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洛登基,后妈立马送上8个漂亮宫女,一病不起

常思勇 2025-03-22 14:12:19

1620年有那么一天,明朝皇宫里头可真是炸了锅。朱常洛这家伙,苦熬苦等了整整29年,皇太子这帽子一戴就是快三十年,这回可算是熬出头,坐上了那把龙椅,当上了皇上。他屁股还没在龙椅上坐热乎呢,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浪给拽进了历史的深水里头。这事儿吧,还得从郑贵妃那儿说起,她一口气给送了八个如花似玉的小宫女过来。朱常洛一看,眼睛都亮了,那叫一个欣喜若狂,立马就沉浸在了温柔乡里。可谁承想,乐极生悲啊,没多久他就感觉身子骨不对劲,一病不起了。这下宫里可炸了锅,慌忙不迭地招来了御医,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迟来的皇位】朱常洛,这家伙在明朝皇帝界可是出了名的“短跑冠军”,皇位还没坐热乎,29天就匆匆谢幕了。没错,他就是那位史上在位时间超短的皇帝之一。

老爸是大明王朝那位响当当的明神宗朱翊钧,老妈呢,嘿,就是宫里头一个不起眼的宫女,姓王。她可不是皇上天天挂嘴边的那个心头好,完全是赶鸭子上架,就那么一次巧合,跟皇上同了房,结果就怀上了我这位老兄——朱常洛。老妈的身份那可是他在皇宫里头地位的敲门砖。身为一个“草根太子”,他既没有得到老爸的半点宠爱,也没法跟那些贵妃的宝贝儿子一样,天天泡在蜜罐子里头。朱常洛7岁那年,因为实在找不出更合适的人选,他就被赶鸭子上架,当上了太子。不过,这太子之位可不是什么香饽饽——明神宗对这个大儿子,那是一点也不感冒。

郑贵妃和她儿子朱常洵那可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啊。皇上朱翊钧脑袋一热,还真琢磨过要把太子朱常洛给踹下来,换上他家朱常洵当未来的皇上呢。这个决策可把朝臣们给惹毛了,一个个跳出来反对。那些文官大佬们觉得,抛弃老大,立个小娃娃当继承人,这不是在挖国家的墙角嘛!所以他们毫不客气地,直接给皇帝的那个离奇念头亮了个大红叉。朱翊钧没办法,只能向朝廷的压力低头,朱常洛的太子宝座这才算是坐稳了。不过,这家伙以后的日子可不好过,得在老爸的冷淡态度和朝廷那些大佬的争斗里,小心翼翼地找活路。

这段时间,朱常洛过得那叫一个窝火。他心里明镜似的,明白自己没法指着老爹的宠爱过日子,只能咬牙憋着,靠忍字诀混下去。他做起事来那叫一个认真,简直挑不出半点毛病,而且态度谦虚得要命,见人都是客客气气的,生怕哪个小动作惹得老爹不高兴,或者被那个郑贵妃逮到啥小辫子。人生的头等大事,说白了就是盼着老爹归天,自己能稳稳当当地坐上那把龙椅。1620年夏天那会儿,7月份,皇上朱翊钧身子骨儿不行了,一蹬腿儿走了。这下可好,太子朱常洛算是熬出头了,他终于坐上了那把龙椅,成了新皇上。

这一天,他披上了金光闪闪的龙袍,在一大群文臣武将的磕头跪拜中,一本正经地回了个礼,就这样,大明王朝的第十四把交椅,明光宗这个头衔,稳稳当当落到了他头上。不过,坐上这皇位可真是费了老鼻子劲,可他压根儿没捞着喘口气。打从戴上那皇冠开始,他就直接被拽进了一个更大的乱摊子里。

【郑贵妃的“后招”】朱常洛一坐上龙椅,按说该是稳稳当当享福,当个逍遥皇帝的时候了。可谁承想,这位老兄的皇位之路,那简直是比走钢丝还刺激,复杂得不是一星半点。他那位继母郑贵妃,在后宫里还是威风凛凛,手底下笼络着一大票人呢。

尽管自家宝贝儿子朱常洵已经跟皇位说了拜拜,可她心里那股子劲儿,愣是不想就这么默默无闻地退场。郑贵妃出手了,她有自己的一套法子。瞧着朱常洛那身子骨弱得跟柳条似的,性格又绵软得像面团,硬来肯定不是明智之举。于是乎,她就琢磨着上演一出“温柔陷阱”。刚坐上龙椅没几天,她就自己动手,挑了八个宫女往朱常洛的卧室送。这八位小姑娘,个个都是她一眼相中的,长得那叫一个水灵,也就十六七岁的样子,花儿一样的年纪。

她们里头,有的原本是精挑细选的秀女,身材那叫一个曲线玲珑;有的呢,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满身都是文艺范儿。最关键的是,这些人被训练得特别会“逗乐”皇上,眼睛跟明镜似的,一看皇上的脸色就知道该咋整。那些宫女被领进寝宫的时候,朱常洛心里头那是一点拒绝的念头都没有。他从小过得那叫一个憋屈,老爹不疼,后妈不爱,哪见过这种莺莺燕燕围一圈的场面?就在那会儿,他刚刚坐上龙椅没多久,心里头那个激动劲儿,别提多带劲了。一瞅见那些个貌美如花的女子,他简直是掉进了温柔乡里,拔不出腿来啦。

据说在江湖传言里,朱常洛那阵子跟夜猫子似的,连着好几个晚上都不带合眼的,一门心思扎进了酒池肉林。他对那些宫女们的宠爱,简直是走火入魔了,朝廷大事都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就连自个儿身子骨弱得跟竹竿似的,都给忘得一干二净。他那皇宫里头,灯火通明一整夜,笑声、聊天声此起彼伏,简直就像是个嗨翻天的派对现场。这样的日子眨眼就过去了。才几天功夫,朱常洛的身体就闹起了别扭。他感到累得不行,浑身不自在,简直是从没这么难受过。头开始晕乎乎的,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头,憋得慌,就连抬腿走两步都像是在爬山一样费劲。

他觉得这只是个小毛病,压根没想着找御医瞧瞧,硬是挺着继续他那离谱的日子,逍遥自在。有那么一个晚上,朱常洛猛地一下栽倒在床上,浑身直冒冷汗,手脚凉得跟冰块似的,连囫囵话都蹦不出来了。宫女们一看这架势,吓得魂儿都快没了,赶紧火急火燎地去请御医来瞧瞧是咋回事儿。经过一番仔细瞧看,大夫断定朱常洛那身子骨的问题可不是简单的虚弱能概括的。他啊,八成是因为长时间玩得太嗨,把身体给掏空了。再加上可能肚子里积了点食,又让寒气给钻了空子,这一连串的事儿加一块儿,身体就垮了。

此刻的他,简直是被榨干了最后一丝劲儿。尽管灌下去不少调养身体的药水,可那效果嘛,简直就像往沙漠里撒了把水,没啥用。就在那会儿,太监崔文升冷不丁地冒出个奇招——想给皇上来点泻药,清清肚子里的存货。

【红丸救驾,皇帝复又病危】太医们一个个缩头缩脑,不敢随便开方子,可崔文升这家伙却一拍大腿,硬气地决定了,让人火速弄来大黄和芒硝,搅拌成猛烈的泻药,直接往皇上嘴边送。

这药劲可真够猛的!朱常洛那天晚上拉肚子拉得停不下来,拉了得有十好几趟,整个人很快就跟被榨干了似的,虚弱得连胳膊都抬不起来了。到了第二天,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皇帝这病,简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越来越重了。皇宫里头乱糟糟的,跟炸了锅似的。就在这时候,鸿胪寺的一个小官儿,李可灼,他跳出来说:“嘿,我这儿有颗神药,能救皇上!”这颗药丸子是由老辈儿的土法炼丹高手鼓捣出来的,具体啥材料配的,没人知道。它外表红彤彤的,特别显眼,大伙儿都管它叫“红蛋蛋”。

关于这粒药的真正疗效,大伙儿心里都没个准儿。那些御医们一个个跳出来反对,说啥皇帝老爷子这身子骨都快散架了,再乱吃这种成分都搞不清的药丸,那不是往火坑里跳嘛,风险大得很!然而,李可灼拍着胸脯,一脸坚定地说:“皇上这病可不轻啊,说不定这就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呢!”大臣们琢磨来琢磨去,最后心一横,决定让朱常洛搏一搏。吃了那颗红色小药丸后,效果简直棒呆了!他整个人立马精神焕发,竟然能一骨碌坐起来,大口大口地享用美食了。

宫里头传来大好消息:“皇上这回有戏了!”一听这话,文武大臣们心里的大石头算是落了地,一个个轻松了不少。后宫里头呢,也重新热闹起来,笑声、说话声,啥都有,又恢复了往日的欢乐气氛。然而,乐极生悲的事儿来得太快。到了第二天,朱常洛的身体状况突然变得糟糕透顶。这回,他连开口说话的劲儿都使不上了,只能完全躺在床上,动弹不得。红丸子确实让他溜达了一圈“回光返照”的地界,但可惜啊,没能把他的病根儿给拔掉。那些个御医和太监们,一个个跟霜打的茄子似的,全没了主意。整个皇宫里头,弥漫着一股子说不出的霉味儿,让人心里直发憷。

八月三十号晚上,朱常洛突然胸口疼得要命,就这么走了。他这一蹬腿儿,可比当皇上那会儿闹得欢腾多了,整个场面乱成了一锅粥。皇帝归天的消息瞬间传遍了朝廷,大伙儿都惊呆了。这家伙,才坐上龙椅29天,就在皇宫里头咽了气,创造了明朝最短皇帝在位纪录。皇上究竟是怎么驾崩的,这事儿在宫里头可炸开了锅,大家伙儿议论纷纷。不少当官的,都一股脑儿地把责任往太监崔文升和鸿胪寺的小头头李可灼身上推。

大伙都觉得,皇帝之所以一命呜呼,崔文升那泻药和李可灼的红丸得背个大锅。文官大佬们纷纷跳出来,指责李可灼:“那颗红丸子来路不正,皇上吃了后病情跟坐过山车似的,这不是拿皇上的命开玩笑嘛!”崔文升这回可真是栽了大跟头,被一顿狠批:“他给皇上整的那泻药,简直就是把皇上往虚弱里带,这不是明摆着误诊加乱治嘛!”

东林党和阉党这回又掐上了,斗得热火朝天。东林党那帮人非要搞个“红丸案”大审查,想把涉案的家伙们都绳之以法;阉党呢,死活要给太监和李可灼撑腰,各种辩解不绝于耳。两边那是你来我往,吵得是天翻地覆,谁也不让谁。最后,李可灼被发配边疆,崔文升呢,也被一脚踹到了南京。红丸案这事儿,可没那么容易就消停了。说起朱常洛到底是怎么走的,朝廷那边一直没个准话。

新的风波已经在暗地里冒泡了。他一走,权力的大旗就换了个手举,15岁的朱由校,也就是明熹宗,就这么坐上了明朝皇帝的宝座。这位年轻皇上坐龙椅那会儿,宫里头的争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简直就是明王朝崩溃大戏的开胃菜,悄无声息地就登台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