战。

而后,陈群也十分注重王室与百姓的联系。他始终认为是国家的基础是百姓,若是没有百姓的支持,王朝最后只能走向覆灭。

所以在朝廷颁布一系列措施,从而损害了百姓的利益时,陈群立马劝谏曹叡,一定要好好安抚百姓。毕竟他们手下的兵之所以参军,不就是为了混口饭吃。

现在百姓活不下去了,那他们的兵又会想什么呢?

于是,曹叡听从陈群的意见,实施一系列的措施安抚百姓的心,从而加深王朝与百姓的关联。

而这仅是其中的两件小事,他提了很多对魏国有利的建议,帮助魏国发展壮大。

不过,最后还是司马懿胜出了,魏国直接就被灭了。

而这个时候已经不管陈群的事了,还没等司马懿骑兵造反,陈群就安然离世了。可以说,他是在功成名就之后去世,从始至终都是魏国的大功臣。

陈群得以善终,靠的是他精妙的为人处世之道。而他的后代在魏国灭亡之后得以幸存下来,四散开来,在各地扎根。而新中国的陈毅元帅或许就是陈群的后代!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