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五月十一日,京郊天寿山脚下。来自于长陵卫、献陵卫和景陵卫的五千名官军集结完毕之后,在工部尚书赵荣的指挥下冲进大明王朝在北京的第四座帝陵:寿陵。
昔日庄严肃穆的皇陵内此时人声鼎沸,无数官军手执工具,对眼前所看到的一切疯狂地进行着敲击。很快高大威严的明楼就被拆毁,地下玄宫上面的封土被夷平,就连埋葬于其中的肃孝皇后杭氏梓宫也不知去向。
景泰帝朱祁钰与杭氏剧照
当年瓦剌军队劫掠京郊,也不过是抢走了太宗朱棣长陵、仁宗朱高炽献陵和宣宗朱瞻基景陵之中的祭器,未对整个陵寝做如此彻底的破坏。那么寿陵究竟是谁的陵寝,天顺年间的明朝皇帝为什么要将其毁去?而杭氏这位皇后,又有什么样的生前身后故事呢?
出身微贱的大明皇后杭氏,籍贯及出生年月均不可考,此前热播的电视剧《女医明妃传》将南直隶无锡人谈允贤与杭氏合二为一,创造出了杭允贤这一角色,倒也不失为脑洞大开的想法。
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考证过,杭氏之子朱见济是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二月二十日出生于郕王府,而郕王妃汪氏的册封时间却在半年之后的八月二十五日。换句话说,作为郕王朱祁钰大婚之前就收入府中的女子,杭氏的出身应该不高。另据《明史》修纂官毛奇龄在其所著《胜朝彤史拾遗记》中的记载,杭氏在朱祁钰登基之前的身份是郕王次妃。
杭氏剧照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六日,正在居守北京的郕王朱祁钰接到了一个晴天霹雳,他那位御驾亲征的兄长、当今天子朱祁镇所率领的大军,昨天在土木堡全军覆没,皇帝本人则被瓦剌人抓了俘虏。
眼看着大明朝廷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当朝太后孙氏也只能当机立断,先是册立朱祁镇年仅三岁的庶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再命郕王朱祁钰监国。而在文官集团当廷逼宫之后,孙太后再次妥协,将郕王任命为新皇帝,而将朱祁镇“尊”为太上皇帝。
朱祁钰继位之后放手任用于谦、石亨这样的文武重臣,并在十月份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坐稳了自己的皇帝宝座。新皇帝既然有再造社稷之功,大明朝廷也应该投桃报李才是。当年十二月,郕王妃汪氏被册立为皇后,次妃杭氏则进封皇妃。
母凭子贵
对于朱祁钰来说,最大的愿景倒还不是王妃能不能做皇后,生母能不能做皇太后,因为最重要的皇太子还是侄子朱见深,这个现状必须改变。只要侄子还是皇太子,自己这个皇帝就是一个临时工,百年之后肯定是一个被人随意揉搓的结局。只有让朱见济这个亲儿子继位,自己作为大明王朝中兴之主的名声才能万古流传。
景泰帝朱祁钰剧照
然而朱见济毕竟不是汪皇后的儿子,朱祁钰在策划改易太子之前,还是想听一下这位原配的意见。如今在宫中的孙太后,当年不过是先帝宣宗的贵妃。但正因为她所生的儿子朱祁镇被册立为皇太子,原先的皇后胡氏不得不退位让贤,让孙贵妃母凭子贵进位中宫。汪皇后自然明白朱祁钰的心思,但她为人向来刚直,立刻指出你这个皇帝也不过是个高级版的监国,皇位将来是要还给太上皇帝那一脉的。
后执不可,谓: “若此,恐碍监国名。夫犹是祖宗之天下,己代之为帝而反其子,让也。 让则公,公则贤名皆归之。”上怒曰: “谓见济非而子耶。”—《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三》
景泰帝怒不可遏,因为不是自己的儿子,皇后就如此向着外人,那还留她做甚?本来还想给你留面子,让你像当年的胡皇后那样体面退位,现在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
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五月初二日,当今天子之子、太上皇帝之侄、宣宗章皇帝长孙朱见济被册立为皇太子。母妃杭氏母凭子贵,进位中宫。至于原配皇后汪氏,则被废为庶人,幽禁于宫中。当然顾及到皇家颜面,对外还是宣称汪氏乃主动退位。
父有天下传之子,斯固本于万年。此三代之圣谟,诚百王之懿范。朕长子序在伦先。宜正东宫,以明继体。事方闻于圣母,遽见允于舆情。复以皇后之谦冲,固逊轩龙于有子。再三陈恳,理顺名鸿。肆循慈训之谆,兼遂贤情之切。乃于五月初二日册朕长子见济为皇太子,其母杭氏为皇后。—《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十六·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三十四》
景泰帝与汪皇后剧照
不被承认的大明皇后朱祁钰改易太子之举,其实很不得人心。虽然包括于谦在内的文武高官都为朱见济的太子之位做了背书,但是就在册封大典的前一天,宫禁森严的皇宫之中,竟然闯进了一个手执红木棍子的大汉。
眼见得此人大步流星直奔奉天门,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先打东方甲乙木”,一边就准备破坏册封太子时使用的香亭。更为诡异的是御前直宿的禁军竟然无人上前阻拦,全靠着几个太监才将此人擒下。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是八卦阵的专业术语,此人是要对太子所用的香亭做法还是下诅咒,已经不得而知。因为在被收入锦衣卫大牢之后,史书中就失去了他的后续消息,不排除是被宪宗朝修纂《实录》的史官予以删除。
然后不知道是巧合,还是真的命不好,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十一月十九日,年仅9岁的皇太子朱见济不幸薨逝,谥曰怀献,葬于金山皇室墓园。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五月,礼部仪制司郎中章纶向朝廷上奏,认为怀献太子既然死了,杭皇后自然也没必要继续正位中宫,应该重新复立沂王朱见深和废后汪氏为皇太子和皇后。大臣们对杭氏母子真是恶意满满,因为他们认为本年内之所以连续大旱,就是因为此二人僭居皇后和皇太子之位的缘故。
皇上即位之初,诏册妃汪氏为皇后。其后诏立太子,复册其母杭氏为皇后。不意太子薨逝,此事既往,固不必言。然而中宫、储位不可久虚。臣望皇上复后汪氏于正宫,诏沂王复居储位。如此则五伦全备,和气充溢。天心自回,灾异自弭矣。臣非不知逆耳之言出而身必危,但臣身轻而朝廷为重,使朝廷安则臣身虽死亦无憾矣。—《明宪宗实录卷二百三十八》
杭皇后剧照
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二月二十日,本已重病缠身的杭皇后却突然精神起来,在病榻上不断念叨着朱见济的名字。身边服侍的宫女无不眼含热泪,谁都知道今天是已故怀献太子的生日。次日二月二十一日,杭皇后去世,嘴角边挂着一抹笑容,也不知道是不是在临终前看到了前来迎接自己的儿子。
杭皇后的工具人属性
朱祁钰对杭皇后有感情吗?想来应该是有的,但到了景泰七年可能就所剩不多了,因为此时他老人家的心思正在乐伎李惜儿身上。可是杭皇后的崩逝,给了朱祁钰一个测试群臣反应的大好机会。
此前因为怀献太子的薨逝,再加上自己又生不出儿子,景泰帝身上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前文章纶的上奏,不过是其中的九牛一毛而已。现在利用杭皇后之死,朱祁钰要做几件事:建陵寝、定谥号和祔太庙。
二月二十五日,景泰帝传旨太监曹吉祥、保定侯梁珤和工部右侍郎赵荣督工营建寿陵。三人之中曹吉祥和梁珤自然只负责监工,具体工作都由赵荣负责(难怪日后朱祁镇要让他去毁寿陵)。当时总共调动官军四万人,每人每月补贴三斗米和一斤盐。
景泰帝朱祁钰剧照
三月初一日,朱祁钰制谕礼部,让他们拟定大行皇后的谥号。三月十三日,礼部为杭氏上谥号曰“肃孝”。在杭氏之前,大明王朝只有太祖马皇后和太宗徐皇后先于皇帝去世。当皇帝在世之时,要先给她们一个两个字的谥号,等到皇帝驾崩,再上一个完整的谥号。马皇后谥号“孝慈”,徐皇后谥号“仁孝”,而朱祁钰显然是一切都想向曾祖父朱棣学习,因此给杭氏定谥号为“肃孝”。
五月二十四日,景泰帝下旨设立寿陵祠祭署,置奉祀、祀丞各一员。拨顺天府昌平县民五十户看守寿陵,又改武成中卫为寿陵卫。和太宗、仁宗、宣宗这三位先帝的陵寝相仿,朱祁钰也为自己今后的万年吉地设立了全套管理机构和护陵官军。
六月十七日,肃孝皇后梓宫发引,并于二十二日葬于寿陵。三天后,景泰帝遣靖难元勋、宁阳侯陈懋祭告行礼,将肃孝皇后神主升祔太庙。正常来说,皇后先于皇帝祔庙不合礼制。当年马皇后去世之后,朱元璋也只是将这位孝慈皇后的神主牌位先奉安于紫禁城内的皇室家庙:奉先殿。但是朱棣却在徐皇后去世之后,直接将她的神主牌位升祔太庙。此事《太宗实录》未载,估计宣宗朝史官也觉得这样不合礼制。但是明宪宗成化年间南京太常寺少卿刘宣在上奏之时,却不留神将此事泄露出来。
太庙自太祖以上五庙帝后冠服、宝座皆全。太宗有冠服无宝座,而文皇后则俱全。仁宗、宣宗止有宝座无冠服。昭皇后、章皇后及英宗冠服、宝座俱未备。斯盖太宗在御,文后已入太庙。英宗嗣位,两宫尚享孝养。遂致因循,礼制偏废。乞先成宝座,徐请列圣遗衣奉安。—《明宪宗实录卷一百二十》
北京太庙大殿
因为迁都的关系,南京太庙之中仁宗、宣宗帝后的冠服、宝座缺失。而徐皇后之所以不缺,因为当年还未迁都之时,她的神主牌位就已经升祔太庙。现在景泰帝将肃孝皇后祔庙,自然还是以太宗为榜样。这里最大的玄机在于,景泰帝和太宗一样,也是以小宗入继大统,他的内心极度敏感,渴望着外界的承认。此前群臣屡屡奏请以沂王复位太子,让朱祁钰产生了极大的不安全感,所以他要借杭氏的葬礼再一次强调自己的地位。
太上皇帝的报复
陵寝建好了,皇后也祔庙了,看起来景泰帝的地位依然稳固。然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建立在他本人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四日到十六日,朱祁钰因病连续三天没有视朝之时,朝中立刻人心惶惶,暗流涌动。
一旦景泰帝有所不讳,朝局该何去何从?当时朝中有三派意见。一派以于谦为首,认为应该复立沂王为皇太子。一派以王文为首,主张迎立朱祁钰亲叔父襄王朱瞻墡之子、襄世子朱祁镛。另一派则以石亨、徐有贞等人为首,打算富贵险中求,从南宫请出太上皇帝重新登基。
朱祁镇剧照
结果就在大家犹豫之际,石亨等人先发制人,于正月十七日打开南宫,扶持太上皇帝发动了一次宫廷政变。不过此时的朱祁镇虽然复辟成功,但毕竟已经远离朝政长达八年之久,所以他没有第一时间将弟弟废黜,而是从肃孝皇后的地位着手,对文武大臣进行了一次试探。
丁亥,礼部等衙门尚书等官胡濙等奏:“皇上正位改元,以肃孝皇后神主祔庙之礼未安,命臣等议拟以闻。臣等会同总兵官石亨等议得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名分不可不谨。肃孝以皇上弟妇,倨然列于太庙。四时祭享,难以行礼。当迁别室以正名分,庶于礼为宜。”从之。—《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七十四》
朱祁镇认为肃孝皇后神主如果放在太庙之中的话,自己会很尴尬,毕竟没有大伯哥给弟媳妇行礼的道理。结果以五朝元老、礼部尚书胡濙为首的文官们对此毫无异议,杭氏的神主牌位就此迁于别室。朱祁镇大受鼓舞,在肃清了景泰帝的支持者之后,他在二月初一日正式将弟弟仍降封为郕王,而杭氏的皇后封号则在初六日被革除。十九日,郕王朱祁钰在皇宫西内去世,朱祁镇给弟弟赐了一个恶谥: “戾”,并以亲王礼葬于金山。
朱祁钰景泰陵
寿陵的正主都葬到了金山,偌大的陵寝和葬于其中的杭氏,自然成为了朱祁镇的一块心病。但是掘坟这种事情太损阴德,皇帝本人实在不好意思自己提出来。好在有背锅侠,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五月,襄王朱瞻墡由封国湖广襄阳来京面圣。
朱瞻墡自然清楚景泰朝第一功臣于谦之死的罪名,就是迎立自己这个“外藩”。所以为了洗刷身上的嫌疑,襄王只能主动来做建议掘坟的恶人。朱瞻墡在见到朱祁镇之后,表示自己在拜谒诸陵之时发现景陵明楼未建,而寿陵却“明楼高耸”,甚至“与长陵、献陵相等”,是可忍孰不可忍,必须要将其毁去。
其郕王祁钰承皇上寄托之权,而乃乘危篡位。改易储君,背恩乱伦。荒淫无度,几危社稷。岂特昌邑之比乎?幸遇皇上豁达大度,宽仁厚德。友爱之笃,待之如初。又存其所葬杭氏僣拟之迹而不废。虽圣德之可容,奈礼律之难恕。伏望夷其坟垣,毁其楼寝。则礼法昭明,天下幸甚。—《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七十八》
长陵
朱祁镇龙颜大悦,等的就是这句话,这才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寿陵的建造者赵荣,又亲手将其毁去。至于杭氏的梓宫有没有被迁葬到朱祁钰墓园?笔者倾向于没有。一来史书中未曾记录,二来以朱祁镇对弟弟的恨,应该不会这么好心。
结语:当年杭氏去世之时,朱祁钰为其报讣于天下,各地宗室亲王和官员都派人来京进香。其中四川三司因为边境多事,想明年再派人来,还遭到了言官的弹劾。
四川按察使黄溥,左布政使侯轨,都指挥使张英等奏: “近闻皇后崩逝,例当进香。但边境方殷,乞候明年遣官赍进。”礼科言各官无哀悼之心,有怠慢之意。且都布按三司原有定序,今溥、轨、英三人佥名越次,宜逮问如律。诏姑宥其罪,移文示之。—《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六十六·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八十四》
景泰帝与杭皇后剧照
朱祁镇复辟后,沂王朱见深被复立为太子,并于日后顺利继位,即明宪宗。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宪宗恢复了叔父朱祁钰的皇帝身份,追谥其为“恭仁康定景皇帝”。然而对于景皇帝的正牌皇后:肃孝皇后杭氏,宪宗却并无任何表示。当年为这位皇后人人戴孝的文武百官,似乎也已经将其彻底忘却。
甚至于到了明末,南明弘光朝廷将朱祁钰追尊为“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并为其上庙号代宗。废后汪氏被追尊为“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甚至连朱祁钰的生母吴贤妃都被追谥为“孝翼温惠淑慎慈仁匡天锡圣皇太后”,而肃孝皇后杭氏,却依然无人记起。
究其原因,杭氏和朱见济,确确实实对朱祁镇、朱见深父子产生了实质性的威胁,所以一个要毁其坟墓,一个不给其皇后身份。至于南明小朝廷,为朱祁钰上庙号是为了凝聚人心。杭氏既然没有利用价值,又有谁会去为她出头呢?即使是《明史》,也只是给汪氏立了传。从明朝到清朝,无人承认这位肃孝皇后的身份,实在是一声叹息。
明朝自永乐后的皇后就没有出身好的,都是平民百姓出身的
明朝后期是由封建社会转型资产社会,资产阶级代表东林党是最大的势力,保皇派魏忠贤也仅能维持皇权的苟延残喘,崇祯没了魏忠贤的帮助,那就是完全的被社会抛弃。崇祯的罪过是跟虚君的时代潮流对抗,输光了还宁死不南迁,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动荡。如果能南迁到资产阶级大本营,皇权虽正式落幕,但明朝也就正式完成资本社会的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