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度脑血管疾病的“魔鬼季节”?国家卫健委发布最新版指南

扬眼 2025-01-02 21:56:39

脑血管病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施行早期预防和综合干预是降低脑血管病疾病负担的有效措施。2024年12月31日,国家卫健委印发《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指南”)。根据最新指南,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 130/80mmHg以下,8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可控制在 140/90mmHg 以下。

【现状】卒中病例男性居多,首发平均年龄66岁

脑血管病是各种原因导致脑血管病变或血流障碍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根据指南介绍,2019 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卒中约 394万例,占全球新发病例的 1/3,发病以缺血性卒中为主,约占72%,脑出血占22%,蛛网膜下腔出血占6%;现患病的卒中患者达2800多万人。2021年中国死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因卒中死亡占总死亡的23%。2013年中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人群首发卒中的平均年龄为 66 岁,病例中男性居多,农村地区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城市地区;从地域上看,东北地区的卒中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前,华中地区的卒中标化患病率最高。

【预防】如何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指南指出,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早期积极干预,是脑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核心,也是二级预防的重点,特别是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超重肥胖和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干预。

1.高血压控制

高血压是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血管病的首要任务。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包括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 130/80mmHg以下,80 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可控制在 140/90mmHg 以下。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应立即启动并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合理膳食,控制体重,不吸烟,限制饮酒,增加运动,减轻精神压力。血压正常高值的人群,也应改善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高血压患者一经诊断,在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对中危及以上者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单药治疗血压控制效果不理想,可联合使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

2.糖尿病管理

提倡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必要时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或口服糖耐量试验检测。糖尿病患者推荐血糖控制目标:糖化血红蛋白

3.血脂异常干预

倡导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血脂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首要控制指标。LDL-C 目标值:极高危

生活方式干预是降脂治疗的基础。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理想的应进行药物干预,治疗后应定期随访,监测疗效与不良反应,确保长期维持血脂达标。

4.心房颤动筛查治疗

心房颤动可增加卒中风险。推荐应用 CHA2DS2-VASc 评分及 HAS-BLED 评分,分别评估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风险及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基于评估结果进行抗凝等治疗。

5.不健康生活方式干预

(1)体重管理:通过平衡膳食、总量控制、科学运动、良好睡眠等健康生活方式,防止超重和肥胖发生,体重指数(BMI)应保持在 18.5~23.9 kg/m²。超重和肥胖患者应制定合理减重目标,每周体重减少不超过 0.5kg,6个月内减少体重的 5%~10%。

(2)戒烟限酒:吸烟者尽早戒烟,不吸烟者避免被动吸烟。饮酒者减少酒精摄入量或戒酒,不酗酒。

(3)合理膳食:膳食种类应多样化,能量和营养摄入应合理,增加全谷、杂豆、薯类、水果、新鲜蔬菜和奶制品等的摄入。限制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5g),增加富含钾的食物摄入。减少糖的摄入量,不喝、少喝含糖饮料。控制能量摄入,吃动平衡,维持健康体重。

(4)适量运动:保持规律、充足的身体活动,减少连续静坐时间。有氧运动为主,结合多种形式的抗阻训练,辅以呼吸训练与柔韧性训练。适度量力,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大幅度增加运动强度、时间、频率或类型。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在开始体育锻炼或增加运动强度前,应进行运动风险评估,由专业人员制订个体化运动方案。

(5)心理平衡:通过积极的心理调适和压力管理,保持心理健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盛媛媛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