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节朗大捷:解放军两天消灭印军1897人,中央电报嘉奖,马上收回

正观历 2024-09-21 18:22:32

1962年,面对不断骚扰我方边境的印军,中央军委下定决心,向印军发起反击!老虎不发威,他拿我们当病猫!即便是匆匆备战,解放军仍然在1962年的那场战斗中表现优异,尤其是在克节朗战斗中,解放军大获全胜,还获得了中央军委的表彰。

一、克节朗战役打响

克节朗战役结束后,参战部队立即将战斗情况上报。中央军委在得知前线的情况后,立即发来了嘉奖电,随即又马上撤回了嘉奖电。这样的情况在中央的通知中可是非常少见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1962年对印度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克节朗地区作为双方边境交界线上西段地区的重要阵地,第一场反击战役,中央十分关注。

当时解放军派出张国华和丁盛指挥作战。但印军呢?印军原计划派印度陆军第33军的辛格将军作战,但是辛格斗志已经被解放军打垮了,认为印军和解放军作战必败无疑。无奈之下,印军派出另外一个没有真材实料的“关系户”指挥印军作战。

虽然当时印军这个“关系户”指挥官名义上是个将军,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真材实料,只会夸夸其谈,所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印军会失败!

克节朗战役是1962年中国对印度自卫反击作战的第一战,我们为什么会选择在这里和印军交火呢?并不只是因为双方恰好在这里相遇,而是我方精心选择的结果。

第一,解放军向印度发动自卫反击作战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一场大的战斗让印军见识到我们真正的厉害,让他们了解到我们的实力,也是为了通过这样一场大规模的战斗消耗印度武装部队的有生战斗力量。先前的战斗主要就是清除印军哨所据点,只是一些小规模的战斗,无法实现我们“教训印军”的目标。

第二,解放军已经基本上将印军在我方境内的领土全部清除,只剩下克节朗地区了,如果继续在其他地方作战的话,就违背了我们“不以武力解决领土争端”的原则。而克节朗地区是我们的领土,在这里和印军作战,就不算是以武力解决领土争端,更不是发动战争,而是反侵略战争,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和印军交火。

克节朗河谷地区是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谷,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期间分布有大小草场68个,是中国西藏百姓重要的夏季牧场。这样一块宝地犹如“宝玉”镶嵌在青藏高原之上,印军在这里投入了大量兵力,要同解放军比个高低。

印军派出了王牌部队在克节朗地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作战,甚至还出动了步兵、炮兵、工程兵等多个兵种,但他们面对的是解放军,有可能取胜吗?根本不可能!陆军天花板不是吹出来的,是一步步打出来的!

二、印军派出主力部队,准备充分

印军在克节朗地区的部署较为分散,几乎都是以连或加强连为一个作战单位进行分散安排的。印军陆军第7旅的旁遮普联队被安排在扯果布和邦岗丁一带,拉其普特联队、旁遮普联队和阿萨姆步兵第5营被安排在卡龙和羌登一带,第9廓尔喀联队第一营被安排在绒布丢、色兄朗沟一带。第7旅旅部和后勤单位被安排在章多,战术司令部则设置在勒龙和吉普之间。

克节朗地区属于河谷地形,两边的山地上长满了树木、灌木和杂草,小型的作战单位非常容易隐藏,印军就是利用这一点,组成了支撑点式的环形据点。

不仅如此,印军在制定战斗计划时特别重视对火力点的组织和运用,在克节朗河谷的重要的战略位置都提前进行了标记,并规划了火力点。因为是在山地河谷地带作战,印军在战前冒着严寒在河谷两边的山上修建了地堡群用来防御,他们就地取材,使用大石块和木材修建了大量的地堡,虽然质量差,无法抵御炮弹,但是数量多,1个连的地堡就有大约50个,更有甚者超过了100个地堡。

地堡全部都是用石头和木材修建,在山间非常隐蔽。作战期间,印军躲在地堡里向我解放军阵地射击,不仅能战斗,还能生活。

不仅如此,当时印军还在一夜时间内架设了一条40多米长,纵深约1米的战壕,辅助作战。

印军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能够使得印军用有限的作战人数,发挥出尽可能大的作战能力,但在增强战斗力同时,这样的战术也出现了一定的弊端。

克节朗河谷的山地面积大,人数有限的印军无法以有效的密度铺在山地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军要想将火力全部覆盖山地面,就需要增加每个作战单位之间的距离,而这就使得印军每个火力点之间的间隙较大,同时缺乏战术协同和火力上的联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印军的这种作战方式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最佳选择。

但印军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仅如此,印军还将阵地设置在了山腰、山谷、河边、山口等重要的战略位置,以求控制道路、河谷、桥梁和山口等重要战略位置。从军事作战角度上来看,印军这样的决策并没有问题,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对手是解放军。

解放军最擅长的就是发现敌人的弱点,并针对敌人的弱点制定相应的战斗策略。

不仅如此,印军本身在排兵布阵上也存在很大的不足。他们修建的工事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印军的火力点在部署上只注重了重点战略位置的正面,却忽视了侧面和后面,这就给我解放军提供了作战时机。另外,虽然印军建设了大量的地堡,但是他们的地堡在设计上仍然存在很大的弊端,射击孔大都集中在正面,视野窄,死角大,这就使得印军原本的优势全都变成了劣势。

在后来的战斗中,印军的表现也确实表明了这一点,他们确实在克节朗的战役中没有占到任何优势。

三、克节朗大捷,中央撤回“嘉奖电”重新修改

1962年10月20日早上,解放军炮兵部队的炮管全部都瞄准印军阵地上的碉堡群,就等着一声令下开火了。我们在等一个消息,在等着侦察部队传来印军开动的消息。没过多久,前线侦察部队传来消息,印军向我阵地出动了,得到消息后,解放军立即开火。

我军计划利用两天时间解决战斗,在第一天集中藏字419部队第155团和第157团主力部队在山南军分区的帮助下歼灭卡龙及其附近地区的印军。

同时,以第154团歼灭沙则、克宁乃地区的印军,并攻占克宁乃桥,并以1个连的兵力控制打丁,阻击散谋方向赶来的援军。以第157团1个加强营从右翼向章多地区迂回占领阵地,切断敌人西南方向的退路。

另派1个火力分队封锁掉哈东通往克宁乃的道路。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就可以顺利的解决掉克节朗地区印军的两翼,集中火力向印军主力部队进攻。

第155、157团和第32团2营向扯冬、色兄朗地区的印军进攻,随后再向邦岗丁、扯果布地区发动进攻。全部的战斗都在解放军炮兵的支援下进行。

双方交火后,解放军各部队按照预定计划开始行动。解放军炮兵第308团在战斗中以2个120迫击炮连和第11师的2个82迫击炮连组成轻便炮击群,以火力支援步兵作战。

解放军第155团主力在炮兵的支援下,仅用了半天时间就全歼了驻扎在卡龙、扯冬、绒不丢地区的印军3个连和1个营部共360多人。在战斗中,虽然印军依靠隐蔽的地堡群构成了严密的交叉火力,但我解放军硬是从他们的进攻中撕开了口子,将地堡群一一攻破,以牺牲138人的代价顺利完成了强攻卡龙、扯冬、绒不丢地区的攻坚战任务。这是对印军左翼部队的进攻。

解放军第154团在沙则、克宁乃地区遇到的敌人更是顽固,他们在这里修建了4个大的地堡群,地堡群之间又互相构成有联系的火力点,他们互相照应,覆盖纵深达到2500米。这样的火力配置使得我解放军前线指战员在指挥作战的时候顾虑较多,迟迟无法展开有效的进攻,导致一部分印军趁机逃走。尽管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在解放军对印军右翼部队的进攻中还是值得肯定的。

解放军在沙则、克宁乃地区的战斗中共歼灭印军162人,印军之前建设的大小100多座地堡全部被我们摧毁。

打完左翼、右翼,就剩下给中间的印军部队“包饺子”了。在1962年10月21日上午,解放军派出第155、157团和第32团2营向扯冬、色兄朗地区的印军进攻,并进一步控制桑采拉、嘎波拉和吉山口。

至此,克节朗河谷的战斗算是正式结束了。在这场战斗中,解放军共计消灭印军1897人,其中击毙印军832人,俘虏1065人,摧毁了印军先前建设的几百个地堡,缴获的武器弹药更是不计其数。克节朗一战,我军伤亡485人,其中牺牲151人,负伤334人。

战斗结束后,解放军各参战部队将战斗情况上报中央,这是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的第一仗,我们打得很成功。

接到前线战报后,中央军委也感到非常高兴,并于1962年向参战部队发出“嘉奖令”,“这次对印度侵略军的反击作战,我参战部队的指战员,在高原严寒的困难条件啊下斗志昂扬,艰苦卓绝,勇猛善战,干脆地歼灭了敌人,取得了初战的伟大胜利”。尽管字数不多,但看得出来,这一战的表现令中央非常满意。

没过几分钟,中央军委就将“嘉奖令”收回,又过了几分钟,新的“嘉奖令”重新发来,这一次比上一次多了两句话——“捷报频传,毛主席极为高兴”。原来是毛主席在看到工作人员给前线的“嘉奖令”后不满意,又进行了重新修改。

0 阅读:10

正观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