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如果不是梁思成、林徽因拼命阻拦,这件文物恐怕早就成为一堆柴火了。
1953年,位于北京阜成门外内街的一座精美牌楼被拆除,原因是妨碍北京现代公共交通。在这之前,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为保留它数次奔走,但也无法改变这既定的命运。
当年北京的古城墙最终被推倒,这已成为梁思成林徽因最大的遗憾。所幸在他俩的力争下,这座牌楼拆下来的构件被完整保留了下来。在仓库里默默待了50年后,在2003年,这座牌楼又被“复活了”。
(照片拍摄于2024年6月20日 首都博物馆)你好哇,我是南兮,今天就带大家来看看这重生归来的牌楼。——景德街牌楼。
在今天的首都博物馆大厅里,一进门就有一座高大的牌楼十分明显却经常被游客忽视。因为它看起来太新了,很多人都以为是室内装饰建筑物。其实,这可是实打实的400多年的文物。一个出身高贵却又命运坎坷,被大卸八块最终又重生回来的老物件。
这件牌楼上写着景德街三个大字,北京现在早就没这条街了,它原先的位置,是今天阜成门内大街的一部分。这么说很多人还是不太有感觉,我换个说法,它原先是在历代帝王庙的东西两侧。
历代帝王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历代帝王和部分杰出功臣名将的庙宇。在明清两代,历代帝王庙除了春秋两个祭日,平时大门紧闭,任何人不得进入。而大门对面的影壁,和东西两侧的这两个高大牌楼,组成了一个禁区,人们不得随意穿越。“景德街牌楼”,就是这个禁区东西两侧的标志性建筑。
(景德街牌楼老照片)景德街牌楼始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是四柱三间七楼样式,原先是有东西两座的,另一座早已不知所踪。
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这样评价它:“北京的古牌楼数这两座构造形式最好,雕作最精美;牌楼装点着街市景观,从它的东面向西望去,有阜成门城楼的衬托,晴天时可看到西山,尤其傍晚日落时特别美。”
这里补充一下:牌楼是中国传统建筑,最早出现在周朝,是用来表节孝的纪念物,后来逐步推广,在园林、寺观、宫苑、陵墓和街道。牌楼最主要的功能是标志,是立在最显眼位置来指明地标的。
1953年,这座牌楼被拆除后,散落的零件一直被放在仓库里。2003年,北京古建筑博物馆的修复人员接到任务,把景德街牌楼的构件一件件拼接起来,安装在首都博物馆一层大厅里。这是北京首都博物馆新馆落成后的第一件入馆展品。
从牌楼的前面看确实很新,因为正面重新补了彩绘,背面还是古旧斑驳,保留了原貌。
(修复好的牌楼背面,保留了原貌)伫立在景德街牌坊前,我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庆幸它能复活,一方面又遗憾现在当年拼命留下他的人没能等到它的重生,同时又心痛那些没有像它这般幸运留存下来的古遗迹。
唉,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是谁非谁又说得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