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一首熟悉的旋律在电视机前响起。
你或许不记得它的名字,但那些歌词却瞬间勾起了武汉人的记忆。
“汉阳门花园”,这首歌唱的是长江边上的小街巷,也是无数武汉人记忆中的生活片段。
当天晚会的“主角”却不是那两位备受瞩目的专业歌手,而是一群普通的大学生——武汉科技大学沁湖之声合唱团的成员。
他们会以怎样的方式诠释这座城市的情感?
又为何成为晚会上最亮眼的一部分?
央视上演《汉阳门花园》,沁湖之声合唱团参与演绎谈到这场演出,就不得不提沁湖之声合唱团本次的表现。
作为这首歌曲的核心合唱部分,他们的和声无缝融入了主唱冯翔和周传雄温暖的歌声中,让这首歌一下变得更加有层次。
据了解,这首歌特别选取了武汉分会场进行录制,而合唱团的加入,则为作品本身注入了满满的青春气息。
这并不是沁湖之声第一次登上央视舞台。
在此前举办的央视春晚上,他们就以充满活力的表演,为武汉分会场的开场节目《星汉耀江城》贡献了青春的声音。
无论是高喊荆楚地标“是那个事”,还是投入每一段旋律的演唱,他们都用歌声向全国观众传达了武汉精神的独特魅力。
或许,再雄厚的旋律也总有停顿的时候,但属于这些大学生的努力却不会停止。
这一次,他们不仅仅是在表演,更是让这座城市看到了年轻人的力量。
从“星汉耀江城”到“汉阳门花园”,他们如何展现武汉精神?
两场表演背后,是无数次的排练与学习。
合唱团的成员是清一色的学生,但他们表现出的投入感和专业度却常让观众忘记了他们的身份。
“我们每一个音都要精准到位,因为这不是在课堂上随便唱唱,而是整个城市的声音。
”21名成员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激烈磨合,每一句歌词都被推敲、调整,直到达到导演组的要求。
尽管过程辛苦,但成员们普遍表示获益颇多。
他们不仅练习了歌声,也通过与歌曲主题的结合,感受到了武汉人那种坚韧和团结的精神。
对于生长在这座城市的学生来说,能够通过歌声传递这种情感,是一件充满骄傲的事情。
“我们好像终于找到了一种表达我对武汉的爱意的方式。
”一位成员这样说。
青春的声音总是带着些天然的干净和温暖。
或许,这正是沁湖之声能够拨动观众心弦的原因,他们虽然稚嫩,但他们真诚。
青春与热情的碰撞,汉口里的MV拍摄细节揭秘除了央视晚会的现场演出,沁湖之声在今年元宵节还参与了《汉阳门花园》的MV拍摄。
摄制地点选在了有着武汉本地风情的汉口里,从黄昏到午夜再到凌晨六点,灯光一次又一次照亮这片街区,在歌声中留住属于武汉的瞬间。
参与拍摄的21人,不少都经历了自己的“第一次”——第一次参与大型MV录制,第一次熬夜工作,第一次站在长枪短炮面前唱到声音沙哑。
站在镜头前的他们并没有过多修饰或舞台装扮,有的甚至只穿着简单的合唱服,站在人群中几乎不起眼。
但到了正式开拍后,他们的表情和声音却让整个场景充满了感染力。
“一开始有紧张,但后来就没有想那么多了。
我们就在唱,想把自己看到的武汉唱出来。
”拍摄后,一位成员如是说。
通过镜头,他们发现艺术表现与日常情感其实没有距离。
街头的一块招牌,邻里的一句问候,都能成为共鸣的桥梁。
美育育人显成效,沁湖之声合唱团的11年成长之路实际上,沁湖之声早已不是新人。
在过去的11年时间里,这个合唱团从一支普通的学生社团成长为学校的一张文化名片。
他们先后在国内外多场重要赛事中斩获佳绩,也多次受邀参加重要演出,为观众带来展现当代大学生风貌的精彩表演。
但在他们看来,比演出本身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团队意识和艺术素养。
“以前觉得唱歌就是会就好了,但其实它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更沉稳,更求完美。
”一位曾经的成员回校时这样感慨。
也是因为这样的积淀,沁湖之声能够在央视的舞台上从容站立,用歌声赢得更多关注。
结尾:用青春书写城市记忆在晚会结束后的某个夜晚,武汉的老街巷依然灯火通明,沁湖之声的歌声仿佛还留在空气中,久久不散。
这不仅仅是央视舞台上的一场演出,还是武汉这座城市传递给全世界的一份名片:这里有江水奔流不息,有历史沉淀深厚,还有一群年轻人用最纯粹的方式去传递情感。
那些歌声在告诉我们,每一座城市都需要有人去倾听、去表达。
而这群大学生,用歌声写下了属于他们的青春和记忆。
也许几年后,他们会各奔东西,也许他们会成为这座城市的另一个符号,但那句“青春在这里欢唱”的旋律,注定会成为这座城市记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