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耀会长城日记|金山岭小记

河北新闻网 2024-09-06 09:20:19

1984年我们徒步考察明长城,是8月4日到的承德金山岭。我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晚上下雨,早晨仍下。10点左右雨停了,天有些晴,定好吃过午饭去金山岭。元华提出住一宿,多带了些水和干粮重返金山岭。雨过天晴,登山远眺美极了。金山岭长城的确很有气势,这一带的山很平缓,明属古北口所辖,是隆庆初年抗倭名将戚继光调来戍边那次修蓟镇长城的重要地段。”

金山岭长城是已修复的长城精华地段之一,位于古北口以东约7.5公里处。金山岭长城地势险要,视野开阔。敌楼密集是金山岭长城的一大特色,有的敌楼相距仅有50多米,所以远远望去,视觉美感特别强烈。

金山岭长城墙体的底部铺三四层条石奠基,城墙用青砖包砌,白灰抹缝,墙体内用土、沙、石搅拌填充。内侧城墙设有券门,供守城士兵上下长城之用。券门内有石梯或砖梯道连通到城墙顶部。遇有敌军来袭等情况,守城士兵会迅速从券门登城或进入敌楼,立刻投入战斗。

金山岭长城的城墙顶部宽窄不等,平均5米左右,使用双层方块青砖铺面。每遇陡坡,用砖砌成梯式台阶,以便士兵上下通过。墙顶靠外的一侧,留一个礌石孔,作战时士兵可以从礌石孔施放礌石,打击墙下的敌人。礌石孔并非一个简单的洞,而是在砌墙时做了一层一层的槽,上头的槽深且宽,下头的槽小且窄。这样礌石从上向下滚动通畅,也不会对城墙墙体造成损坏。

城墙顶部的外侧,用砖砌成两米高的垛口墙,隔一米多远就设一个垛口。守城士兵可以从垛口射击来犯之敌。明朝以前各代所筑的长城,都设有墩台。每隔一段距离就砌筑一个,都是实心土夯或石料砌筑。守卫士兵在墩台上瞭望,侦察敌情。

巡行在长城上的将士们,风霜雨雪、寒冬酷暑,由于没有遮挡,非常辛苦。依托坚固的城墙进行防御,是长城修建者要实现的防御目的。战斗中只有更好地保护自己,才能消灭敌人。加之,明代中期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火器。枪炮的火药和火种都需要遮风避雨的条件。

这个问题引起了戚继光的注意。他既担心军士暴露在雨雪之下无所庇护,也考虑如有战事,军火器具临时往山上运送来不及,若是提前堆放到城墙上,也无处储藏。所以,他向朝廷提出要多修建一些空心敌台。

从明隆庆三年(1569年)开始,戚继光组织士卒、民工,开始了艰巨的筑台修城工程。到了隆庆五年(1571年)8月,终于在蓟镇长城上修建起一千多座坚固的空心敌台。有了空心敌台,长城上戍守的士兵就不必露宿城头了,既可以在敌台上放哨、瞭望,又可以在里面休息,军事和生活物资也有了存放之所。

(董耀会 2024年6月27日 承德金山岭)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