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跃进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曾经是南开大学的教授。
要是你曾在20世纪末到2010年左右混迹于中国的论坛、贴吧、QQ空间。
或者是那种喜欢看爱国主义讲座的人,艾跃进这个名字可能不陌生。
甚至,当时一些同学或许还排队挤进过他的教室,只为听听他口中那些让人“热血沸腾”的言论。
可是艾跃进在2016年却英年早逝了,癌症走的。
他的一生短暂,但却留下了很多印记,直到今天很多网友还是会谈论起他。
那么艾跃进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艾跃进是谁?艾跃进,这一看就是一个具有浓浓的年代特色的名字。没错,他就出生在那个年代,1958年。
天津是他的出生地,天津的南开大学也是他读书和工作的地点。
他成绩非常好,后来成为了南开大学的教授。
他在大学里主要讲授的是“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等相关的课程。
这看似是一个挺普通的教授,但他最为外界熟知的身份,绝不是这位教书育人的讲师,而是那个口无遮拦、甚至被称为“鹰派”代表的人。
他因为一系列非常具有冲击力的言论而爆红网络,也因此引发了大量的争议。
比如他曾公开说过:“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如果你只是单看这句话,可能会以为他是在拍什么战争片的台词,但事实上,这就是艾跃进在大学课堂上发表的“学术观点”。
没错,他的课堂,完全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死板和枯燥。
相反,有些像是战斗现场,充满着浓厚的民族主义和硬核言论。
那时候,尤其是在中国网络刚开始爆发的初期,爱国主义情绪高涨,艾跃进的这些犀利发言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
当时,这句话一出,真是让不少年轻人瞬间燃起来。
特别是那些平时热衷于军事、历史的网友,纷纷表示艾教授说得太好了,觉得他简直是中国的真男儿,不畏惧任何外部压力,敢于发声。
他特别喜欢强调中国应该强硬起来,对外表现出强大的武力。
他的另一个著名言论是,“中华民族复兴后,要做的第1件事情,就是灭掉小日本。”
这句话在当时的网络上可谓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一些人拍手叫好,觉得他说出了很多人心中的话,表达了中国人对日本侵略历史的痛恨。
也有人认为这话有点过于极端了,不符合现代外交的理性思维,甚至有人认为他这是在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
他还说过,“如果毛主席还活着,面对当前的局势,他老人家又会怎么做?”
这句话听上去比较怀旧和感性,当然这和艾跃进的主要研究方向也是有关的,他在大学里长期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
类似的言论,其实还有很多。这些话虽然在一些场合下显得雷人,但是对于当时的某些受众来说,却是极为讨喜的。
尤其是在那个网络逐渐兴起、言论相对自由且爱国主义高涨的时期,艾跃进的直言快语像是猛药一样,刺激着大家的神经。
艾跃进还善于移花接木,有网友曾经评论,艾跃进课上讲到的都是些野史,根本是不成体系的军事理论,有沽名钓誉一说。
但无论如何,那之后,他的课堂火了,很多人慕名而来。
不仅仅是他的学生,甚至还有一些社会人士、网络粉丝,会特地赶来听他传道授业。
艾跃进的名气一路攀升,他成了当时最具争议性、话题性的人物之一。
为什么他如此受欢迎?
中国网络时代的情绪在艾跃进那个时代,尤其是在2000年--2015年左右的中国,社会正处在快速变革中。
互联网的普及、经济的崛起、外部压力的增加等多方面的因素,让国民的民族主义情绪逐渐走向高峰。
大家渴望听到强硬的声音,渴望有人站出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怒火,而艾跃进恰好就成了那个发声的人。
他抓住了这种情绪,并通过自己非常独特的语言将这种情绪扩大化。
他的课不像一般的大学讲座,更多时候他在讲政治、历史的时候,会夹杂进很多个人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往往极其犀利。
这让他的课堂充满戏剧性,也让他的粉丝们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
当然,这种风格也导致了争议的不断发酵。
批评者认为他过于偏激,煽动民族主义,甚至有些言论已经脱离了现实,变得不合时宜。
但无论如何,他的观点在某个特定时期确实是击中了很多人的情感痛点。
按照现在的话说,艾跃进就是一个网红教授。他教的科目也是大学里正常开展的科目,只不过这些科目平时是很枯燥的。
他把那些枯燥的东西用比较激进、比较现实的语言表达了出来,让一部分人看到了影响扩大了。
教授当然也希望自己的课是受人喜欢的。大学里的本身就比较自由,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安排自己的时间,选修什么课都可以。
看到这么多人选修自己这门常年冷门课,作为教授的确是很开心的。
当然,有关注,就有争议。对于这些争议,他自己也曾说过:“如果我的一种观点获得同意,那么很荣幸;如果一种观点让很多人不同意,那也是必然,因为这个世界肯定有人不赞同的,哪怕是很小一件事。”
这番话,可以真实地看出艾跃进是有几分豁达和通透的。
这就是艾跃进,一个普普通通的教授。
只是后来,艾跃进教授的这些话被不断翻出来,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突如其来的离世2016年,艾跃进因胃癌去世,年仅58岁。对于他的离世,社会上出现了两种声音。
一部分人认为这是天妒英才,他们依旧支持他的观点,认为他是那个敢于发声、敢于挑战权威的人。
另一部分人则冷嘲热讽,觉得他这是恶有恶报,毕竟他的一些言论确实过于极端。
胃癌的确是一个让人猝不及防的疾病,而艾跃进的去世也让人们开始反思。
他的那些言论,究竟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还是仅仅是哗众取宠?
许多网友在他去世后,开始重新审视他的言论,认为他煽动的极端民族主义并没有带来积极的结果,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激化了社会对立。
即便是那些批评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作为一名大学教授,艾跃进的敬业精神是不容忽视的。
无论他的观点是否偏激,他的教学态度和职业素养依然是值得尊重的。
艾跃进去世后,他的妻子付洪教授依然坚守在教育岗位上,继续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
付洪教授可以说是和艾跃进教授一起,度过相濡以沫的一生的一位教授,俩人相识于校园,结缘于校园,对于教育,当然是有很多共同话题的。
付洪教授是少有的事必躬亲的教授,据同学们讲,付洪教授批改作业甚至严谨到标点符号。
付洪教授主持的国家级别的项目有十几个,她发布过的论文也有四十多篇,这很明显就能看出一生都致力于教育事业。
这两位教授其实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很多大学里勤勤恳恳一心扑在教育上的那些老师们。
但是,也因为艾跃进教授生前的那些言论,网络上的某些激进声音并没有就此消失,反而有时还波及到他的家人。
是的,付洪教授也曾遭遇过一些不理智的网友攻击,认为她是煽动民族主义的帮凶。
这样的攻击显然是无稽之谈,但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中,这种无厘头的攻击却屡见不鲜。
有人呼吁,艾跃进已经去世多年,何必再去苛责他的家人?
这些年,因为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变化,很多人对艾跃进当年的那些“鹰派”言论也开始有了不同的看法。
大家逐渐意识到煽动极端民族主义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带来更多的对立和冲突。
网络上也不乏一些理性声音,呼吁大家放下仇恨,尊重逝者,让已故之人安息。
在那个特定的年代,艾跃进无疑成为了一些激进言论的代言人,他的观点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也让他成为了争议的中心。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煽动性的言论往往缺乏建设性,它只能激起情绪,却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在今天的中国,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内部发展挑战,或许更需要理性的声音,而不是单纯的情绪宣泄。
那么这里也留给网友们一个问题,当年那些拼命支持艾跃进教授的人,和今天拼命反对甚至谩骂艾跃进教授的人,他们是否是同样的一波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