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海:荒岭中那174座坟茔

自然与社会 2025-02-06 15:17:13

引子

#本文摘自《皖东文史》第三辑(1998年12月),作者高立海,原标题《荒岭中那174座坟茔》

正文

我不知道,世界上是否还有第二个同它一样有174座坟茔组成的无名烈士墓群。1995年深秋的一天,当我见到它的时候,就不禁在心中发问:这么多无名烈士墓中究竟埋藏了多少英魂?原来这些烈士都是有名有姓的,那么又为何变成了“无名”?他们又是牺牲于什么样的战斗?

心中装着这一个个何号,我先后五、六次来到位于安徽省定远县观寺乡马厂村王小庙新四军无名烈士基群,实地采访10多位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的新四军老战士和数十位游击队员、驻地老百姓,从而揭开这个已近半个世纪的谜,以及新四军二师一段极其悲壮的历史之谜。

174座坟茔中的700多位无名烈士

王小庙无名烈士墓群,座落在革命老区安徽省定远县观寺乡马厂村王小庙东北方向,共有174座坟茔,占地10.6亩。据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秘书长马洪武教授和有关部门考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全国最大的新四军无名烈士墓群。

硝烟虽然远去,但是半个世纪前那段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本鬼子、伪军、国民党顽固派进行的英雄顽强的战斗图画,仿佛又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1937年,中国共产党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同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将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8省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政治委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1月20中共中央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副主任。部队扩编为7个师,将活动于准南以南、长江以北、津浦路两侧地区的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及江北游击纵队编为第二师。张云逸兼师长、郑位三任政治委员,罗炳辉任副师长,周骏鸣任参谋长,郭述申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四、五、六旅和津浦路东、路西两个联防司令部,全师共1.8万余人。

新四军老战士、原南京军区政委,现任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第一副会长傅奎清将军说,定远地区,是我抗日战争中长期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是淮南路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区,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许多著名的战役战斗都发生在这里。当年,抗日劲旅之一的新四军二师与淮南地区的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同日伪军和顽军进行大小战斗3000多次,其中粉碎日伪军数千以上规模的“扫荡”和进犯多达20多次。但是,我们也付出了大的代价,伤亡2万多人,牺牲县团级以上干部10余人。为创建、巩固和发展准南抗日根据地(我党领导开创的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当时在新四军一师六旅卫生部任部长,离休前任云南省卫生厅厅长的郭光华老人(现退休,住在昆明市)回忆:“新四军二师在淮南抗日根据地几乎所有的战斗,我都参加了,王小庙无名烈士墓群,可以说是淮南抗日根据地因伤后不治而死亡的烈士最集中的地方,仅在定远县占鸡岗战斗因重伤不治就牺牲了100多位同志,黄瞳庙战斗是一万对一万人的战斗,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我担任总医院院长,下设3个分院,仅伤员就有2000多,重伤员抬到卫生所无法治疗而牺牲的人数,我记得约600人,两次重大战斗重伤后牺性的人有700多位同志,这些同志都埋藏在小王庙。时间是1942年至1945年间。”据当时在二师卫生部一分院当卫生员,现已退休在家的郭凯英、杨继枫两位老人回忆(两人均在定远县观寺医院),那时候的战斗十分艰苦残酷,经常有重伤员被拾到新四军二师设在王小庙的医院治疗。由于皖东根据地长期遭到敌人封锁,医院买不到药,医疗设备十分简陋,药物奇缺,许多重伤员得不到及时抢救治疗而悲惨地牺牲。

伤员们牺牲后,便由当地叫做“杠子队”(专门负责抬遗体、掩埋烈士的人)的老百姓抬到附近的王小庙村北侧的一片荒岭上掩埋,总共有174座土坟。

花开花谢,春去春回。半个世纪以来,这174座坟茔默默地沐浴着明媚灿烂的阳光,经受着风霜雪雨。土坟上的草青了又枯,枯了又绿。

有名烈士缘何变成了“无名”

起初,这174座坟茔中安睡的700多位烈士都是有名有姓的那么后来缘何变成了“无名”?我们寻访一个个当年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的新四军老战士以及当地上了年岁的老百姓。

当时,曾在二师先后担任连指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长、五旅政治部组织科长等职的原南京军区政委傅奎清将军回忆道,那时候,我们部队从红军时期传下来一个优良传统,叫做“活着不丢枪,死了不丢尸”对多位烈士尽管没有钱买棺材,但却寻来席子埋藏。那时候战事吃紧,一些团以上的干部牺牲后,师里有记载,一般干部和战士牺牲后,不好向家里通知,因为不少官兵家乡都在敌占区,根本不能通知。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烈士牺牲后,家里得不到消息。若是通知了,被日伪军、国民党反动派知道后,全家人性命都难保。王小庙地下长眠的700多位无名烈士原来都是有名有姓的。当时在每位烈士基前竖一块木牌,上写有姓名、部队番号及其职务。新四军撤走后,由于日寇的扫荡,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及长久的自然风化,墓前的木牌不见了。当时在二师卫生部任护理员的郭凯英清楚地回忆道:官兵牺牲后,是干部的给一口棺木,开始时不论干部战士人人都有,牺牲人多了,无法做棺木,就挖一个坑穴放一个遗体。这些烈士被抬到医院治疗时都有姓名、部队番号和职务。当时为烈士做棺木和标牌的木匠,现在定远县观寺乡马厂村官塘刘小队的农民、80多岁的老大爷刘忠朴每每讲到那段经历,都饱含深情地说:“那些棺木大都是白杨树、槐树、椿树等树木做成的,烈士基前插的标牌有尺把长,5厘米左右宽,上面写有烈士姓名、部队番号及职务。”起初这些基地和标牌也都保存较好。据时任定远县藕塘区委书记郑福云(70岁,在定远县交通局长岗位上离休)回忆,1963年冬,他检查工作路过王小庙无名烈士基群,发现一些坟冢被平掉种上庄稼,非常痛心,当即责成限期重修。1964年清明节,王小庙所在村的党支部书记郑福保(在观寺食品公司主任岗位上退休,现住在观寺乡政府),带领党团员、生产队干部170多人到墓群添土修坟。杨文秀是1940年参加新四军,当过交通员,参加过攻打王子城、大塘越等多次战斗。战斗中负伤曾住在一分所。如今杨大爷的家离王小庙无名烈士墓群只有四、五百米。杨大爷守墓30年,他说:“烈士死后尸体一般都是由村里壮汉组成的‘杠子队’抬走安葬的。墓前插一个木头做成的小牌子,牌子有尺把长,由于被日寇扫荡,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加之长久的风化,所以牌子早不见了,不可能知道他们的名字了。”结果导致了又一项共和国之最——全国最大的新四军无名烈士墓群。

镌刻在人民心中的丰碑

悠悠岁月。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是那个时代的精神没有成为过去,也不该成为过去。王小庙新四军无名烈士用鲜血染红的旗帜,永远在人民心中飘扬;他们那视死如归,不屈不挠的英勇气慨,永远值得人民群众学习敬慕;他们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赴汤蹈火,牺牲后连姓名都未留下的无私奉献精神,永远值得后人继承和发扬。

在王小庙无名烈士墓群东边的不远处,一条不宽的池河,四季水流潺潺,仿佛是王小庙英灵在向人们诉说,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们,在永远纪念、缅怀他们。

当滁州市和定远县决定把王小庙无名烈士墓群作为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消息传出后,群众拍手称赞:“为无名烈士修墓立碑,教育后代,我们打心眼里拥护!”

乡里要重新修一条通往无名烈士墓群砂石道路,需占江德增、霍如平等9户农家的粮田,户主们深情地说:“别说占我们每家几分地,就是占再多,我们也没有啥想法.修好路,让更多人去祭奠英雄,这是天大的好事情啊!”70多岁的江世新大爷对乡里领导说:“当年我家就抚养过新四军伤员,我也参加过‘杠子队”,抢救过新四军伤员,如今我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却牺牲了,连个名字也没有留下来啊。现在上面要在这里修碑作纪念,我听了心窝里热乎乎的,别说占我家几分地,就是占几亩地,我也心甘情愿啊!”在二郎村以过日子惜地如金而出名的村民霍开峰,得悉修路要占自家地,连眉头都没皱一下,果断地说:“这是功德无量的好事,占多少地都可以。”开工修路那天,二郎、马厂两个村的干部一声吆喝,成群结对的人上了工地参加义务劳动.

一颗颗滚烫的心,一片片至爱的情,许多人都牵挂着、关注着这700多位无名烈士的基地。家往江苏省六合县的新四军老战士谢瑞祥从报纸上得知兴建无名烈士陵园,满怀激情地给滁州军分区领导写信并随信寄来100元钱,请军分区领导交给观寺乡政府作为建纪念碑出一点微薄之力。滁州军分区的官兵听说王小庙无名烈士基群搞建设,从大校军宫到列兵都踊跃捐款,…上午就捐款7575.7元。市政协主席胡成功捐款500元,安徽省人大代表、观寺乡卫生院长李志波,观寺工经委副主任杨柏常等10多人,每人捐款100元,用于建设;当年在王小庙战斗过的退休干部杨继枫、郭凯英从退休费中拿出50元钱。滁州市和定远县的机关和乡镇,踊跃捐款,多则万元,少则千元。安徽省省直机关工委捐款1万元;安徽省委组织部捐款2万元;一些新四军老战士及其子女慷慨解囊;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不仅捐款5000元,还带来有江主席题写片名的《铁的新四军》光盘及有关资料。据观寺乡党委书记杨加华介绍,仅今年清明节和国庆节就收到捐款20多万元。截至1998年10月中旬,已收到捐款50余万元。

一言一行都是爱。在社会各界的关怀帮助下,如今这里已修好了 4.5公里的砂石路;路两边栽上了长青树2000多棵;乡里新扩5亩土地,拉上了一人多高的围墙。定远县民政局长陈传林给我们介绍,截至目前,县、乡共筹40多万元,社会各界捐款50多万元用于墓建设,一座象征174座坟茔的17.4米高的纪念碑已于1998年10月1日竣工,并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供后人缅怀祭莫。同时,由安徽电视台投资,根据王小庙无名烈士墓群发生的故事拍摄的60分钟电视纪录片《52年的寻找》,已在中央电视台和安徽电视台播放。观寺乡党委办公室主任张延春告诉笔者,如今每隔几天,就有外地同志来到墓群祭奠英灵,他们中有当年在这儿战斗过的新四军老战士,也有大中小学生、现役军人、民兵预备役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

无名烈士陵园建设引起高层领导重视

郁达夫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怜可悲的,而一个有了英雄又不去敬重的民族,则是毫无希望的奴隶之邦。

历史就是历史,不能忘记也不该忘记。王小庙新四军无名烈土墓群建设引起中央和省市领导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办公厅主任曾庆红看了今年的第274期《国内动态》关于王小庙无名烈士基群的情况反映后作出重要指示:一定要保护好建设好烈士墓群;原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指示有关部门要重视做好王小庙无名烈士基群的规划、建设和保护工作;安徽省政府副省长杨多良指示:“请民政厅会同省党史办并滁州市、定远县共同做好无名烈士墓群的规划、建设、保护工作,并充分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并亲临王小庙指导陵园建设;新四军老战士廖成美将军特地委托原安徽省副省长胡坦到墓地敬献花圈表示缅怀;原南京军区政委,七届人大常委傅奎清将军顾近80岁高龄,风尘仆仆地到王小庙参加无名烈士纪念碑落成典礼。

安息吧,王小庙新四军无名烈士们,请你们放心,你们伟大的无私奉献精神,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力量之源。你们理想、信念、热血和追求的红旗,将高高飘扬,直到永远。你们的丰功伟绩,人民将永远镌刻在心中。

(作者系滁州军分区政治部于事)

资料来源:

《皖东文史》第三辑(1998年12月)

1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