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闭关修炼”看《哪吒3》的创作困境:没有退路的突围之战

如意追剧 2025-02-21 17:43:17
从“闭关修炼”看《哪吒3》的创作困境:没有退路的突围之战

深夜,灯光昏黄的房间里,一位年轻的动画师揉了揉酸涩的眼睛,桌子上散落着画满哪吒各种表情的草稿纸,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闪烁着幽蓝的光芒。他叹了口气,又拿起一支笔,在草稿纸上涂涂改改。窗外,城市早已沉睡,只有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汽车的鸣笛声。这是《哪吒3》创作团队的日常,也是中国动画人追梦路上的一个缩影。他们背负着亿万观众的期待,在技术、叙事和市场的重重压力下,进行着一场没有退路的突围之战。

中国动画的特效技术,这些年像坐火箭一样,进步飞快。从过去简单的线条动画,到现在《哪吒》系列里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炫酷场景,简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平心而论,咱们和国际顶尖水平还是有点差距,尤其是一些细节处理上,比如海水流动、人物互动这些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就拿《哪吒2》来说,那海底炼狱的铁链子,团队整整花了一年时间才做出来那种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感觉。还有两军交战的场面,两个亿的角色各自运动,那渲染测试就搞了一年半!这些特效虽然看着过瘾,但也把技术门槛抬得老高,给《哪吒3》的制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说到《哪吒3》,技术上的难题还真不少。海水怎么动得更真实,角色之间怎么互动得更自然,还有怎么和外国团队更好地合作,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难题。还好现在有了AI技术,可以帮忙做一些动态捕捉和渲染的工作,能省不少时间和精力。当然,光靠技术还不够,还得有人才。现在动画行业最缺的就是高端人才,所以和高校合作培养人才,也是一条必经之路。不过,特效这东西,也不能一味追求炫酷,还得为故事服务,不能喧宾夺主,让观众觉得眼花缭乱,却抓不住故事的重点。咱们得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但更重要的是走自己的路,做出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特效。

从单部作品到系列宇宙,这可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得把整个故事框架搭好,人物关系理顺,才能让观众看得明白,看得过瘾。封神榜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怎么把它讲出新意,怎么把那么多神仙妖怪都安排得明明白白,这可是个大难题。哪吒从一个叛逆少年变成救世英雄,这个转变过程得合情合理,不能让观众觉得突兀。还有,封神大战那么多神仙妖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怎么把这些故事都串起来,又不能让主线剧情跑偏,这需要很强的叙事功底。而且,还得在传统神话的基础上,融入一些现代的价值观,让现在的年轻人也能看得懂,看得有共鸣。不能光顾着炫技,故事讲不好,观众一样不买账。就像导演自己说的,“挖坑容易填坑难”,《哪吒3》得把之前挖的坑填上,还得挖新的坑,这120分钟的电影,真是分分钟都是挑战。

《哪吒2》125亿的票房,让大家对《哪吒3》充满了期待,但也给创作团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投资方希望尽快上映,观众又希望保持高质量,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之前网上出现了不少假冒账号,还有一些过度商业化的合作,这些都对创作团队造成了一定的干扰。之前《哪吒3》的上映时间一改再改,也反映出团队在市场压力和创作追求之间的纠结。中国动画还没形成像迪士尼那样的标准化生产体系,这也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面对这些挑战,创作团队选择“闭关修炼”,其实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在技术方面,他们组建了上千人的特效攻坚组,还引入了AI技术来辅助制作。在叙事方面,他们建立了“神话数据库”,把封神榜里的人物关系都梳理了一遍。在产业方面,他们和高校合作,培养动画人才,解决人才断层的问题。他们深知,动画创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

《哪吒3》的创作之路,也是中国动画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从“现象级爆款”到“可持续工业”,中国动画正在经历一个成长的过程。“闭关”不是逃避,而是为了更好地积蓄力量,在技术、叙事和产业生态方面实现全面突破。如果团队能够保持这种“死磕”精神,并在流程管理、IP衍生等方面不断创新,这场“没有退路的战争”最终将为中国动画带来质的飞跃。观众也需要给创作者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因为真正的经典之作,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一个明亮的教室里,一群年轻的动画师围坐在电脑前,他们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他们正在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着中国动画的未来,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