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之野:关注这几个动态

秦功彦 2025-04-26 06:04:54

今天发生的事太多太乱,只能混在一篇文章里说。

1.关于中美博弈最新情况与分析

继昨天特朗普说要大幅单方面降低对我关税后,几个小时后,果然又发生反转。

贝森特和白宫发言人做出了完全不同的表态。

据《华尔街日报》23日报道,美方高级官员透露,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多种方案。第一种方案,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税率可能降至大约50%-65%。第二种方案则被称为“分级方案”,美方将把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分为所谓“对美国国家安全不构成威胁”和所谓“对美国国家利益具有战略意义”的商品。美媒称,在“分级方案”里,美方将对前一类商品征收35%的关税,对第二类商品的关税税率至少为100%。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称,特朗普在对华关税问题上的立场“没有软化”。

翻脸比翻书还快。

而我们今天话说得非常露骨,直接啪啪打脸。

“据我了解,中美双方并没有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或谈判,更谈不上达成协议。”都是假消息。

根本就不存在特朗普说的什么磋商,纯意淫,所以这也是昨天写的:一句话也不要相信。

对此,希腊前财长亚尼斯·瓦鲁法基斯的话给我很多启发。

面对中国在第一阶段贸易战中的“成就”,他警告,“切勿误判形势,认为当美国自身痛苦达到临界点时,特朗普政府就会退缩”。他还猛烈批评欧盟的进退失据,断言欧盟是这次关税战的最大输家。此外,他认为,若特朗普政府执意闭关锁国,中国正获得历史性机遇。

亚尼斯·瓦鲁法基斯:特朗普政府的目标非常明确——我并非说这些目标正确,而是强调其清晰性。他的团队已通过大量文件公开阐述这些目标。需要明确的是,特朗普本人向媒体发表的言论与其背后的真实动机存在差异。其真实动机,简而言之,一方面是让美元贬值约30%,因为他们认为这将平衡美国与全球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减少从中国、欧洲等地的进口,并增加出口。

但难点在于如何实现美元贬值的同时不丧失其国际主导地位。为此,他们需要说服盟友和竞争对手——无论是德国人、日本人还是中国人——说服他们将手中通过向美国出口商品积累的庞大美元储备,用于不会削弱美元主导地位的领域。例如,特朗普政府试图说服日本:应将其持有的1.1万亿美元储备大量用于购买长期美国国债,或投资稳定币、比特币等资产,而非转向人民币、欧元或日元。其逻辑在于通过关税施压,再通过双边或多边经济谈判迫使对方接受条件。

亚尼斯·瓦鲁法基斯:我们必须拭目以待,看这是否构成真实的威胁。我毫不怀疑这确实是一个真实的威胁。请允许我做一个修正——这不仅仅是遏制中国。特朗普的全球贸易战,其本质是试图彻底重构美国自1971年以来建立的货币与贸易体系,对其进行全面的再校准,不仅针对中国,也涉及欧盟。须知欧盟的对美年贸易顺差额(虽略逊于中国)也高达近2000亿欧元规模。

这种情况与日本当年面临的处境具有同构性。我们需要将特朗普政府的行动与理查德·尼克松1971年的举措进行对比。彼时美国摧毁了自身创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始于1944年,一直运行至1971年),但这种方式给美国自身带来了巨大代价。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美国当前这种即使牺牲自身利益也要维持霸权的战略逻辑,与尼克松时期的做法如出一辙。尼克松冲击虽使美国在1970年代承受了巨大代价,但其冲击是经过精密计算的——尽管对美国造成严重损失,但对德国和日本的冲击更为致命,从而提升美国产业的竞争力。这种策略基于一个核心假设:德日资本家手握从美国赚取的美元,最终只能回流美国市场。如此一来,美国虽付出代价,但最终仍能获胜。只不过,这种“胜利”是以牺牲美国大多数民众的利益为代价的——至今仍有大量美国人未能从尼克松冲击的阴影中恢复。

需要明确的是,这绝非简单的美中对抗或美欧博弈。其本质是美国统治阶级为维系自身权力、强化全球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主动策略。若这种策略需要以美国民众承受重大代价为前提,他们仍会毫不犹豫地推进。因此,我要给中国朋友们的忠告是:切勿误判形势,认为当美国自身痛苦达到临界点时,特朗普政府就会退缩。只有当美国统治阶级承受的代价足够惨重时,政策才会转向——这才是决定事态发展的终极标准。

中欧战略思维差异显著:中国如棋手般筹谋多步,欧盟却困于短期应对。美国深谋远虑,中国高瞻远瞩,而欧盟连基本协调都难以实现——毕竟我们是由27国组成的松散联盟,布鲁塞尔官僚机构既无政治合法性,亦缺乏统筹实权。这意味着欧洲注定成为这场关税战的最大输家,而特朗普正是这场乱局的始作俑者。

中欧需达成某种战略性共识,而中国应主动引领这一进程。

当前中欧共同面临的困境在于,双方都是贸易顺差国。国际贸易的本质决定了,不可能存在中欧互为顺差的双赢局面。必须有人承担逆差角色。因此,中欧必须跳出“两个经济体需要再平衡”的思维定式,不应再执着于追求特定比例的贸易顺差。中国可以继续扩大出口,但必须同步提升内需规模。这需要中欧达成某种战略性共识,而鉴于欧盟缺乏统一政府,中国应当主动引领这一进程。

具体而言,中国可提议与欧盟共同实施经济刺激计划,携手应对即将到来的全球性衰退浪潮。这种合作不仅能提振中欧内需,更能形成对特朗普关税战的有效反制。例如,中欧央行可与两方政府协作,建立联合需求刺激机制。更关键的是,中国可通过技术共享帮助欧洲重振濒临困境的产业——就像二十年前欧洲企业来华合资建厂那样。

中国应当高举构建新型平衡秩序的旗帜。具体而言:与其维护旧体系,不如推动建立互利共赢的新全球治理框架。关于WTO、IMF、世行等机构——作为西方左翼人士,我始终认为这些机构服务于西方资本利益。但即便如此,中国若能推动世贸组织转向公平贸易机制,促使世界银行摆脱华尔街控制,构建多极化全球支付体系,这将是颠覆性的创举。

当前联合国已沦为美国霸权的工具,动辄使用否决权阻挠任何有益倡议。但若美特朗普政府执意闭关锁国,中国正获得历史性机遇:通过构建服务全人类的多边机制,不仅能削弱新冷战风险,更能争取全球南方支持,甚至可能推动欧洲避免陷入被战略忽视的困境。这是中国掌握的战略主动——用多边主义对冲美国单边主义,既避免新冷战升级,又重塑全球治理格局。这步棋下好了,将彻底改变世界权力平衡。

2.美国内部动态观察

特朗普团队最核心的两个人干起来了。

据美媒当地时间4月23日称,两名目击者和三名知情人士向该媒体透露,美国政府效率部牵头人埃隆·马斯克和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4月17日曾在白宫就美国国税局相关问题爆发激烈争吵,甚至爆粗口,而当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到访白宫的意大利总理梅洛尼都能听到。

两位消息人士回忆说,当时一度听到贝森特大喊“去你M的”,马斯克则回应称“大点声”。

报道说,贝森特抨击马斯克在带领政府效率部削减预算的工作上"承诺多、兑现少"。马斯克则反驳称贝森特是“索罗斯的代理人”,并指责他经营过“失败的对冲基金”。

狗咬狗,一嘴毛,但对于我们窥探特内部权力结构变化有很大帮助。

特朗普的两位合伙人之间的紧张关系由来已久,其原因既在于两人在国家管理方法上的差异,也在于马斯克最初曾游说特朗普任命卢特尼克为财政部长一职。但特朗普最终选择了贝森特,并让卢特尼克任商务部长。

对贝森特来说,最不能容忍的是马斯克绕过他安插自己的候选人担任国税局局长。

以这样的团队,不可能重回尼克松时代。

特别是团队的头儿还在肉池酒林,荒淫无度。

与此同时,深层国家的反击正在路上:

当地时间4月23日,总台记者获悉,美国纽约州、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州、康涅狄格州、特拉华州、伊利诺伊州、缅因州、明尼苏达州、新墨西哥州、俄勒冈州和佛蒙特州在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提起诉讼,试图阻止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实施,并寻求法院宣布其新关税政策是非法的。

3.国际局势观察

(1)印度和巴基斯坦局势陡然升级。

导火索是22日,印控克什米尔发生针对游客的恐怖袭击,造成25名印度公民和1名尼泊尔公民死亡,另有数人受伤。

印国内反响强烈,印度宣布采取一系列外交和战略反制措施,表示将采取一系列强烈报复措施。

报道称,根据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的决定,印度立即暂停执行《印度河河水条约》,停止河水共享的合作,直到巴基斯坦“可信且不可撤销地”放弃对跨境恐怖主义的支持。关闭印巴之间印度一侧的阿塔里综合检查站。禁止巴基斯坦公民持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免签计划(SVES)签证前往印度。此前签发给巴基斯坦公民的任何SVES签证均视为已取消。目前持SVES签证在印度的巴基斯坦公民必须在48小时内离开印度。

据悉,巴基斯坦驻新德里高级专员署的全部军事顾问被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他们必须在一周内离开印度;印度将从驻伊斯兰堡的印度高级专员署撤回印度军事顾问;

目前从各方表态看似乎有大打出手的声响。

巴基斯坦国家安全委员会刊登在巴基斯坦《黎明报》 上的声明显示:“任何停止或改变《印度河水域条约》中规定的巴基斯坦水域的行为,以及篡夺使用权的行为都将被我方视为战争行为。”

就此询问了研究印度的专家林民旺老师,他认为此次小规模的冲突可能会有,导致大战的可能性较小。

当下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都不太好,加之特朗普对全球加关税,更是雪上加霜,国内矛盾都比较大,借这件事转移注意力,团结内部,是莫迪的惯用手法。

而且,当下观察国际局势的另一个参照点:国际金融市场也并未发生明显变动,说明形势依然可控。

黄金连续两天暴跌,如果真有大事,应该迅速拉升。

继续保持观察,看印度如何跨境展开军事行动,再去判断是否会升级。

现在的巴基斯坦,已经不是过去了。

(2)特朗普在俄乌战争调停上继续受阻,可能催生新变化。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前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认为,美国取消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是现实的。

(3)日本的背刺

之前写过巴菲特又在增资日本,发行债券,可见日本可能和华尔街在筹划一些事情。

在全球经济动荡和地缘紧张局势升级的情况下,市场资金普遍倾向于流向稳定且安全的资产。而在外汇市场上,日元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避险货币的代表。

日本市场的火热,侧面反映出美国的下跌还没有结束,如果如前文分析的,类似尼克松时期的影响,那说明特朗普的政策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造成负面破坏。

综上,简而言之,我们只有对特朗普造成根本性打击,政策才可能转向,靠现在这种反转,无法伤及根本。

博弈的过程,贝森特说了个时间:2-3年。

我在想,先保证特朗普能活那么久再说吧。

接下来,中欧关系、中日关系值得观察,看我们到底能做到哪一步了,这直接决定了美元霸权的崩塌速度和程度。

放弃幻想,斗争到底,我们才可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大家或许还没有意识到一个很重要的节点:

2025年,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极为关键的一年。

让我们共同见证每一步。

12 阅读:991

秦功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