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用麻黄治疗慢阻肺,用药如用兵,中药治病如排兵布阵,不可不慎

李书香的备忘录 2024-02-22 01:44:45

二十年前,听闻过一则医疗事故,是医生滥用麻黄导致病人死亡的医案。

那位患者,彼时患扩张性心肌病,心悸心慌、喘息气促,不能平卧,经某中医院抗炎、强心、利尿、扩血管后仍不能缓解。

后转至本院中医门诊。接诊的大夫认为患者心衰当从饮治,水饮凌心射肺,有肿、悸、喘等症并见,小青龙汤为正法,遂以小青龙汤原方予服,且特意增加了生麻黄的用量。

服方一剂,患者即胸背大汗,抹汗日湿透毛巾十余条。第三日,患者出现烦躁、谵语,第四日,患者心脏骤停。

而就是在不久前,我接诊了一位慢阻肺患者,他是从另一位中医大夫转过来的,从他的口中,我遇到了误用麻黄的第二个活生生的例子。

这次的感受近在咫尺,因而更加具体和有冲击力。

这位慢阻肺患者姓万,男,71岁,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多年,反复因胸闷气喘气短住院治疗,每次住院病情稍缓解,过段时间又更加严重,患者子女便找人四处打听,最后找到一位中医先生处诊治。

万老爷子当时症见:全身怕冷恶寒明显,口唇及面部发青,气喘胸闷明显,心悸气短,鼻流清涕,上腹部胀闷,小便黄,大便干结。

那位中医先生见此情形,表证明显,寒湿郁滞于中上焦,正对小青龙汤证,便不做他想,提笔开了处方。

谁料想,万老爷子年事已高,正气已衰,哪经得起生麻黄强劲的发汗力量,就如二十年前那则病例一样,万老爷子汗液爆出,浑身虚脱,骨髓精气被严重耗散。

好在最后停药及时,才未酿成大错。

麻黄被误用的原理

对《伤寒论》颇有造诣的刘渡舟教授,曾在其著述中,郑重提醒:“下虚之人误用了小青龙汤,才出现了拔肾根, 动冲气的种种后果……对年老体弱以及心肾虚衰患者, 切不可猛浪投用……”

《伤寒论》40条小青龙汤后的4个“去麻黄”,如果从下虚来解释,会变得顺理成章。

下虚不可用麻黄,医圣仲景爷在其《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已有表述:“麻黄发其阳故也”。

这么明显的风险漏洞,有这么多明白无误的大师提醒,为什么还有些中医先生,在遣方用药时候忽略呢?

我真是理解不了。

我的遣方用药

面对年高气虚的万老爷子,我也是颇费思忖。麻黄是决不能用的,哪怕是炙麻黄也有潜在风险。

用紫菀法疏导肺络呢,又恐紫菀沉降之性,妨碍外邪出表。

家属这边厢又急于求救,说患者近期每天仅能进食半碗稀粥,情形十分令人担忧。

我再次察其舌苔脉象——舌苔白厚腻伴淤点,脉整体紧滞明显,最后决定先予桂枝法解表祛外邪,同时开中,建强脾胃。

几服药喝下去,万老爷子感觉前后背微有汗出,怕冷现象略减,吃饭有增,半碗稀粥增至一碗,还能吃一小块儿馒头。

之后二诊处方如下:

制附片(先煎二小时) 、桂枝尖、苍术、硃茯神、石菖蒲、半夏、白芥子、胆南星、南山楂、麦芽、橘红、杏仁、炙甘草、生姜汁等。

患者服后咳嗽减轻,但气喘缓解不明显,饮食渐加,但仍然怕冷;

三诊: 附片(先煎二小时)、炙麻黄、细辛、桂枝尖、干姜、北沙参、半夏、白芥子、胆南星、南山楂、橘红、杏仁、生姜汁等。

万老爷子服药后,咳嗽气喘明显减轻,气色转好,吃饭知道香了,吃得更多一些,脉象不是那么紧了。

四诊:制附片(先煎2小时) 党参、白术、筠姜、炙甘草、肉桂、补骨脂、巴戟、菟丝子、砂仁、半夏等。

后在三、四方变换运用加减,共治疗两月余,患者所有不适症状悉数消失,随访至今病情稳定,已可做正常家务劳动,洗洗扫扫的活儿,干起来基本跟常人无异。

写在最后

本文我列举了两例误用麻黄的病案。旨在提醒各位中医同行要吸取教训,精进医术,救死扶伤不是儿戏。

同时提醒各位患者朋友,在寻医问药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多看看他以往的病案,多了解了解他的口碑,以免遭遇庸医贻误病情。

1 阅读:22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