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种菜出苗后如何浇水施肥,避免叶子发黄和倒苗?

呼吸缓存 2025-02-14 16:07:04

老张今年刚刚决定自己种点菜,为了吃上新鲜没有农药的蔬菜。

入秋以后,他兴致勃勃地在院子里安排了不少田地,种上了菠菜、生菜、茼蒿等。

但是没过多久,他发现一些秧苗的叶子开始发黄,甚至有几株立刻枯萎倒下。

这让老张有些困惑和烦恼。

他每天精心打理,为什么这些小苗子还是长不好?

这是许多初学者容易遇到的问题,在秋天种菜后,如果浇水和施肥不当,可能会导致秧苗生长不良,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浇水的关键要素

首先我们来说说浇水。

很多人觉得浇水是个简单的事情,还认为“不怕旱就怕涝”,把水浇得透透的反而更好。

但事实并非如此,尤其是秋天种植的这些浅根系蔬菜,浇水不对反而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刚刚出苗的小菜苗根系还比较脆弱,浇水太多容易缺氧,导致沤根。

而如果浇水太少,土壤干旱,苗子同样长不好。

在秋天这样的过渡季节,浇水更要掌握好时间和量。

最好是在早上和中午时段结束,避开傍晚。

早上浇水后,经过一天的阳光照射,水分能够逐步蒸发,菜苗不容易生病。

而傍晚浇水,则可能导致一整夜的大湿度环境,这样很容易使苗子患上猝倒病和立枯病。

小李上个月在阳台上种了几盆生菜,刚开始她总是晚上浇水,结果叶子变黄的情况很严重。

后来,她听取了有经验的邻居阿姨建议,改在早晨浇水,并且不再浇得太多,每次只是保持土壤的湿润,这样出苗后的生菜逐渐恢复了生机。

施肥的适宜方法

菜苗出土后,大家都会想着让它们长得更快更壮,所以想到施肥。

但过多的肥料却可能产生副作用,反而会烧苗,让苗子生长受阻。

温和的底肥已经足够小苗使用了,不需要再额外大量施肥。

对于生长弱小的秧苗,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肥料,但要注意浓度。

比如说,用尿液可以兑水10倍,再使用时不至于对秧苗造成伤害。

化肥按0.1%来配制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幼苗阶段根系耐受不了过浓的肥料。

如果你有给家里植物施过肥的经验,你会发现浓度高了反而把植物弄得黄不溜秋。

大蒜作为田间植物一般在入冬前不需要特别施肥,只需春天返青时再进行追肥即可。

而如果有机肥充足,可以在入冬前在表面撒一层有机肥,上面再用些玉米杆或杂草覆盖,这样既能保暖,又减轻土层板结,有利于来年提高产量。

延长植物的生长期

秋季露地种植的蔬菜,除了越冬蔬菜,如大蒜、小葱、生菜等,还有生长期相对较短的蔬菜,如菠菜、茼蒿。

但不管是哪一种,幼苗时期一个浇水一个施肥都不能太随意。

只有合理的管理,才能使秧苗健壮生长。

在过程中,有些专人种植的新手,想迫不及待看到苗子长大,不知不觉中加大了水量和肥料的量,以为有了这些苗子就长得更快。

“一口吃不成胖子”,苗子也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只有掌握好量和值,才能让它有一个长久的生长期。

同样,延长植物的生长期就是在给它们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那么植株也会变得更强壮,产量和质量也都会更高。

市场上有很多关于如何施肥浇水的“秘诀”,但其实并不复杂,很多只是一些基本的原则反复实践而得出的经验。

一定要结合实际,不要一味地盲从别人的说法,要针对自己菜地的情况灵活运用。

避免常见病害

在种植的过程中,老是听到邻居抱怨,说自家的蔬菜不是苗子黄了,就是倒苗了。

其实,这些问题多半都是浇水和施肥的方法没有掌握好,看似简单的工作,实际非常关键。

举个例子,浇水过多不仅会导致植物根系缺氧,还容易滋生病菌,导致病害如猝倒病和立枯病。

这两种病害在幼苗期特别常见,一旦发生,不仅影响秧苗的生长,还可能导致大面积的作物减产,同样,施肥如果掌握不好次数和浓度,也会让菜苗生病或烂根。

为此,我们在施肥和浇水之前,不妨多看看周围有经验的老农是怎么做的,或者参考靠谱的农业书籍和资料,学习别人的经验,从而减少自己的失误。

结尾:其实,种植蔬菜和养育孩子有很多相似之处,都需要细心和耐心。

每一步都要精心打理,照顾好每一个细节。

秋天种菜后,只要我们在浇水和施肥时注意这些关键点,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问题,让我们的菜苗长得更健壮茁壮,收获更多的喜悦和成就。

通过有效的频率和浓度,对待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才能使其生长稳健,更加富有生机。

希望大家在秋季种菜时,都能掌握好这些注意事项,收获一个丰收的季节。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