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医生 就不能只写医生 要从患者开始写……
费用
从40万到3万
40万元押金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那位医生说那个机器一上去,就要先交17万。我家是真凑不出那么多钱……”
张立新最终获救,倒不是因为凑够了钱,而是家属不放弃,后来换了一家医院。
“我们仔细研究了患者自带的所有检查报告,他说的那个机器应该是左心室辅助装置,我认为这个患者用这个机器的可能性是有,但并不是很大。从他整体情况看,可以不用这个机器。当然近20万的机器一上去,患者确实更安全,但患者经济条件不允许。做冠脉治疗,风险高一些,可我们成功了。”
患者最后花了3万多块钱,获得了一个比较满意的治疗结果。
说上面那段话的医生叫刘和平——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副院长、心脏内科学科带头人、心脏内科主任(哈医大一院心脏内科原主任)。
他们科的医生都知道刘教授有个理念,“光考虑患者的治疗是不够的,还要考虑患者经济上能不能负担。”
在患者经济能力能负担的前提下解决问题,才是最优解。
解决问题
临床治疗,很多时候是要冒风险的……
有一台手术让刘和平教授印象特别深刻。
胡大海来自农村,患有心梗以及快速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在当地医院经过四五次电击(电复率),人仍然没有转为窦性心律。当时,医生告诉家属可以准备后事了。
家属发动周围所有人,打听到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联系上了刘和平教授。
“我一看心电图,我说必须来!家属就问能不能死在路上,我说有可能;拉来有没有死的可能,死手术台上?我说这个可能性有,但不是特别大。你现在没有别的办法,在家就是等死,心率达到200次/分,再这样跳几天就跳死了。家属问需要多少钱,我说你们是低保,不需要家里花太多钱,但几千块钱还是要花的。患者最后来了,各项指标调整到可以耐受手术后,第二天我们就给他做了心脏射频消融术。我知道射频消融一旦成功,他的室性心动过速就算治好了。”
结果就是,做完心脏射频消融,在CCU(心脏重症监护室)观察了一天,患者全面好转。
最后,患者是呼吸正常、心率正常地在家人陪同下自己走出了医院。
这个病例让刘和平教授非常骄傲。
在心脏内科,重症患者和家属能不能承担风险,医生能不能把控风险,直接关系着患者生死。
“临床没有100%的东西。”刘和平教授说。
厉害的医生,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恰当的选择。
刘和平教授团队为患者进行心脏射频消融术
选择
“转窦”,心脏射频消融患者的天籁之音
刘和平教授有一句话,“心脏手术没有小手术!”
以心脏射频消融术为例,主要治疗的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室旁道、双径路、房颤、房扑、室早、室速等,每种手术的策略和耗时均不同,对患者来说体验也不同。
术中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并标测定位,然后将导管经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经过射频电流产生热效应,阻断心脏电路传导束或起源点以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
手术全程都需要医生的准确判断和选择!
比如用多大的功率、温度,还有找病灶的过程!有的患者,发病的心脏通路与正常通路离得非常近,这就需要医生在消融时精准操作,少消了,手术会失败;多消了,正常心跳受影响。
医生的每一步操作
都至关重要
消融踏板一旦踩下去
不可逆!
“转窦了”
对进行心脏射频消融术的
心律失常患者来说
无异于天籁之音
窦性心律才是正常心律!
心脏射频消融术,非常重视理科思维,年轻医生没有五六年的跟台,上了台都不知道干嘛。而刘和平教授在心脏内科专业,已经工作了41年。
刘和平教授在远东医院心脏内科医生办公室分析患者病情
41年
从小刘,到刘主任,再到刘院长
时代机遇最能造就成功者。
70年代末恢复高考,刘和平考取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
“那个时候有个工作就不错了,能上大学就行。”
1978年高考的竞争之激烈,众所周知。
大学一毕业,入职一家三级医院,工作环境不是很理想,刘和平想改善自己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登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觉得心脏内科挺好,于是在老百姓普遍不知道什么是研究生的时候,1984年,刘和平又考取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心脏内科专业的研究生。
90年代,刘和平抓住机会,赴德国柏林心脏病中心,也是欧洲最大的心脏病中心留学。
一去4年多,获得了博士学位。
他靠自己改变了命运。
2024年,是刘和平在心脏内科专业的第41个年头。
从小刘,到刘主任,再到刘院长;从青年时代的意气风发,到现在又高冷又可爱的率真小老头。
他平时不怎么笑,话也不多,但一句话就能聊到点上,说到痛处与短板,科里医生有点怕他。
但接触时间久了,会发现——率真一辈子的人不常见。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人虽然普通,但要把事做到一个超人的水平,把事做完美。”
中午,正在和手机AI激战围棋的刘和平教授透过小眼镜,哈哈一笑。
(注:为保护患者隐私,文中患者采用化名。) 来源 | 梁金苓 刘佳 编辑 | 邱雪 审核丨 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