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台车长超4.7米、轴距2.82米的B级轿车,把高阶智驾门槛拉到10万以内时,整个市场都该重新思考“性价比”的定义了。比亚迪秦L DM-i智驾版以9.98万起的售价,带着全系标配的“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系统,向市场投下一枚深水炸弹——曾经遥不可及的智能驾驶,如今成了触手可及的标配。
秦L DM-i智驾版延续了比亚迪家族式设计语言,封闭式前脸搭配贯穿式镀铬饰条,“龙颜美学”的简洁与科技感在纯电车型上得到了更极致的表达。车身侧面线条流畅,半隐藏式门把手和底部黑色装饰条,既降低风阻又增添运动气息。值得关注的是,虽然车长比秦PLUS EV短了75mm,但得益于e平台3.0 Evo的优化,轴距反而达到2820mm,后排膝部空间轻松超过两拳,彻底告别“小板凳”体验。
内饰上,秦L DM-i智驾版玩了一把“减法艺术”:怀挡设计取代传统挡杆,中控区域腾出双层储物空间,8.8英寸液晶仪表+15.6英寸旋转大屏的组合,配合DiLink 100系统,操作逻辑如同“安卓平板”般直观。更惊喜的是,冷暖冰箱的加入,让这台10万级家轿瞬间有了“移动客厅”的既视感。
“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的标配,是秦L DM-i智驾版的核心杀手锏。 全车搭载29颗传感器,支持无图高快领航、自动泊车、代客泊车等功能。实际体验中,车辆在高架匝道汇入、大曲率弯道等场景下,方向修正细腻,变道策略果断,甚至能主动避让相邻车道的大货车。对于新手司机而言,手机遥控泊车和“一键脱困”功能,堪称狭窄车位的救命神器。
“以前选智驾得加钱,现在买比亚迪等于白送。”
与Momenta联合开发的这套系统,硬件成本虽未公开,但参考行业标准,光是5R12V的传感器配置,价值就远超万元。而比亚迪直接将智驾下放到10万级市场,无异于掀翻了行业的“价格底牌”。
秦L DM-i智驾版提供110kW和160kW两种电机版本,CLTC续航470km/545km的数据不算惊艳,但e平台3.0 Evo的智能升压快充技术扳回一局:10%-80%电量仅需25分钟,一杯咖啡的时间即可“续命”300km。对比同价位竞品,这样的补能效率堪称“快充天花板”。
驾驶体验上,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独立悬架,让车身在颠簸路面依然保持稳定,转向虚位控制得当,动力输出线性,整体调校明显偏向家用舒适性。不过,160kW电机版本的零百加速仅为7.2秒,性能党或许会觉得不够刺激。
四、市场博弈:秦L DM-i智驾版动了谁的蛋糕?横向对比同级竞品,秦L DM-i智驾版的优势与短板同样鲜明:- 优势项:智驾标配、空间利用率、快充速度、底盘配置;- 短板项:续航里程、电机功率、极速表现(最高170km/h)。
例如,小鹏MONA M03以620km长续航和更高功率电机见长,但智驾仅支持基础L2功能;零跑C01虽然价格相近,却缺少代客泊车等高阶能力。显然,比亚迪用“智驾普惠”换“性能妥协”的策略,精准击中了家庭用户的痛点——毕竟,多数人更在意“每天用得上”的智能体验,而非“偶尔飙一把”的推背感。
五、行业趋势:智驾普及将重塑市场格局比亚迪此次将智驾覆盖从海鸥到仰望的全系车型,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智能驾驶不再是高端车的专属标签,而是未来汽车的“基础配置”。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L2级智驾渗透率已突破40%,而秦L DM-i智驾版的入场,或将推动这一数字在2024年突破60%。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智驾内卷”将倒逼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当轩逸、朗逸们还在纠结是否标配CarPlay时,比亚迪已经用“冰箱彩电大沙发+全场景智驾”的组合拳,重新定义了10万级轿车的价值标准。
结语:秦L DM-i智驾版的出现,不仅是一款车的胜利,更是一场行业变革的序曲。它用9.98万的价格证明:智能驾驶可以不高冷,技术普惠并非伪命题。当消费者用“油车预算”买到“电车体验+智驾能力”时,属于燃油车的黄昏,或许真的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