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两位诗人为他写下千古名篇,千年来难分高下

生活就是如此 2024-12-26 15:13:48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两句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当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时,他就已经做好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准备。诸葛亮是千古贤相,曾经隐居在隆中,过着隐居闲逸的生活。后期刘备三顾茅庐,将他请出隆中,在临出山时献上《隆中对》“先取荆州,再占益州,进而谋取天下”的策略。他足智多谋,能识天文地理,善于用兵,多次指挥蜀军取得胜利,尤其是草船借箭,赤壁之战,舌战群儒都能看出诸葛亮的过人之处。刘备能建立蜀国,诸葛亮有很大的功劳,他重视农业生产,劝课农桑,任用贤才,使蜀汉政权的统治日趋稳固。刘备白帝城托孤是最为感人的一幕,以诸葛亮的能力,成为蜀国君主是很轻松的事情。然而他并未如此,而是全心全力辅佐刘禅,并将刘备北伐的愿望贯穿到底,只可惜最终也未完成心愿。为了完成北伐的心愿,他拖着年迈的身体五次北伐讨魏,最终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

诸葛亮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忠诚做到了他对刘备的承诺,他也深受世人的尊敬和佩服。

古代人对诸葛亮也尤其的敬佩,曾有多位诗人为诸葛亮写诗,最出色的莫过于杜甫的《蜀相》,陆游的《书愤》。

杜甫自从安史之乱爆发后,他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穷困潦倒。

在公元759年他携带家人来到成都,并在挚友的帮助下修剪了杜甫草堂,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尽管生活稳定下来,但是当时国家局势依然不稳定,甚至时有战争发生。

当时国家分崩离析,百姓流离失所,然而身为统治者的唐肃宗依然宠信宦官,排斥忠臣,这让杜甫很是愤怒,也让他充满焦虑和忧伤。

同时他一直拥有“致君尧舜”的政治抱负,然而此时的他却无法实现,心中更加的无奈痛苦。

有一日杜甫去诸葛亮的武侯祠,当他看到诸葛亮雕像时,想到他开创基业、挽救时局,对他生出敬仰,又想到自己的境地,于是写下这首《蜀相》,以这首诗来表达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称颂。

同时也为他出师未捷身先死而感到哀叹惋惜,并也展现出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和无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碧草映照石阶不过自为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亦不过空作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刘备为了能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陆游和杜甫一样都拥有着赤诚的爱国情怀,他们也都生在乱世时期。陆游一生仕途坎坷,但是他一直有着“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远大志向。他一生主张抗金,收复失地,之前因为抗金的主张被秦桧黜落。后期他来到蜀地投身军旅,在王炎的邀请下担任幕府。当时陆游积极筹划进兵长安,然而还未实现王炎就被朝廷召回,北伐计划落空。而陆游也多次遭到主和派的排挤,打压而罢官,这使他感到非常无奈。当时的宋朝统治者一味的退让,醉生梦死,导致山河破碎,陆游虽有报国之志,却报国无门。后期在陆游闲居时,想到飘摇的国家,想到自己无法实现报国之愿望,想到自己的遭遇,内心郁愤难平。在这样的心情之下写下了这首《书愤五首·其一》,以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诗中陆游表达了对诸葛亮鞠躬尽瘁,兴复汉室的崇敬和钦佩,他也希望能像诸葛亮一样得到一个刘备一样的贤明主君。“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北望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得如同高山一般。“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记得在大雪纷飞瓜州渡口的夜里我率领着楼船奋战,秋风瑟瑟时我骑着铁马在大散关前驰骋杀敌。“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如今只能空自惆怅自己像孟德、刘裕那样的北伐报国壮志难以实现了,在镜中看到自己的鬓发已经先白。“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的《出师表》真是名传千古的杰作,有谁能够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恐怕千载之后也难以找到第二个人吧!

2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