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隐入尘烟》我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远离“精神内耗”

柯岚爱叙说 2022-09-23 11:37:21

作者:进击的苯(富书作者)最近,一部上映了2个月的小制作文艺片,突然爆火,票房从几百万,迅速破亿。其豆瓣评分更是高达8.5分,是今年院线电影中评分最高的一部,也是唯一入围第72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华语影片。它就是李睿珺导演的《隐入尘烟》。

谁也没有想到,这部不愠不火30多天的影片,凭借着“后劲极大”的口碑,疯狂逆袭,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故事发生在西北的一个穷困村。男主马有铁,寄住在哥哥的破旧偏房中,只有一头毛驴为伴。一辈子像牲口一样任劳任怨,却因为贫穷,直到40多岁还是光棍一条。女主曹贵英,父母早逝,身患残疾,常常小便失禁。最重要的是,她不能生育。他们都是村里最底层的穷人,卑微如泥土,轻贱如草芥,被所有人取笑。侄儿要结婚,女方嫌弃马有铁是累赘,他就得搬出去。哥嫂为了摆脱曹贵英的拖累,就把她嫁给了马有铁。两个被视为负担的苦命人,就这样搭伙过起了日子。纵然被所有人看轻,两人彼此搀扶,相濡以沫,在尘埃中开出了温暖的花。靠着一头驴,一辆木头车,他们播种、拔草、收获,用汗水创造自己的幸福。他们给借来的鸡蛋,用灯泡和破纸箱布置了一个温馨的窝,印着纸箱透出的光,两个人笑颜如花,充满希望。寄宿的房子要被原主人拆除,他们就一砖一土地建造属于自己的家。前后两次搬家,马有铁总是小心翼翼的红色喜字揭下,再平整地贴好。没有钱买像样的花束,他们就互相在对方手臂上,用麦粒按上一朵“小花”。

面对苦到天际的生活,他们从不抱怨,而是默默消解。“对镰刀,麦子能说个啥?对啄它的麻雀,麦子能说个啥?对磨,麦子能说个啥?被当作种子,麦子又能说个啥?”马有铁两人就像沉默的大地一样,任人踩踏,却兀自长出草,开出花来。影片中透出的那种对苦难生活的淡然和不屈,深深打动了我。反观生活中的我们,常常因为一点挫折就自怨自艾,怀疑自己,丧失希望和动力。影片中饱经苦难的他们,仿佛用自己的生命,在诉说着一个道理:无论生活多么坎坷崎岖,只有一直向前看,远离“精神内耗”,才能过好自己的人生。

精神内耗,是一个人痛苦的根源英国BBC有一部神级纪录片《人生7年》。第一部《7UP》录制于1964年,导演迈克尔艾普特采访了14个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7岁孩子。并每隔7年,他都会再次采访这些孩子,记录他们的生活和感受。现在,纪录片已经拍到了第9部《63UP》,每一部的豆瓣评分都在9.1以上。岁月流转,14个昔日儿童,如今已然暮年,拥有各自的生活。其中,有个中产家庭的孩子——尼尔,让人印象格外深刻。7岁时,尼尔的梦想是当宇航员。

14岁时,他去了新的学校,见了更多人,感受到了激烈的竞争。他同大家一样,觉得“竞争是好的,不然人就会太放松,不够努力。”21岁,他承载着身边许多人的期望,申请了梦想中的牛津大学,却没被录取。最终考上了一所普通大学,不久便辍学到伦敦做散工。他迷茫,埋怨父母没有给他指出正确的方向;他焦虑,埋怨学校没有给他正确的教育。他失去了追求成功的信心,甚至失去了追求更好生活的欲望,坦诚自己无法采取积极的行动去改变现状。28岁,他在英国全境流浪,身无分文,靠救济金生活。完美主义的他,无法接受工作上的不顺心,内心满是纠结。脚下的路通往无数方向,他却站在原地,在想清楚之前,干脆彻底摆烂。35岁,他仍在流浪,失去了希望,觉得自己有可能就这样过一辈子。

40岁,他终于醒悟,发现自己一事无成而不甘心,下定决心去从政,成了某个小地方的议员,并在朋友的帮助下有了自己的住所。59岁,尼尔结了婚、买了房,重新回归中产。他心态变得豁达,不再纠结、彷徨。他变得开朗,与自己做了和解。尼尔的前半生,总在怀疑人生,追求完美,却始终不能迈出第一步,不断地逃避现实。幸运的是,他最终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损耗在自己的“精神内耗”中,与世界较劲,与自己较劲,成天浑浑噩噩,最终只会一事无成。只有当我们停止内耗,聚焦于重要的事情上,才能惊喜地发现,自己的人生充满了目标和希望。

精神内耗,就是不放过自己在《反内耗》这本书里,作者对于内耗的定义是:“个人因注意偏差、思维困扰等原因,导致身心内部持续的自我战斗现象。”这个过程中,人在不断地反复中耗尽心力,难有作为。具体来看,精神内耗主要有几种表现:1、怀疑自己,总是错过机会知乎上有个网友讲述了他的故事。小学时,背了一晚上的课文,已十分熟练。第二天老师请同学背诵,他担心自己出错,不敢举手,让另一个同学出了风头。大学时,暗恋一个女生,却感觉配不上她,迟迟不敢表白,最终错过。后来一次同学会听说,女生也曾喜欢过他。工作中,遇到了重要项目,害怕自己不能完成,将机会让给了同事,最终同事借此升职加薪。每一次错失机会,都让他觉得更加焦虑,痛恨自己不够勇敢。但遇到下一次,还会继续怀疑自己,不断放弃机会。最终回头看去时,或许只剩下那句戳心的话: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2、内心敏感,过度在意别人看法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工作出了失误,被老板说了两句,就惶惶不安;给朋友发信息,久久没有收到回复,就怀疑自己是否惹他生气了;看见几个同事窃窃私语,总觉得在议论自己;给客户发消息,总是反复修改,生怕措词会让他不开心。叔本华曾说:“人性有一个弱点,就是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

生活在社会之中,考虑身边人的感受理所应当。但过于在意他人,总是猜测对方的想法,用别人的表现来定义自己的价值,只是在消耗自己的情感。因为别人的言语和行为,陷入无止境的内耗之中,就会导致没有办法活出真正的自我,这是对自己人生的辜负。3、过分追求完美,难以接受错误和失败身边总有那么一类人,事事都想尽善尽美。他们不能接受自己犯错误,不允许事情脱离掌控,否则心里会特别难受。妻子就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前两天,她带女儿去商场玩,遇到街边在推销学习机。买完她觉得不对劲,最终报警退了款。即使没有造成损失,她还是一直在纠结自己为何那么容易上当,导致好几天没睡好觉,情绪低落。俄国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过分追求完美,不能接受错误,就是在难为自己,容易产生挫败感,不断消耗自己的情绪。

停止内耗,你的人生就顺了《反内耗》中说:生活里时刻都有挑战,但挑战本身并不会让人痛苦,引起的内耗才是痛苦的原因。精神内耗不断地消磨着我们的精力,人生会变得越来越黯淡。只有摆脱内耗思维,我们才能创造更美好的生活。1、改变对事情的认知事情本身是客观、中立的,对我们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我们的认知。同样的半杯水,有人感到庆幸,有人感到失落。摆脱精神内耗,首先要学会改变对事情的认知。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了ABC法则。A是发生的事情,B是你对A的看法,C是你的情绪后果。很多人认为是A导致了C,但实际上,A产生了B,B产生了C。霍金得知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A),感到人生没了希望(B),变得消沉(C)。当他认识到活着就有希望时(新的B),便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研究(新的C)。消极的人,担忧未曾发生的事情,沉溺已经过去的失落,最终陷入精神内耗。只有改变认知,更积极地看待事情,才能避免陷入内耗。2、直面和行动精神内耗之人,往往习惯于空想和拖延,总是在做与不做之间摇摆不定。然而,不迈出脚步,终究只会错失良机。拖延无法解决问题,只能让事态越来越严重。正如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所说:“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只有在不断地行动中获得反馈,一个人才能变得越来越自信。因此,解决精神内耗,我们要做的,就是戒除空想和拖延,直面问题,立刻行动起来。即使失败,也有意义,它会为下次的出发提供更多的积累,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所以,不用害怕没准备好,不必妄想事事都能在自己的预料之中。只有行动起来,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打造出自己向往的生活。

3、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辈子遇到的事情那么多,没有人能保证自己永远都是对的。想要摆脱内耗,就要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你擅长做什么,喜欢做什么?你不擅长做什么,讨厌做什么?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与自己达成和解。作家冯唐曾说:“人不该太清醒,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不必反复咀嚼。”对自己太苛责,只会步履艰辛。接纳自身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犯的错误,才能不再一直指责自己;只有从自我指责中解放出来,才能把精力放到眼前的生活上。无法改变的事实,要说服自己释怀,往前看。只有一路向前,才能收获更精彩的人生。

4、丢掉玻璃心,修炼钝感力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写道:“钝感力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太过在意他人,被他人所影响,往往活不出自我,影响自己的生活。香港歌坛四大天王之一的刘德华,开始学唱歌时,五音不全,被专业的乐评人看作是儿戏。朋友们也劝说他不是唱歌的料,专心做他的演员就好。但他没有失望,拜师歌坛神话林子祥,从练习发声开始一点点学习唱歌,最终成为歌唱天王。生活,说到底是取悦自己的过程,与别人无关。我们要在意的,不是他人的眼光,而是内心的感受。不随波逐流,不为他人而活,只有活出自己的精彩,才能不负此生。

写在最后:杨绛先生曾说:“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是人能学,能修身,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人生有无数契机,也有无数不如意,陷入低谷时,除了自己,没有人能拉你上来。改变认知,做一个积极的人;直面问题,用行动治愈内耗;接纳自己,在不完美中一路前行;丢掉敏感,不要活在他人的眼光中。当你克服了内心的障碍,走出精神内耗,才能拥抱生活的美好。

作者简介:进击的苯,富书专栏作者,一个输入、思考、输出的闭环之苯,

0 阅读:13

柯岚爱叙说

简介:每天更新精彩游戏视频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