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耗就是把自己的能量更多消耗在了思虑和情绪的摩擦上,包括各种纠结、恐惧、担心、焦虑、迷茫等负面情绪,导致我们没有精力、没有能量、没有心情去做好我们该做的事情。
内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余华说:精神内耗,说白了就是自己心里的戏太多了。我用四句话概括:言未出,结局已演千百遍;身未动,心中已遇万重山。行未果,假想苦难愁不展;事已毕,过往仍在脑海悬。
内耗的源头,是因为我们被赋予了太多期望,可能是别人赋予的,也可能是自己赋予的。
不是所有人都会创业,但几乎所有人都会上学,都会遇到考试,尤其是对人生相当重要的高考,所以我就用这方面来举例拆解。
很多时候,期望是内外结合的,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老师眼中的排名,同学之间的比较,全部都可以转化为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和期待,于是往往高于我们自己的能力。
距离高考越来越近,很多人都会焦虑,会想“我现在只有XXX分的表现,我还能考上心仪的学校吗?”
我们特别喜欢把想法落到过去或者未来上,对过去的事情无比内疚、后悔、遗憾,对未来的结果又担心、迷茫和自我否定。
每天到了晚上就焦虑,今天一天又白费了,忙了一天,啥也没学到,前面没好好学,就剩这点时间了了,可怎么办呀?
还有一类人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特别在意外界的评价,听到别人的一句话就能想上一整天,寝食难安,上课走神,然后给自己施加更多的压力,在思想上不断拉扯消耗,导致精神上异常疲惫。
不仅学习如此,跟别人相处也这样,尤其跟自己喜欢的人,对方怎么还不回我消息?我是不是说错话了?我上次跟ta说话,ta怎么不笑呢?ta到底在不在意我?于是疯狂地看星座,看朋友圈,看微信步数,找别人倾诉,试图找到一丝安慰。
有朋友向你借钱,你本不想借,借出去就不舒服不开心,但如果不借,你会怕朋友不高兴,怕影响你们的关系,进而导致自己又不开心。反正借和不借都是自己难受内耗。
以前没有互联网,消息传递没那么快,也没那么广,现在谁是全球首富,谁是全国第一,你只要刷一下手机,瞬间就知道,这也直接导致你对比的目标在瞬间达到了顶峰,你也就瞬间陷入了严重的焦虑中。
仔细想想,你的焦虑全部都是来自于外界,那些班级第一、全校第一就在你身边,全网络都是各种逆袭的人、随便考考就满分的人,虽然增长了你的见识,却没有提升你的能力。
你自己还没有住上木头房,但是你已经看不上现在住着的茅草屋了,眼高手低的结果必然让我们陷入无限的焦虑。
走出内耗的第一步就是认识内耗的以上具体表现,接下来第二步便是解决各种内耗的具体实操方法。
首先,对未来结果的恐惧和焦虑,这种内耗源于我们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导致行动力不足的两大底层原因,一个是难以开始做,另一个是难以坚持做。一件事难以开始做,很可能是因为你有精神压力,或者说完美主义,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此时你可以做另外一件更轻松的事。
例如回到家里,只要你打开书包,拿出卷子,一旦完成前面两三道题,你就能进入学习状态。
但你到家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先找手机,瘫在沙发上,想着先放松一下,看半个小时,然后开始学习。一不小心,刷手机刷了两个小时,想想今天算了,明天再努力吧,到了晚上睡觉之前,又会因为刚刚的行为陷入到无比的自责中。
其实这个不难解决,就是在正事上找最轻松的一件小事情做起来,而且不要在意是否半途而废。
当你做了第一道题,当你看了头两页书,你会感觉还不错、还可以,如果后面有一道题不会,让你很烦,不想再继续做下去了,你就先放一放,依然找一些容易有进展的事情做,只要你坚持做下去,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我很喜欢一句话:很多时候我们高估了自己一天里能做的事情,我们也经常低估自己在一年里能做的事情。。
很多人觉得自己会半途而废,其实很大概率是因为你没有具体的小目标,你心中只有一个大目标,就是考完高考就能上岸。
但是眼前做的这张卷子和你的终极目标关联性太小,你内心知道就算不做这张卷子,对高考也没有多大影响,做了又能怎么样呢?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大目标无限地细分,细分到可以够得到的各种小目标,比如把高考成功变成一个具体的分数段,然后无限细分下去,到某一层级就是学会某种题型。
例如今天要做的这张卷子,目标就是检查自己对某种题型的掌握程度,当你遇到第5题卡壳的时候,你应该开心,因为这就是你今天要完成的小目标。
把眼前的这一道题通过上网查阅,或者问老师、同学,研究出答案,把它的逻辑和难点搞懂,然后不要着急做下一道题,而是多找几道同类型的题去做。
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带着具体的小目标去做,比如我在做公众号的时候,我会拆分成几个小目标,第一个小目标是日更,第二个小目标是800-1000字,第三个小目标是如何有一个好的开头,第四个小目标是怎么分三部分拆解主题,第五个小目标是起个好的标题,第六个小目标是找一张喜欢的图片。
一旦把大目标拆分成各种小目标,你就可以盯着这些小目标,把它们当成你要完成的下一步,然后一步一步往前走,让每一个小目标都唾手可得,这样你就永远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也就可以避免内耗。
第二种让人头疼的内耗来自于人际关系,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遇到过。
我希望你先思考几个问题,虽然这些问题有点残忍,但可能真救你于水火之中:第一,有谁值得你用一辈子的生命去讨好和取悦吗?第二,你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干什么的?第三,如果你今天突然离去,你觉得你对他人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先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也不要觉得这些问题很虚无缥缈或不会马上发生。
人本来就是自私的,以自己为中心,先让自己开心,才能更好地管别人或者帮助别人。正如曹操所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句话听上去很不是人话,但你来这世界走一遭,自己的体验才是最重要的。
你要从心底里开始远离所有消耗你的人,可能是喜欢对你评头论足的老师,可能是一天到晚凡尔赛的同学,也可能是打压你一切天马行空想法的父母,他们在对待你的时候可能的确有为你好的考虑,但也制造了你的诸多焦虑和无奈。
那你也可以自私一点,这不是教你叛逆,而是让你适当剥离外界对你的约束和影响,让你能够专注到自己身上。
你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做什么,都一定会有人不喜欢,都一定会有人讨厌,可能你只是站在那里,就有一些人觉得不爽。
如果一个人想要让所有人都喜欢,那他一定活得很委屈,他得去满足所有人的愿望、所有人的期待,这得多累啊。
你甚至可以想:“你让我不爽,我为什么还要顾及你的感受?你只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过客而已。我就是这样的人,你爱咋咋地。”
有些时候你被人讨厌,才说明你活出了你自己,当你彻底接受别人会讨厌你这件事情的时候,你就彻底自由了。
因为只有当你完全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时,才可能真正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彻底发挥自己的潜力。而且讨厌你的人的数量跟你的好坏没有关系,它跟你的影响力大小是成正比的,你的影响力越大,你的实力越强,讨厌你的人就越多。
你想想那些明星、富豪甚至政治家,看不惯他们的人多了去了,但是影响到人家的成功了吗?并没有!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
所以不要在人际关系中消耗太多的精力,最后耽误的只有你自己。
第三种内耗来自于和别人的对比。
你往往太瞧得起别人,太瞧不起自己,你的潜意识里认为别人都比你好,把自己的心态位置放得很低,认为别人都是高高在上的,觉得自己身边的人都很优秀,很努力,然后你就会非常焦虑。
一旦陷入这种焦虑中,没有行动力的人靠自己是出不来的,而没有行动力会让你更加焦虑,因为没有结果就更不能证明自己能行。
不要拿自己的劣势和别人精心呈现出来的优势做比较,你要知道绝大多数人在实际中过着毛坯人生,而在朋友圈里给你呈现精装修的一面。
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拿自己很有优质的一面来评价那些恰恰在此处失败的人,这样他们就能提高自己的优越感。
你要做什么?要么把你的欲望和你的能力相妥协,要么就提高你的能力去匹配自己的欲望,把你内在的弱者思维更换成强者思维。
大和小是相对的,你认为自己小了,别人和困难就自然而然变大了,而你让自己的心力和能量变大了,他们自然就变小了。
不要害怕精神内耗,其实根本没什么,换个角度来看,其实它也是一种积极的信号,无非是告诉你困难在哪里。只有遇到困难并解决它,你才能够前进。
内耗是一定会存在的,我现在也依然面对着新的内耗,我知道只要人生存在就一定会有内耗,除非我的生命走到了尽头,所以没必要把它看得有多么恐怖。
我很真诚地告诉大家,如果你真的处于内耗中走不出来,不妨把它说出来,和你的朋友倾诉一下,千万不要憋着,因为说出来真的会好很多,甚至你可以直接在这篇文章的评论区里,把你的烦恼说出来,你就当把它从你内心踢出去了。
最后,把曾国藩的十六字箴言送给你,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