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宜兴自古出人才

邓如山 2024-11-02 11:26:03

龙背山原名红荡山,连绵起伏的山丘就像一条青龙卧伏在地面之上,所以起名龙背山。传说晋朝时期的宜兴有为非作歹、祸害乡邻的三害,分别是蛟龙、猛虎、恶少周处,突然有一天,蛟龙和猛虎被为民除害的周处灭掉,留下一片绵延不断的山冈,就像蛟龙伏卧的脊背。

宜兴龙背山森林公园有座原名为承云塔的宝塔,后改名为文峰塔,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传说。‌相传承云塔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五年或公元1607年,由风水先生提议兴建,旨在提升宜兴的风水,促进科举考试的成功。承云塔建成后,宜兴参加科举考试和中举的人越来越多。清朝顺治九年或公元1652年的重阳节,宝塔内部的木结构因失火被全部烧毁,但砖石结构尚存‌。

宜兴在建造龙背山森林公园时,为了纪念承云塔,在原址的不远处新建了文峰塔,塔高九层,高108米,宝塔为整个森林公园的制高点。文峰塔为汉唐风格的四方塔,古朴典雅,塔内展示了宜兴悠久的人文景观、民间故事、名胜古迹和历代名人事迹。登高远眺,可以饱览宜兴城的风貌和远处太湖的浩渺烟波‌。

宜兴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就形成了良好的教育传统‌和浓厚的读书氛围,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杰出人才。宋、明、清三个朝代,宜兴出了4名状元、10名宰相和385名进士。新中国成立以来,宜兴被誉为“教授之乡”,孕育了大量高级知识分子,包括26位院士、上百位大学校长和一万名教授‌。

宜兴靠近杭州和南京,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对人才培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宜兴地处苏南,太湖西岸,承荆楚古风、兼吴越风范,多元文化的交融为其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历史悠久的宜兴自周代起称荆邑,历经多次改名,最终在北宋改为宜兴。历史文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宜兴“文化强市”奠定了厚实基础。

0 阅读:0

邓如山

简介: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弘扬科学文化,传播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