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严嵩一手提拔的胡宗宪,为何一直和严党唱反调?

水晶面包 2025-04-28 13:16:39

大明王朝1566,开端就是一场剑拔弩张的御前财政会议。

严党一方揪着腊月二十八周云逸之死不放,想要置清流派于死地。而清流派揪着去年的财政亏空不放,想要达到倒严的目的。

道长皇帝更是高深莫测、装神弄鬼,先后把双方高高地举起,又轻轻地放下,主打一个高级端水大师。

后来内阁首辅严嵩提出在浙江地区开展“改稻为桑”,可以增产丝绸,继而充实国库的好主意,直接让一脸阴郁的道长皇帝,高兴得拍手叫好。

没想到的是,在浙江具体实施“改稻为桑”的时候,第一个跳出来和严党唱反调的,竟然是严嵩一手提拔起来的浙直总督胡宗宪。

为何胡宗宪宁可得罪恩师严嵩,也一定要和严党唱反调呢?

清流派为了从“改稻为桑”这个国策为切入点,达到彻底倒严的目的,试图利用谭纶和胡宗宪的私交,左右胡宗宪的想法。

胡宗宪在官场上浮浮沉沉几十年,又是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他不同于久居朝堂之上的官员那般高谈阔论,他更像一个实干家,看得明白百姓的疾苦、朝局的拨云诡谲,也想得明白局势的发展以及自己的处境。

甭管浙江因为何种原因乱了,胡宗宪首当其冲。

因此无论谭纶来与不来,胡宗宪都会阻挠“改稻为桑”这个国策。

胡宗宪虽然是严嵩一手提拔起来的,但是他身为浙江的封疆大吏,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内可以让百姓安居乐业,对外抵抗住倭寇的骚乱。

不得不佩服,就连道长皇帝一开始都满心以为“改稻为桑”这个国策能够顺利实施的时候,胡宗宪一眼就看破了这个国策根本行不通,至少按照严世藩的方式,必定会引起浙江的内乱。

自古以来都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内忧必会引起外乱。

“改稻为桑”最终的结果必然会是让整个浙江大乱,到时候第一个开刀问斩一定是胡宗宪。

对于道长皇帝而言,人家心里面装的是九州万方,浙江不过是一两个县而已。

对于清流派而言,浙江不过是大明身上的脓疮,刮骨割肉剜掉这块毒瘤就好了。

对于严党而言,浙江是他们发家致富的好地方,至于这个地方本身何去何从那就无所谓了,毕竟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担子都在他们身上。

对于胡宗宪而言,浙江所有百姓的身家性命都担在他一个人身上,他的身价性命早已和浙江的百姓融为一体。

一旦浙江乱了,必须要有人为此负责,胡宗宪作为浙江地区大哥大,当然第一个要拿他开刀问斩。因此胡宗宪一直不断地阻挠严党的种种行为,都是为了保住浙江不乱,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名誉以及性命。

大家虽然都是大明的官员,但是还是要分锅吃饭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