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联社、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俄罗斯媒体2月16日披露,俄美高级官员于18日在沙特举行乌克兰问题会议。法国总统马克龙次日紧急召集欧洲多国领导人磋商,凸显欧洲对自身被排除在谈判进程外的深度焦虑。
沙特的谈判桌与缺席的欧洲
据俄新社披露的行程安排,美方代表团由国务卿鲁比奥领衔,成员包括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和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俄方虽未正式公布名单,但俄外交部证实拉夫罗夫正在筹备沙特行程。这场闭门会议的核心议程是为特朗普与普京的元首会晤铺路,而谈判地点选择耐人寻味——沙特不仅与美俄保持密切能源合作,其王储穆罕默德更在上周美俄人员交换中扮演关键角色。
美方特使基思·凯洛格(资料图)
美方特使基思·凯洛格的表态犹如投下震撼弹:"欧洲不会出现在谈判桌上。"这位前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援引2015年《新明斯克协议》的失败案例,直言"过多无法兑现承诺的参与者只会阻碍和平进程"。数据显示,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已举行23次特别峰会,但始终未能形成统一战略。这种低效让美方认定"欧洲缺乏执行力",选择单刀直入与俄方交涉。
巴黎的紧急应对与分裂的欧盟
消息传出后,爱丽舍宫在36小时内完成外交动员。2月17日,马克龙召集德国总理舒尔茨、英国首相斯塔默等9国领导人及北约秘书长吕特举行紧急峰会。这种"小圈子"模式引发东欧国家强烈不满——波兰总理图斯克公开质疑:"欧洲安全岂能由部分国家决定?"欧盟内部文件显示,27个成员国在军援规模、制裁力度等12项关键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法国试图以"后续扩大会议"平息争议,但现实困境摆在眼前:欧盟对俄能源依赖度仍达18%,德国企业界游说集团三个月内与政府进行了47次闭门磋商。更尴尬的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坦言:"我们没收到沙特会谈的邀请。"这令欧洲陷入两难——既无法左右美俄谈判,又难以说服基辅接受既定安排。
法国总统马克龙(资料图)
战略自主的困境与现实博弈
马克龙在峰会开场白中强调"欧洲必须掌握自身命运",但具体行动却暴露短板。法国提出的"欧洲军"倡议遭波兰、意大利明确反对,德国防长在闭门会议上直言"北约框架已足够"。值得注意的是,英国作为域外国家却获邀参会,斯塔默更计划亲赴华盛顿向特朗普传达欧洲立场,这种"曲线救国"策略折射出欧盟行动力的缺失。
俄方显然注意到欧洲的混乱。俄常驻维也纳代表乌里扬诺夫讽刺道:"某些国家一边喊着制裁,一边通过第三国进口俄原油。"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从印度进口的柴油量同比激增62%,而这些油品超八成使用俄罗斯原油炼制。这种表里不一的困境,使得欧洲在谈判桌上的话语权进一步削弱。
地缘棋局中的新变量
沙特作为调解人的角色引发多方关注。这个曾在也门冲突、卡塔尔断交危机中展现斡旋能力的国家,如今手握5500亿美元主权财富基金和每日1100万桶的石油产能。分析人士指出,沙特王储穆罕默德试图通过促成重大地缘协议,为其"2030愿景"争取更多国际支持。而美国选择中东而非欧洲作为谈判地点,客观上削弱了欧盟的地缘重要性。
沙特王储穆罕默德(资料图)
战场态势也在影响谈判进程。俄国防部最新战报显示,其已控制乌东18%的争议领土,这个数字较三个月前提升2.3个百分点。虽然美方要求俄方在领土问题上让步,但现实是前线乌军日均弹药消耗量仅为俄军的三分之一。这种实力对比让欧洲的"强硬派"主张显得底气不足——波兰承诺的12架F-16战机至今只交付3架,德国批准的18亿欧元军援仍有40%未落实。
在这场牵动全球格局的博弈中,欧洲正面临冷战结束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当美俄在沙特展开直接对话,马克龙书桌上的紧急会议纪要或许只能证明:没有战略自主的能力,再多的外交姿态都难以改变沦为旁观者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