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全球气候问题迫在眉睫,随着从化石能源到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绿色能源的转型升级,双碳发展也已跃升为重要的全球发展策略。在这一进程中,双碳成长将迎来广阔前景,细分产业链投资机会纷纷涌现,也正在由“资源为王”向“技术为王”的新时代迈进。
全新的变革下,技术创新成为当前能源革命的关键变量。其中,数据中心作为数字产业的基础设施,承担着数字经济发展和实现数字产业碳中和的双重重任。同时,数字经济的全面开启与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需求,对数据中心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等在内的多份政策性文件指出,新型数据中心要从高技术、高算力、高能效和高安全四大方面出发,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华为数据中心能源分别在5月、11月开了两场大会,向全球发布下一代数据中心和全球生态战略。在大会上不仅公开了下一代数据中心的四大特征,还表示,面对数据中心巨大的发展机遇,华为将加大在数据中心能源领域的投入,聚焦生态、研发、团队三大领域,全方位支持伙伴,共同推动数据中心产业蓬勃发展。华为希望凭借数字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这两大领域的优势,抓住数据中心井喷的机遇。
同时,华为也提出了新命题,面对双碳和数据经济增长契机下,未来的路又在哪里?
现行体系下存在的问题数据中心是一项复杂且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等IT设备,以及保障这些设备稳定运行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等等,对行业内用户的需求和场景把握能力较强。单一厂家都无法完全覆盖多维领域的能力,因此,这意味着需要与更多生态伙伴共同服务于数据中心用户。其次,现实运作中数据中心管理较难统一维护,根据服务对象不同,数据中心分为国家数据中心(NDC)、企业数据中心(EDC)和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按照规模大小可分为超大型、大型和中小型。
目前,我国有超过8万个数据中心,数量庞大;业内各大厂商像移动、腾讯、阿里等巨头蓬勃建设智能型数据中心,搭建更多技术方案寻找用户;而用户也会找不到适合自身需求的机柜,两端存在供需不对等、需求不匹配、信息不通畅的矛盾。呈现出不够集成、基础设施不足、专业水平不一的状态,陷入厂商卖不动、用户不好买的困境。整体情况并非想象的那样乐观。同时,数据中心节能技术有些已经大范围落地,有些因为成本、稳定性和客户需求等原因。
另外,数字技术开始逐渐渗透至我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时,如果还按照以往的经验和能力去构建数据中心,不去遵从行业趋势进行创新变革,也必然会阻碍数字经济的发展。相关统计显示:85%的数据中心能效水平偏低,PUE(PUE =数据中心总能耗/IT设备,评价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标,是数据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与IT负载消耗的能源的比值),能耗大多在1.6~2.0。同时,还有60%的数据中心是由现有楼宇改造而来,应用场景非常复杂,多设备检测带来的管理难度相当大,市电波动宕机等因素还会造成故障率偏高,亟待市场的变革。
为此,近几年,北上广深分别颁布了对数据中心的新规定,政策趋紧。《碳中和指引》对数据中心PUE也提出硬指标,如文件重点提出将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煤以上IDC全部纳入重点用能单位等。从全国主要的数据中心聚集区发布的政策文件要求看,未来如何更合理地规范数据中心,国内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新型数据中心不再单一数据中心筑就了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底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型数据中心如何进化驱动着数字世界、如何破局传统数据中心的痛点,以华为为领头的国内数据中心正尝试下一盘更稳重聪慧的棋局,从“场、术、商业”三个方面突围落地:
应用场景不再单一:2022年2月,中国“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随着“东数西算”工程把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的数据中心处理、计算、存储,从中国电信贵州数据中心到北京大约2200公里,动车需要10个小时左右,而算力传输时延只需要不到20毫秒。在机场高速路口,汽车以80公里时速“无感”通过收费站,仅收费环节每天就能节约2.75小时;在生产线上,一款新车上线前需要经历上千次的碰撞测试,而超级算力能模拟出整个碰撞过程,300次的仿真碰撞试验,在60秒内成功模拟完成。在算力需求日益复杂,应用场景不断涌现的当下,以“算”为中心,“网”为根基,算力网络可驱动数据的跨域流动、实现算力的跨域调配。
融合技术不再单一:华为提出“融合极简”的思路:通过融合硬件设备,实现架构和关键子系统极简,来应对数据中心规模变大及复杂度提升。其中包括架构极简、供电极简、温控极简。其中很重要的模式变化就是建筑预制化、机房模块化,建设与机房不再沿用传统的建造方式。在融合极简的数据中心全新建设模式下,华为位于深圳的数据中心从设计到上线只用了5个半月;位于中东的一个项目建设周期从30个月减少至12个月,缩短60%;一个极致案例发生在迪拜,华为帮助建设的中东非洲最大太阳能供电数据中心,100%太阳能供电,同时采用全预制模块化的方案,一期项目吊装仅花了5天半时间,6个月即完成了业务上线。
商业规模不再单一:国内首家涉足云计算服务的运营商天翼云,2022年5月17日,推出了天翼云4.0算力分发网络平台——“息壤”,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东西部,实现每分钟数万次、每天上千万次的算力统筹和调度,满足各种领域对算力的极致需求。华为帮助建设的迪拜搭建中东最大的太阳能供电数据中心,100%太阳能供电,同时采用全预制模块化的方案,一期项目吊装仅花了5天半时间,6个月即完成了业务上线。
随着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新一代数据中心架构将不断迭代演进。
实干家引领生态新风向数据中心行业如何实现“双碳”目标?数字化需要数据中心快速增长,其耗电量也急剧增长,数字化与低碳化可以说是矛盾的两面体。2021年,全国数据中心用电量937亿度,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7830万吨;预计到2030年,中国数据中心用电量为1800亿度,支撑着超过50%的国民生产总值。
华为近日推出的新一代数据中心将“绿色思维”贯穿始终,坚持在绿色技术创新领域实干深耕,倚靠自己数年的IDC基础资源、良好的客户关系、运维能力和线下交付能力,为客户打造生态共享,能够与电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碳排放领域深度融合,减少能源与资源消耗,促进传统产业能源优化、成本优化,实现低碳共生。
数据中心行业如何借助AI能力?数据显示,一名工程师巡检2000机柜的数据中心,大约需要耗费两个小时。用AI替代人工,实现降本增效:未来采用自动化巡检手段,如指标采集、摄像头图片分析、红外感知等,5分钟即可完成2000机柜的巡检工作,且无需人到机房,实现远程值守。用AI预测风险,实现主动“防问题”:从千柜级建筑到万柜级、几十万柜级,超大规模过去系统的诊断、检测、修复都需要工程师程序执行,如今AI赋能可以实现系统自动化故障响应,不再被动“等问题发生”。
可见,华为数据中心能源不断进步,本身就是实干家精神的体现。为了在下一次产业革命爆发前,找到具备硬核科技实力与未来潜力的企业携手并进。以绿色能源的利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发展为基础,牵引数据中心产业加速迈向低碳化、智能化。在这场全新的变革下,华为为数字经济做出巨大的贡献。
结束语截止2021年底,全球大型数据中心总数已增至597个,区域分布上,美国仍然最多占比高达40%,中国与部分国家共计占29%,国内数据中心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技术变革的环境多变,海外巨头在市场与技术领域更具有一定的优势。再者,数据中心建设的生命周期长,新建数据中心会赶不上日益增速的算力需求,而存量的旧数据中心存在改造创新的需求,尤其在双碳的压力和后疫情经济复苏机的遇形势下,国内数据中心的低碳节能任重道远。
如何令数据中心在数字经济建设之需时,能继续快步进化,衔接上绿色新时代的低碳趋势,这不仅是华为实践布局中面临的现实命题,更成为国内数据中心发展的新时代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