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致富、一步登天有的时候只是一个幻想,但是横店许多群演却深信不疑。
都说演员赚钱多路子广,但是实际上,那是少数流量演员的专利。
有些人依旧不死心,而支撑他们的除了成名梦外,就是还算不错的薪资,可如果这些也没有了呢?
近期横店降薪的新闻传来,据说群演拍戏集体降薪,十个小时135元,算下来一个小时只能领到十三块五,要是再除去工会抽成,那就更少了。
按这种情况来看,有戏演这种本身就要靠运气,许多把群演当做唯一收入来源的人,恐怕生活要更紧张一些。
大部分人认为,有这个精力干点什么不比干群演挣得多,但是无奈横店演员总是有一个出名的梦。
为了这个梦他们花费几年甚至十几年都心甘情愿,甚至有人拿不到戏份,对着垃圾桶演戏,都不改行。
群演究竟是怎样一个群体?那降薪的消息传来,他们会另谋出路吗?泛滥的群演该何去何从?
被大众误解的群演们一般我们看到的电影里面,导演为了票房考虑,恨不得把各种流量明星全请来,但是《我是路人甲》这部电影完全不一样。
这部反映群演艰难生活的影片,属实打了内娱的脸。
《我是路人甲》全片没什么太多大流量,最后依旧成名。
这个电影足够真实,里面的群演生活,艰难得让人难以直视。
“千万不要把群演想象成光鲜亮丽的演员,那只会害了你。”
横店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去一次就让你终生难忘。
一个地方挤20万人,居住条件自然是极其恶劣。
明星吃各种大餐,而许多群演只能吃盒饭,有的里面连肉都没有。
假如挣的钱多点也就算了,问题是横店的工资比送外卖还低,可这有什么办法,抱着一夜成名美梦的人太多了。
第一次去横店,还要倒贴钱,打车费住宿费自己掏,几个月找不到资源那是常态。
很多人都是看到微信群里面的群演通告,才一时兴起,收拾东西就往横店走,但是去了一看就傻眼了。
那么多人抢一个戏份,最后得到的露脸的戏,有台词的戏,那是相当少见。
别看群演去的时候,想象的都是上镜的荣耀。
但是实际上这份工作很磨人,演的都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戏份,一开始还会庆幸拍戏简单,但是长久下去就会很无聊。
对于女演员来说,横店就更不友好了。
在横店的女孩,一般是三五成群的,少有一个人单打独斗的,因为危险系数比较高。
那里鱼龙混杂,经常有无业游民去转悠,对于单身女孩来说,随时存在着不可控的风险。
本以为有着美貌就能出头,可现实呢?这么多人里,漂亮姑娘真的太多了。
比起生活过得苦,群演们更受不了心理上的压力。
当初来的时候,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一定会找到出名的机会
但是到了横店几年之后,他们才发现:自己混来混去,都没有一个像样的镜头,真是凄惨。
群演卖力演出,淋雨躺地板,有些戏份不能说不辛苦,可这都是自己选择的路。
要知道送外卖和去工地虽然苦,但是起码比这个赚的多。
于是就有人直言:这些人到底图什么?
我有一个演员梦“熬出头了说不定能出名。”
只要你拉过来一个群演询问他们的生活,总有人会这么说。
这些人可以说是“自我洗脑”的典型例子,他们一直以赵丽颖和王宝强这类草根演员当偶像。
很多人觉得自己通过努力,也能当上个主演,哪怕是配角也可以。
还有一些长得漂亮的女孩认为:现在的流量演员,除了一张长得和自己差不多的脸,也没有什么演技。
她能当演员,我为什么不能当。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些女孩的思想在外人看来,真的是太不科学了。
“即便你如此努力,演戏依旧没有你的份”
众所周知,草根出生的大明星太少太少,多的是科班精英和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流量。
其他一点点资源,要让20万的群演瓜分,这条路注定艰难。
有人就要问了:他们是不知道这些问题吗?
其实群演不傻,这些人总是在做一个演员梦。
但是他们弄错了一点,努力也要找对地方。
比如横店曾经搞了一个“文荣奖”,颁发给了三个成就突出的群演。
虽然这些人也是从几十块一天的群演过来的,但是人家的条件比起一般人来,真的是要好太多了。
要想出名,靠的是“珍稀资源”,比如从专业院校来的,外貌特别有辨识度的,有一些人脉,能和导演搭上话的,只有这些人才有机会。
既然群演们喜欢拿赵丽颖激励自己,我们就来看看赵丽颖的出名之路。
群演和群演的区别赵丽颖虽然担了一个曾经是群演的名分,但是实际上她当时是冯小刚导演组的人,参演的龙套角色是《苍穹之昴》这种级别的历史正剧。
曾经搭戏的人是老戏骨级别的人物,可想而知人家的进步有多快,演技好也是应该的。
她成长时期所处的内娱,风气偏向于认真演戏,挑演员的标准是挑演技。
那时资本还没有完全垄断演艺圈,还有认真演戏的演员和一些学习演戏的机会。
导演编剧还愿意和新人交谈,还愿意给新人机会。
可现在的群演呢,大多数人只能在群演的微信群里说个话,就连负责人的面都见不上。
像八几年红楼梦那个时候,厂子里面的工人都能靠才华和气质演戏的时代,真的已经过去了。
那反过来看,现在的群演,还能做到《三国演义》时期群演的水平吗?
要知道三国演义水浒传里面的群演,只身投入江水,滚泥坡走雪地,眼神里面都有戏。
以前戏里的一只动物和小孩,都有人调侃比现在的一些流量演员演技高。
内娱环境变化,群演的实力自然也不如往昔,得过且过当然更没有机会。
一方面是环境时代变了,另一方面是有的人确实没有了以往的机会。
再说说王宝强,他是有武术傍身的。
王宝强拍《盲井》的时候,许多个群演一听说要拼命全跑了,只剩下几十个群演。
这个时候王宝强来翻了个跟头,身边的人还笑,但是王宝强依旧坚持要拍戏。
他那种憨憨的形象一下子让导演觉得:这就是电影主角该有的样子。
王宝强式的“老实脸”自带幽默细胞,这也确实是一部分电影里面需要的东西。
看完这些,我们大致想到了:一个群演要得到机会,总的来说是要有技术壁垒和自己的独创性。
影视剧里面的特型演员,比如说外国人脸的演员甚至是一些特型演员,起码都有自己的独创性。
有的群演觉得自己外貌比起普通人出色,但是内娱还缺好看的人吗?
错在哪里?他们没有想明白,就连自己心中那个唯一支撑过艰苦岁月的偶像,也与他们不同。
人家出名是因为有足以抵挡过绝大多数群演的优势,而一般人几乎是得不到这种机会的。
黄渤出名有朋友拉他一把,陈钰琪靠出圈的颜值被唐嫣选中。
同样是当群演,差距真的太大了,盲目地对号入座,会害了自己。
可以说他们的努力,真的是一种幻想。
我们并不是要否定和嘲笑这些群演的努力,而是他们的方向不值得提倡。
假如他们继续留下来,在这个大环境之下,能不能找到戏拍是一个问题。
但是更严重的是,这样的薪资这样的生活对他们来说似乎没了最基础的支撑。
群演贴钱演戏等待一个渺茫的机会,这种行为真的有点危险了,毕竟时间耗不起。
因此很多人在当了几天群演后,立马打道回府,转行到其他行业。
转到一个更成熟更平坦的行业,努力和付出最起码可以见到真金白银。
很明显,群演转行比继续留下来更好。
但是也有一群人好像魔怔了一般,非要当群演,或许是不死心,或许也是沉没成本太大了。
最近横店群演降薪的消息传来,是好是坏?那些泛滥的美女、游手好闲的懒汉、追梦的的普通人该何去何从。
其实这个消息值得辩证的看待,降薪在另一个方面来说,是一种选择,让一些人更加清醒,去选择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为了一个实现不了的美梦磋磨。
想必选择离开的人是会有的。
这样下来,横店的群演变少,或许会更加正规、健康和有秩序。
而那些留下来的人,或许也不会接着浑浑噩噩,毕竟,总要为生活做打算。
信息来源:大皖新闻 关于横店群演降薪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