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看到一个死囚的名字,惊问道:他咋还活着?大臣:明天必死

石磊坚可固 2024-12-17 17:19:11

前言

朱棣可以说是最像朱元璋的一个皇子了,两人的手段都是同样的冷酷,为了巩固权力不知多少人死在两人的手中。那是在永乐十三年的一天在看锦衣卫纪纲的奏折时,朱棣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当即就随口询问身边的纪纲:“缙犹在耶?”解缙还活着?听到这话的纪纲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当即就表示他明天就不在了,究竟是为什么朱棣要杀了这一位被称为“大明第一才子”的解缙呢?

一、大器晚成

既然是大明第一才子相信大家也能够猜到他的出身,解缙出生于书香门第,并且不仅是书香门第还是宦官世家,他的祖父是元朝的一位官员,在当年元朝的统治下依旧能够入朝为官足以看出他祖父的学识。

在这样家庭成长的解缙也是饱读诗书、学识渊博,解缙是当地有名的一个神童,在他七岁的时候就能够吟诗作赋了,乡亲们都说他未来是不可限量的。虽说是年少出名,但他却没有像方仲永一样,他一直都没有停止学习。

在他十八岁那一年顺利地考中了解元,第二年他就前往京城参加了会试,当然也如愿地高中了,后进入朝堂。此时还是洪武年间,对于这一位青年才俊朱元璋很是看好,尤其是得知了他的父亲是解开后,朱元璋更是欣赏他。

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他未来的路就不用说了,在洪武二十一年之际,解缙被封为了庶吉士。虽说只是一个小官,但这个官职却能够在皇帝的身边,也就是世人口中的天子近臣。解缙的大才也是毋庸置疑的,他在朱元璋身边这些年中颇受朱元璋的宠信,很快就给他升官了。

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做到了翰林学士的位置,此时的解缙还年轻,也难免会气盛,这也让他即使是面对朱元璋的时候依旧是直言不讳,但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可不是什么能够听得进去劝说的人。

但在对解缙时朱元璋没有直截了当的就展现出自己的冷酷无情。当时大明也是人人自危,因为此时正是“洪武四大案”的时候,整个朝堂都风声鹤唳,就害怕朱元璋将目光放在自己的身上。作为臣子劝谏君主也是他的职责,解缙面对这种情况,当即就给朱元璋上了一封奏折。

在奏折中解缙表示朱元璋太过于弑杀,当然文人的话总是会更加严苛,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朱元璋在看到这一封奏折后竟然没有将解缙下大狱,并且也没有给予责罚。还表示解缙说得有道理,朱元璋的行为给整个朝堂还有解缙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解缙也因为朱元璋的纵容变得骄纵了起来,他自我感觉良好,以为朱元璋对自己是特殊的,他是被朱元璋承认的直臣,无论自己怎么说朱元璋也不会和自己计较。不久后震惊大明的李善长案爆发的时候解缙再一次上奏给李善长说情。

不过这一次的解缙就没有上次那样的运气了,朱元璋虽说没有责罚他,但是给他赶回家了,用朱元璋的话说就是:大器晚成,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这也能看出朱元璋还是肯定他的能力的,只不过根据解缙这样的性格却很难在官场上生存下来。

二、权力的顶峰

一时间解缙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直接就跌入了谷底,由奢入俭难在官场上生存过并且还得到过皇帝的看重,忽然成为了普通士人。像解缙这样自诩是大才的人根本就没有办法接受,但朱元璋说的话也没有收回的道理。

之后很长时间解缙都是郁郁寡欢的,但很快就让解缙等到了时机。朱元璋逝世后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当然朱允炆在位的时候解缙依旧是不受重视的,就在此时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给解缙怀才不遇的人生带来了的转变。

众所周知朱棣在上位后对整个朝堂都进行了一次清洗,对之前的建文旧臣,他当然是不能给予信任的,但自己刚刚登基正是需要用人的时候。于是解缙就趁着这个时间受到了朱棣的重用,朱棣当然也是听说过解缙的大名的,尤其是建文帝不看重解缙更加让朱棣放心。

这一次的解缙也是实现了人生的转折,直接就做到了内阁大学士的位置,在朝中也是地位空前之高的,位极人臣的解缙这一年才只有三十五岁。

也就是在此时朱棣将一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解缙——编修《永乐大典》,甚至能说解缙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就有这一部著作的原因。

其实最初还有一件轶事,最开始解缙根本就没有将编撰放在心上,毕竟朱棣也是历史上出名的善战的君主,他怎么会看重这些东西,解缙以为朱棣只是说说。朱棣得知后当即就让解缙感受到了他的认真,朱棣将姚广孝和一众学子都调来给了解缙。

虽说解缙在为官上有欠缺,但他的能力是没话说的,毕竟能得到朱元璋和朱棣两位帝王肯定的也不是凡人。在学识上解缙也是无人能出其左,为了编撰这一本永乐大典整整动用了两千多人,终于在四年后,这本书编成了。

《永乐大典》在历史上的地位就不用说了,完成了这样艰巨任务的解缙在朱棣心中也是不一样的。解缙一时间成为了天下文人中一面旗帜,毕竟在大明学识比他出色的都被朱棣杀完了,剩下的就是不如他的。

有学识并且还有帝王的恩宠,可以说解缙要是能一直安稳下去他在中国文学史乃至文臣中都是数一数二的。但解缙又开始重蹈覆辙了,别看被朱元璋罢官回家呆了八年的时间,但他的性格还是没有丝毫改变,情商低就算了他还不知道不该自己管的事情不要管。

三、落幕

众所周知朱棣晚年也遇到了一个历代帝王都会遇到的难题——立嗣。有人会说当年朱元璋不是已经立下了立嫡立长的祖训吗。上文也说了朱棣是一位骁勇善战的皇帝,但他的长子朱高炽却不是这样的。

子不类父这个无解的题再一次摆在了永乐大帝的面前,历史上子不类父的情况也是层出不穷。是以朱棣也犹豫了,他不知道应该将皇位传给谁。他的次子朱高煦很像他骁勇善战,在战场上也立下了不小的战功。

在左右为难之际朱棣就想到了解缙于是就询解缙,可以说这也是一道送命题,稍有不慎就会落入万丈深渊,说到底这也是皇帝的家事,大臣们最好就是闭口不言。但解缙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他选择站队朱高炽,这不就得罪了朱高煦。

朱高煦可不是一个大度的人,在那之后就开始给解缙穿小鞋,解缙情商本就低,在朝中也得罪了不少人,再加上有朱高煦在朱棣耳边说解缙的不是。很快朱棣就开始对解缙不喜了,后找了一个理由就将他发配到了偏远的广西。

不过解缙的心态却很好,他觉得自己还是有东山再起的一天的,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他自己断送了自己的活路。永历九年朱棣外出征战,将京城留给了太子朱高炽,此时解缙正要进京去汇报工作,但皇帝不在。

皇帝不在你就回去,等皇帝回来了再来汇报,但他竟然去拜见了太子朱高炽,也就是这一行为被人捉住了把柄,让朱棣容不下他。朱棣回来后当即就让锦衣卫将他给捉到昭狱关起来了,但朱棣的政务繁忙,后竟然将解缙给忘记了。

结语

四年后在看到名单的时候朱棣才想起还有解缙这一号人物,于是就询问了一句,洞察君心的纪纲当即就明白了,当天晚上就送解缙上路了。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