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超年度最佳评选,结果让人咋舌——山东泰山队的门将王大雷凭借“反转”般的表现,捧起了最佳门将奖杯。
可是,大家看着这个结果的时候,真的是一头雾水,甚至不少球迷气得直摇头。
因为王大雷在整个赛季的表现,和其他候选人比起来,简直可以说是差得有点离谱。
上海海港的颜骏凌、申花的鲍亚雄,哪怕是其他一些门将,整体数据都比王大雷好得多,可是居然是他捧杯了。
先说说评选的流程,每个候选人的最终得票来自五个方面的投票,分别是:公众投票、媒体记者投票、球员表现数据、俱乐部评审、球员评审,每一项投票的权重都是20%。
结果我们看到,王大雷能够胜出,公众投票这一环节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在这项投票中,王大雷的票数是压过了颜骏凌和鲍亚雄的,这也是他能逆袭的关键。
你要知道,上海海港和申花都是上海的球队,球迷基础庞大,王大雷在公众投票中居然能反超两位竞争对手,的确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一位网友说:“我不管王大雷在赛场上的表现如何,但他是山东泰山的队长,粉丝多,投票当然要有优势。”从这一点来说,球迷的投票确实有点“水土不服”,不管球员的实际表现如何,粉丝的支持力度好像成了决定性因素。
这一环节,尤其是球迷投票,似乎有点失衡,容易被某些大俱乐部的庞大粉丝群体“撑起来”。
再看数据这一块,王大雷的表现明显不如其他门将。
你瞧,颜骏凌在赛季中不断有精彩的扑救,鲍亚雄的发挥也是稳中有进,而大雷却在有限的场次中贡献了不少大比分惨败。
其实,如果纯粹凭数据说话,他根本不可能入选最佳门将行列。
在评选制度中,球员表现数据只占了20%,这无疑让实际数据的分量轻了很多。
球迷的投票数占比同样是20%,这意味着,大雷的“粉丝效应”成功盖过了他赛季的差强人意的表现。
一位网友评论道:“这个结果太让人失望,数据摆在眼前,怎么会这样?难道我们只看票数不看实力吗?”的确,球员的实际数据,尤其是门将这一位置的表现,是最能反映一个球员水平的标准,但偏偏在这次评选中,数据和人气的平衡失去了。
而在媒体记者的投票环节,虽然应该是客观公正的评审,大家的担心也并非没有道理。
近些年来,有些媒体人的报道偏向明显,甚至有的为了博眼球,夸大事实,让某些球员的形象被过度塑造。
就这样,媒体投票的公信力也受到了一些质疑。
一个不负责任的报道,可能就直接影响到评选结果。
媒体的投票,同样占有20%的份额,可见其权重之大。
再说到俱乐部评审,大家也能猜到,俱乐部评审可能不会有太公正的结果。
俱乐部会根据自己队员的表现来评判,往往带着某些情感和偏见。
俱乐部的评审对最终的影响并不大,倒是球员评审方面,更能体现真实的看法。
由于球员往往属于自己的俱乐部,他们在评选时很难完全站在公正的立场来评价对手,因此这一部分评审也显得有些“受限”。
如果硬要说王大雷的当选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地方,那就是,他可能真的是凭借着粉丝的力量“捞了个盆满钵满”。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样的评选结果对王大雷自己来说未必是好事。
以他在赛场上的实际表现,能拿到这个奖杯,恐怕连他自己都会觉得有点“丢人”。
他虽然赢得了奖项,却也失去了真正的荣耀感。
大家都看得出来,这个评选的结果,并不是基于球员的实力,而更多的是依赖于其他因素。
2024年中超最佳门将评选结果的出炉,确实让人质疑这个评选机制的公平性与科学性。
我们不仅仅想要看到球迷喜爱的球员获奖,更希望有一个权威、公正、专业的评选系统,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球员们的实力与价值。
而不是让“人气”和“粉丝”主宰了评选结果,影响了整个体育竞赛的公正性。
有网友说:“中超如果继续用这样的评选机制,最后都可能让一堆‘网红球员’捧走奖项,而真正有实力的球员却错失机会。这样一来,谁还敢认真做球员?”这样的评论无疑透露出了大家对这次评选结果的不满,也反映了体育竞技应该回归公平、理性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