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能“降碳”,还能多“吐油”,未来更将形成超500亿元产业集群。二氧化碳,这个曾经让众多行业头疼的“老大难”,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推动石油增产、能源开发绿色转型、以及布局新产业赛道的“香饽饽”。
在胜利油田莱113区块,油气、二氧化碳之间正发生着奇妙的反应。“这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专用储气罐,可储存100吨二氧化碳。”步入胜利油田莱113区块,二氧化碳注气1站站长范少伟指着两个巨型白色储罐说。
吃“碳”吐“油”是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的典型特征。把工业生产等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提纯,再注入到地层以下,使其与原油处于高压混相的状态,提高原油的流动性,增加原油产量的同时又能将二氧化碳封存于地下。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指把二氧化碳从工业、能源生产等排放源或空气中捕集分离,并输送到适宜的场地加以利用或封存,是实现规模化碳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日,东营市人民政府印发了《东营市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发展规划》,成为全国首个地方CCUS产业发展规划,为CCUS产业发展这条新赛道提供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思路。
驱油利用与封存之外,二氧化碳在化工利用和生物利用等领域大有可为。利津县利华益集团年产25万吨锂电池电解液溶剂项目进入试生产,项目以环氧丙烷和现有化工装置副产的二氧化碳尾气等为原料,生产锂电池电解液用碳酸酯类溶剂产品,构建起了“丙烷—丙烯—环氧丙烷—锂电池电解液溶剂”产业链,成为国内电解液溶剂最完整的产业链条。
这是在原有聚碳酸酯产业链基础之上打造的新能源产业链。“利用丙烷脱氢产的丙烯还有氢气,通过直接氧化法生产环氧丙烷,再用环氧丙烷通过收集的其他化工装置排放的二氧化碳废气为原料,一起生产碳酸酯类的产品,可以消耗园区内排放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30万吨。” 利华益维远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生产部部长马晓介绍。
提高碳捕集能力是CCUS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位于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东营市港城热力有限公司借助本地油田及开发区用户资源,于2019年投资建成国内首台套锅炉烟气二氧化碳捕集及制氮项目。
“项目年捕集二氧化碳10万吨,副产氮气15000标方/小时,已达到盈利运行条件。”东营市港城热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健介绍,整个工艺通过纯物理过滤、分子筛变压吸附的方式运行。锅炉烟气通过环保设施脱硫脱硝、除尘后,抽取一部分干净烟气进入两级PSA(变压吸附),经过最后的精馏冷却形成液态二氧化碳,保存在二氧化碳球罐,并通过罐车送往油田注气装置。
二氧化碳的运输也是产业关键支撑。去年7月,随着胜利油田纯梁采油厂操作人员手指轻轻触动,一台大功率机泵启动,一股来自齐鲁石化煤制气装置的二氧化碳直达109公里外的胜利油田高青油区。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示范项目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埋深2米,被称为二氧化碳专属“地铁”。每天可将1200吨左右二氧化碳从齐鲁石化输送至胜利油田。
“我们探索高效多元化二氧化碳输送体系,满足不同碳源和碳汇的地理条件和应用需求,到2035年前构建以工业园区、管网设施和封存场地为基础的区域 CCUS 产业体系。”胜利油田分公司CCUS 项目部副经理周亮说。此外,东营还将建立健全全链条CCUS风险评估与监测预警体系,打造CCUS驱油与封存领域装备制造及工程服务业,构建高水平创新研发及全链条标准规范体系,着力提升CCUS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据了解,目前东营已成为国内CO2驱油与封存装备种类最为齐全的区域,全市炼化企业建成二氧化碳年捕集能力109.5万吨,二氧化碳年化工利用能力已达49.68万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集群也成功入选山东省未来产业集群。
“随着规划的出台,东营CCUS产业发展必将跃上更大台阶。未来,我们将创新‘可再生能源十绿氢十绿氨绿醇’耦合开发等多元化开发新模式,推动风、光、氢、热、储等多能互补与低碳能源体系快速发展,促进 CCUS 项目节能降耗增效、拓宽应用场景,实现深度脱碳。”东营市油地校融合发展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薄庆良说。规划明确东营将建设具有成本竞争力的亿吨级CCUS产业集群,打造国家CCUS产业基地和环渤海区域CCUS产业枢纽的总目标。到2035年,全市将建成多个百万吨级全流程CO2驱油与封存项目、多个十万吨级化工与生物利用技术项目,建设百万吨级CO2咸水层封存工程,CO2捕集能力达到千万吨级,规划千万吨级CCUS集群,CCUS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
来源:大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