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丹之女王尔晴:感恩父母的患难婚姻,我会和丈夫爱一生

光辉看娱乐新闻 2024-10-08 17:38:37

在2010年的冬季,一位中国女孩王尔晴在英国的一个郊外,看到了一幕让她感动不已的画面。一位高挑的苏格兰帅哥尼克,正用脚在雪地上踩出一行字:“你愿意嫁给我吗?”王尔晴看傻了眼,泪光在她的眼中闪烁。

这段求婚虽然突然,但在情理之中,因为两人早在2009年就已经坠入爱河。在英国读研的王尔晴,被这个阳光开朗、心地善良的苏格兰小伙所吸引。

王尔晴看着雪地里的告白,脑海里浮现出父母的身影。她想起母亲敬一丹曾经说过:“你父亲才华横溢,有上进心,课讲得非常好,我曾经还偷偷跑去听他的课呢。”

"爸爸王梓木也笑着告诉她:“你妈妈年轻时美丽端庄,还是一位励志女性,跟我的想法和理念非常契合。”

就在这一瞬间,王尔晴恍然大悟,明白了爱情不分国界、不分种族,关键在于两个人是否志同道合、彼此欣赏。想到这,她毫不犹豫地在雪地上踩出了"Yes"的字样,开始了自己的跨国婚姻之旅。

千万别以为这仅仅是个美好结局的童话故事!王尔晴内心明了,跨越国界和文化的婚姻,注定像过山车一样,不会一帆风顺。

文化、生活习惯、家庭观念……每个要素都像是一场场考验。

但是,当她想起父母之间患难与共的爱情故事时,她感到自己也有了勇气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2011年,王尔晴和尼克在苏格兰举行了婚礼。然后,他们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们将在北京定居。这是一个让王尔晴的父母感到惊讶又高兴的决定,因为他们没有想到他们的女儿会选择在北京生活,而不是在伦敦或爱丁堡这样的大城市。

王尔晴已经和尼克商量好,不会去英国定居。她告诉父母,自己会永远是中国人,将来会在北京生活。

在婚后,这对小两口在北京的一家非营利教育机构就职,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招募和培训中美两国的优秀大学生,然后派遣这些大学生前往中国的边远地区进行支教。

这份工作既能让尼克发挥所长,又能让王尔晴回报社会。

时光倒流至1979年,黑龙江省松花江畔,一对年轻人相遇并互生情愫。他们就是敬一丹与王梓木,也就是王尔晴的父母。

敬一丹,虽然只有1.70米的身高,但她的嗓音甜美动听,是省广播电台的一名播音员,别看她年纪轻轻,但她的经历却是丰富且不平常。

1972年高中毕业后,她响应号召,去小兴安岭林区插队。

再次谈起王梓木,他比敬一丹大两岁,是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的老师。他口才出众,讲课生动。他的经历更是曲折。1969年,16岁的他被安排去黑龙江柳河"五七干校"插队。

他们经历了许多艰苦的阶段,但正是这些经历锻炼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性格。1976年,敬一丹考入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并在两年后毕业,然后被分配到黑龙江省人民广播电台工作,担任播音员。

而王梓木在养蜜蜂的间隙,抓紧时间研究了《中国社会发展史》、《世界历史》、《中国通史》等大部头,为他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9年,敬一丹通过同事介绍认识了王梓木,他们第一次约会时,做了什么你能猜到吗?看电影?吃大餐?都不对!他们互相赠送书籍作为礼物,一起学习进步。

敬一丹自学英语,王梓木则勤奋刻苦地准备考研。

然而,正是这种“不务正业”的恋爱方式,让他们越来越欣赏对方。敬一丹被王梓木的才华深深吸引,甚至会偷偷跑去听他的课。

王梓木对敬一丹的美丽端庄和进取心很有好感,两天后,他们就在松花江畔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

他们的爱情,不是甜言蜜语,而是一起奋斗。敬一丹白天在电台播音,晚上还被借调到电视台播新闻。王梓木则两次参加全国研究生考试,虽然因为外语不过关而没能成功,但他从未放弃。

每天晚上,王梓木会骑车去接敬一丹下班。

1981年9月20日,敬一丹与王梓木在哈尔滨举办了一场简单朴素的婚礼。同年,王梓木成功考取了中央党校的研究生,成为该校第一届研究生。

王尔晴深受这个励志爱情故事的影响,深刻理解了真正的爱情不是互相依赖,而是两人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1986年7月,敬一丹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一个月后,王尔晴降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然而,您可能会认为有了孩子后,敬一丹和王梓木会放慢脚步。实际上,他们却更加努力了,他们只为了能给女儿创造更好的生活。

敬一丹白天在学校教电视播音,晚上还要去央视经济部实习。每次晚上从电视台办公楼外出时,她都会累得像踩着棉花一样,路都走不动了。

王梓木则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因工作繁忙,无法抽身。他不仅要处理日常公务,还参与了中国第一本《民法通则讲话》的编撰工作。

他是一位真正的"学霸型"父亲,两头都要顾及,始终不倦地工作。

你可能会有疑问:工作这么忙,怎么照顾孩子呢?别担心,我们“学霸型”父母有妙招。婆婆从哈尔滨来北京照顾孙女,敬一丹每个月都给婆婆零花钱,换季还给婆婆添置新衣服。

但好景不长,1990年,王尔晴4岁了,她的婆婆决定回到哈尔滨和公公团聚。你可能会想,敬一丹会请保姆吗?然而,她选择亲自带娃。

1996年,王梓木做出了一个决定性的大转变,他决定辞去稳定的公务员工作,开始创建自己的保险公司。这可是从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跳到充满挑战的创业大军啊!他的领导、同事和亲朋好友都纷纷劝他要慎重考虑,但是你猜猜敬一丹怎么说?她表示:“我支持你的决定,即使你失败了也没关系,我有能力养家糊口。

创业初期,王梓木的工作任务繁重,常需深夜才能回家。王尔晴和母亲常常在小区门口等待他,有时甚至好几天都无法见面。

王尔晴自小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长大,她的父母虽然工作忙碌,但感情却十分深厚,从未有过争吵。周末时,她会跟着母亲一同前往办公室加班。

1998年的时候,王尔晴开始读初中,她在作文《我的家庭》中详细地描述了自己父母的奋斗拼搏,以及他们相亲相爱的温馨时刻。

看完之后,老师们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种家庭氛围使王尔晴深深地感受到了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的重要性,并使她深刻地认识到婚姻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奋斗的过程。

即使遇到困境,也要相互扶持,共渡难关。

你看,在那个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敬一丹和王梓木用他们的爱和智慧,缔造了一个充满温馨与幸福的家庭。他们不仅在各自的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还培养出了优秀的女儿。

2001年,年仅15岁的王尔晴孤身一人在北京首都机场等待起飞前往英国读高中。

王尔晴拎着行李,泪流满面地踏上了飞机。一路上,她泣不成声。

到达英国的王尔晴,面对陌生的环境,既兴奋又害怕。每天都给母亲打电话,诉说自己的担心和害怕。敬一丹语重心长地告诉她:“路是自己选的,现在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接着,她对女儿讲述了自己在小兴安岭插队时,那些艰难岁月中的眼泪和汗水,在敬一丹的讲述中都变得云淡风轻。

王梓木没闲着,通过电话,向女儿讲述了自己在"五七干校"养蜜蜂的艰辛往事。

王尔晴的父母的故事,如同一剂强心针,使她重新振作起来。她开始努力适应留学生活,逐渐走上了正轨。

敬一丹和王梓木的教育观念是:给孩子独立的空间,让其学会独立面对困难。儿子回家或出国,他们也很少去接机,而是让他自己坐车回家。

特别是,他们很少提到要去英国看望他们的女儿,只有王尔晴回国或出国时,他们才会考虑是否去接机。

然而,正是这种看似"狠心"的爱使王尔晴成为了一位坚强、独立的女性。2004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世界名校——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并主修电子工程专业。

王尔晴深感父母教育的恩惠。她见证了母亲的坚韧和能行。敬一丹不仅注重家庭的柴米油盐,还在职场上崭露头角。

你看,敬一丹和王梓木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很独特?他们并没有过于溺爱,而是选择在适当的时机放手,让女儿学会独立。

王尔晴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父母的爱,并不是无微不至的照顾,而是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探索世界,去经历风雨,去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0 阅读:22

光辉看娱乐新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