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靠孩子的零花钱年入百万?

七号草堂 2025-04-18 21:39:54

"学生党为偶像集资百万"的新闻标题背后,藏着怎样触目惊心的真相?当12岁小学生偷刷父母信用卡为明星打榜时,当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录制应援视频被停职时,我们不得不追问:是谁在操纵这些未成年人的疯狂行为?又是谁在暗中数钱数到手软?

粉头产业链:从"为爱发电"到"割韭菜流水线"

职业粉头早已形成严密的金字塔结构。顶端是经纪公司安插的"脂粉"(职业粉丝),中层是掌握粉丝资源的"大粉",底层则是被PUA的未成年学生。某选秀节目期间,TOP3选手的应援会集资总额突破1.5亿元,其中某粉头仅靠差价抽成就获利230万。他们熟练运用"限量""绝版"等话术,将学生早餐钱变成天价周边;更通过"不花钱=不爱偶像"的道德绑架,把追星变成赎罪式消费。

法律灰色地带:集资诈骗的完美温床

2021年某顶流后援会被曝卷款跑路,涉及金额高达600万。由于未成年人缺乏民事诉讼能力,多数案件不了了之。粉头们深谙此道:用"为哥哥买生日礼物"等名义规避监管,通过二维码收款逃避追查,甚至伪造支出明细。某被捕粉头交代:"学生最好骗,只要说这是偶像的秘密任务,他们连转账记录都会主动删除。"

德法双刃:斩断罪恶的资本之手

中央网信办"清朗"行动已下架违规APP300余个,但治本之策在于双管齐下。广东某法院近日判决首例"粉头侵占案",被告获刑3年;上海某中学开设"理性追星"法治课,用真实案例展示集资风险。正如法学专家所言:"当资本把未成年人变成提款机时,法律必须成为他们的防沉迷系统。"

追星本无错,错的是将纯粹情感异化为暴利工具的黑手。每个疯狂打榜的背后,可能是个孩子省下的救命药钱;每次"为爱冲锋"的狂欢,或许正摧毁着一个家庭的信任。当我们谈论饭圈整治时,本质上是在捍卫这样一个底线:孩子的纯真,不该是任何人的生财之道。

1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