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VW341车型曝光,神秘代号引热议,究竟是烟雾弹还是真核弹

段锦讲车 2025-04-10 22:16:38

一汽大众的VW341,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才知道,但问题是,现在连个影子都见不着,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啥药?

话说,咱中国这新能源车市,那叫一个热闹,两头尖中间细,像个哑铃。

10万以下的代步车和30万以上的高端车卖得飞起,可20万左右的市场,那简直就是“修罗场”,各家车企杀红了眼。

一汽大众这边,想用捷达纯电去抢低端市场,这招棋没毛病,但中高端这块,就靠一个代号VW341的神秘车型撑着,这未免也太让人捏把汗了吧?

你说这事儿,就跟学生考试前跟你说“我啥都没复习”,结果一考完,人家考了全班第一,手里还拿着一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比亚迪海豚一个月能卖3万辆,大众ID.3都开始降价求生了,这VW341要是没点真本事,想突围?

怕是难于上青天。

我有个朋友小王,那可是德系车的铁粉,以前提起大众,那是赞不绝口,说啥都觉得德国车靠谱。

结果呢?

前阵子开了回朋友的蔚来ET5,回来就跟我吐槽:“以前觉得德国车稳重,现在觉得智能化才是王道!大众再不跟上,真要被淘汰了。”

这话说得一点不假。

现在都啥年代了,智能化体验才是关键。

大众号称VW341要用CMP平台,研发速度提升30%,听着挺唬人,可跟中国新势力一比,这速度简直就是绿皮火车追高铁。

蔚来ET5从立项到量产,才用了18个月,大众还在那儿“缩短至2年”开香槟,这节奏,能赶得上趟吗?

更让人觉得有点“跟不上趟”的是,VW341可能要用SOA电子架构。

这玩意儿,在国内早就被蔚小理玩烂了,都成“基础配置”了,大众还当宝贝疙瘩似的。

难怪网上有人吐槽:“德国人终于学会用筷子了,结果发现中国人开始吃分子料理了!”

其实,早在2021年,一汽-大众就发布了全面电动化战略,当时也是雄心勃勃,说要推出一堆纯电动车型。

可现在都2024年了,真正能打的,好像也没几个。

这VW341,会不会又是一个“PPT造车”呢?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一下大众ID.系列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刚开始那会儿,销量那个惨淡啊,简直可以用“一蹶不振”来形容。

后来没办法,只能降价促销,好不容易才缓过劲儿来。

我表哥就是ID.4的车主,前两天还跟我抱怨呢:“当初就是冲着大众牌子去的,结果发现智能化体验太差,后悔死了,还不如买比亚迪呢!”

ID.系列的教训告诉我们,想在中国市场混,光靠品牌是不够的,还得真正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你得知道他们想要啥,喜欢啥,才能把产品做好。

当然,大众也在努力。

2023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还进行了人事调整,说是要加强本土化决策,提升响应速度。

这说明大众也意识到问题了,开始想办法改变。

不过,一汽-大众毕竟是合资企业,它的决策和产品推出,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包括跟德国大众的沟通协调、技术引进等等。

这种合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汽-大众的创新速度和灵活性。

你想想,开个会都要跨时区,这效率能高吗?

现在,中国本土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也起来了,这给中国车企提供了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灵活性。

一汽-大众在研发VW341的时候,能不能充分利用中国本土供应链的优势,这将直接影响它的成本控制和市场竞争力。

说白了,现在造车,已经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了,得整合资源,抱团取暖。

大众如果还是抱着“老大哥”的架子,不放下身段,那肯定要吃亏。

今年的北京车展,那叫一个热闹,各家车企都拿出了看家本领,各种新车型、新技术,看得人眼花缭乱。

VW341如果想在这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拿出真正有差异化的东西。

所以,我还是想问一句:VW341,你到底行不行?

续航能不能干翻蔚来?

智驾能不能碾压小鹏?

价格战能不能打得过比亚迪?

如果这三个问题都回答不了,那这串神秘代码,恐怕最终也只能变成大众财报里的一行注水KPI。

网上有句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VW341到底是个啥,咱们拭目以待。

如果它真的足够优秀,那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发出“真香警告”!

大众啊大众,别再玩“狼来了”的游戏了,再不拿出点真东西,中国消费者可真要对你失去信心了。

0 阅读:0

段锦讲车

简介:分享汽车知识,传递正能量,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