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若有侵权请联系修改或删除。
有人说,曾经以为战友是最好的知己,很庆幸自己有一群可以交心的战友。但是后来发现,战友之间竟然越来越像同事。
等到退役后,互相从彼此的世界里逐渐消失。
一开始到这样的话,感觉有些偏激。
战友就是战友,那感情岂是同事能够相比的?
但是细细想来,似乎,现在战友之间的感情,也没有比同事深厚多少。
甚至,有的战友已经将战友用同事来称呼。
退役前的感情就不算深厚,退役后,即便是有对方的联系方式也不会再联系。
让人羡慕的战友情,终究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淡。
为什么战友之间的感情,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原因不过是以下几个方面——
交流越来越少。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聊出来的。
只有多聊天交流,才能与对方产生更多的联系。沟通多了,感情自然深厚。
过去,手机使用管理比较严格,大家平时都摸不到手机。战友们休息时间,没有别的消遣,只能在一起抽烟、打牌、聊天。
战友之间的沟通多,感情自然比较好。
现在虽然手机也是统一管理,但是发放手机的时间比过去多了很多。
休息时间,战友们大多都在玩手机。
要么是玩手机游戏,要么是跟家人、爱人、朋友聊天,或者是刷短视频。
即便是不玩手机,还有健身房等地方可以去,很少见到大家在休息时凑在一起说话聊天。
战友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感情自然也不似过去那么深厚。
没有感情基础的加持,那战友之间相处起来,确实是像一同共事的同事。
谦让越来越少。
记得自己刚入伍的时候,大家保持的是谦让作风。
尤其是评功评奖方面,若有个三等功,领导一般会先紧着要退役的战友。
因为退役的时候有三等功,安置时能增加量化评分,更容易安置一个好的单位。
但是现在对于评功评奖,大家讲究的是公平竞争,谁能竞争到算谁的,没有谦让这回事。
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年轻战友大多是独生子女,平时没有兄弟姐妹,思想意识里没有谦让一说。
另一方面是因为受成长环境影响,个人民主意识比较强,日常更注重自身利益。
还记得有战友说,以前单位轮休,经常为了谁回家谁不回家大家争得脸红脖子粗……
可见,但凡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大家都是毫不谦让的。
竞争越来越多。
现在很多人入伍,其实就是奔着一个好前程来的。
大家在入伍前就已经想好了,一定要在部队长期服役,最好是服役满12年再退役,有安排工作保底,后路无忧。
可留队的名额是有限的,在个人利益面前,尤其是后路保障面前,谁也大方不起来。
毕竟,留队的机会就一次,让给了别人,就会改写自己的人生。
此外,像评功评奖,机会也是少得可怜,错过一次,有没有下一次都不好说。
所以大家只会拼尽全力去竞争。

甩锅越来越多。
为什么很多人讨厌职场,就是因为职场中有很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现在的战友关系,也不遑多让。
有好事,有功劳,大家都想冲在前面。遇到事,需要担责了,大家都甩了一手好锅。
没有人愿意去承担责任,生怕担了责会影响自己的前程。
与职场相比,并无二样,所以说现在的战友更像是同事,也很形象。
世故圆滑越来越多。
以前的战友都是出了校门入营门,十八九岁心思单纯,与人交往,也都是真感情。
现在的战友,有的是二十多岁的大学生士兵,有的是大学毕业入伍的直招军士,懂得多,也更世故圆滑。
即便是十八九岁,出了校门入营门,也不似之前的战友那般单纯。
更多的是为自己和将来做打算,在个人利益面前,哪里会在意什么战友?
上面的一些话,可能说得有些直白,让人觉得难以接受,但这却是不能不承认的事实。
现役期间大家的感情都不亲厚,退役后,各自有各自的前程要奔赴,有各自的家庭要照顾,再加上大部分战友都异地,见得少,联系少,自然感情也会越来越少。
甚至,往后都不会再有联系。
偶然在通讯中翻到战友的名字,才猛然想起,自己还有这样一个战友。
这样的结局,想来大部分战友都是不愿意看到的。
还是希望,战友之间的感情能够更深厚,不仅为了共同的打赢目标,也为了不负战友一场。
想要战友间感情越来越好,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增加沟通。
日常有时间少玩游戏,多与战友们积极聊天交流。只有沟通多了,感情才会更好。
互相帮助。
有问题,有困难,能找战友的,就找战友帮忙解决。遇到战友有问题、有困难,能伸出手帮一把就帮一把。
只有互相帮助,感情才会越来越深厚。
二是多些真心。
其实,相比职场,战友之间的关系更纯粹一些。
只要不涉及留队、评功评奖一类的,基本上没有多少个人利益,远比同事之间更好相处。
多一些真心,自然能换来更多真心。
能在茫茫人海中,相聚于军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战友们更应该珍惜这一场来之不易得相遇。
希望未来的日子里,大家都能更加重视战友间这份特殊的情谊,让战友情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醇厚,永不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