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这个寒假回老家,邻居家孩子坐在门口的板凳上玩手机,裤腿沾着泥点都顾不上拍。屋里老人喊他吃西瓜,他头也不抬喊了句"别吵"。五年前还满村疯跑抓知了的孩子,现在成了捧着手机的木头人。这场景看得人唏嘘,可当我们想责怪孩子时,或许该先看看他脚下有没有踩着父母的影子。

上周末同事老刘把儿子从乡镇接到城里,本想过两天亲子时光,结果儿子除了要钱充游戏币,根本不愿意开口说话。老刘对着趴在床上打游戏的背影叹气:"这手机倒是比我这个亲爹还会哄孩子。"
这让我想起镇上开超市的张大姐。她儿子去年偷拿柜台钱买游戏装备被发现时,梗着脖子嚷:"你们成天守店到半夜,现在倒管起我来了?"这对从早忙到晚的夫妻,连给孩子做饭都要抽空轮流去,更别提陪孩子写作业。手机像块磁铁,把空荡荡的家填补出虚假的热闹。
最让我揪心的是老家表姑的孙女。她爸妈在广州打工,每次过节回来不是塞红包就是买新款手机,小姑娘今年才三年级,刷短视频比做算术题还利索。那天突然搂着表姑脖子说:"奶奶,手机里的小姐姐每天都会对我笑。"

村东头的王叔家墙上贴着整排奖状,最新那张却停在两年前。原来他儿子小明升初中后迷上游戏,现在每天用老人机蹭邻居WiFi看直播。有回王叔气得摔了手机,孩子冲他吼:"不给我手机就别打电话叫我回家吃饭!"后来发现孩子蹲在牛棚角落,用攒了两个月的早饭钱买了二手手机。
镇上教了二十年书的李老师摇头说:"以前罚站就能治好的毛病,现在把手机放讲台上才管用。"
她亲眼看着最聪明的学生小芳,从写作文获奖的才女变成课堂上打瞌睡的"熊猫眼"。原来小姑娘每晚等父母下夜班后,躲被窝里追星到凌晨三点。

不是说城里的孩子就能幸免。前楼陈姐家的闺女平时被安排学钢琴跳芭蕾,可只要作业写完就躲阳台刷短视频。有次陈姐听见她在跟同学语音:"我妈天天说我优秀,其实她知道我为换手机壳攒了多少谎话吗?"
三、救孩子就得先"救"父母在服装厂上班的桂香姐做了件让人吃惊的事——辞掉组长职务换到不加班的生产线。她上初中的儿子之前总把手机藏裤腰里上学,连洗澡都带着。现在母子俩吃完饭会绕着小区遛弯,儿子说学校里糗事比游戏闯关好玩多了。虽然收入少了两千块,但桂香姐说:"救一个孩子比缝多少件衣服都值钱。"

我堂哥的办法更有意思。他和小学生儿子签了"劳资合同":儿子帮厨半小时能换二十分钟手机,背首诗换半小时流量包。上个月晒被子时,父子俩为"甲方提供的冰激凌是否达标"在阳台上讨价还价,楼下的邻居听着都笑出了声。
最感动的是修车铺老赵。他买不起学区房,却每天收工后带女儿在路灯下看二手书。有回我路过听见小丫头说:"爸爸,手机里的公主裙再漂亮,也没有坐在你工具箱上看书暖和。"

结语:
见过太多家长边刷短视频边骂孩子不争气,其实孩子要的不过是一勺舀得起来的温暖。别让充电器成为最长的牵绊,别让二维码扫走最后的亲密。去菜场带上孩子挑两根嫩黄瓜,修自行车时让他递扳手,哪怕只是并排坐着嗑瓜子,这些琐碎的牵连才能织成拽住孩子的网。
记住,孩子不是突然掉进手机里的,他们只是太想抓住点什么,好让自己不至于在孤单中漂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