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固态电池跑起来了,但量产为何还要等5年?

成思远聊汽车 2025-03-02 19:34:39

电动汽车,是未来出行的大势所趋,这几乎已经成为了全球共识。但续航焦虑,就像一个挥之不去的幽灵,始终困扰着潜在的电动车主们。充电时间长、充电桩分布不均、续航里程在低温环境下大幅缩水,这些问题都让不少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望而却步。 那么,有没有一种技术,能够彻底解决这些难题,让电动汽车真正实现“油车平替”呢?固态电池,或许就是答案。

最近,梅赛德斯-奔驰的一则消息,在汽车圈激起了不小的波澜:他们基于EQS车型打造的固态电池测试车,已经正式上路测试了!据说,这辆测试车搭载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达450Wh/kg,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即使在以“不限速”著称的德国Autobahn高速公路上狂飙,也能跑900多公里。电池体积还缩小了33%,重量减轻了40%。这无疑给整个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也让“1000公里续航”这个曾经遥不可及的目标,变得触手可及。

奔驰这次的高调亮相,自然也引来了不少质疑的声音。有人说,这只是概念炒作,距离真正的量产还远着呢;也有人说,奔驰用的其实是“准固态电池”,并非真正的全固态电池,技术含量没有那么高。更有甚者,直接搬出了“PPT造车”的帽子,扣在了奔驰头上。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了解一下,什么是固态电池。简单来说,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使用的是液态电解质,而固态电池则用固态电解质代替了液态电解质。这就好比把一杯水换成了一块冰,虽然都是HO,但状态不同,性质也大不相同。固态电解质不易燃,安全性更高;离子电导率更高,充电速度更快;能量密度也更高,续航里程更长。

当然,固态电池也并非完美无缺。目前,固态电池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成本高、难以量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车企都在积极研发固态电池,但却迟迟未能实现大规模量产的原因。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固态电池主要分为三种:聚合物固态电池、硫化物固态电池和氧化物固态电池。它们各有优缺点,例如聚合物固态电池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但离子电导率较低;硫化物固态电池离子电导率高,但对空气敏感,制备工艺复杂;氧化物固态电池稳定性好,但成本较高。

奔驰这次使用的固态电池,是由一家名为Factorial Energy的美国公司提供的。这家公司由两位华裔创始人创立,在固态电池领域拥有多项核心专利技术。值得注意的是,Factorial Energy的核心技术FEST被官方注释为“准固态电解质技术”,而与奔驰合作的solstice电池则被标注为“全固态电解质材料”。这其中的区别,就如同“冰水混合物”和“纯冰”的区别。虽然都含有固态成分,但性能和应用场景还是有所不同。

那么,奔驰的这款固态电池究竟是“真固态”还是“伪固态”呢?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答案。奔驰和Factorial Energy都没有公布太多技术细节,我们只能从已有的信息进行推测。从测试车的表现来看,这款电池的性能确实非常出色,续航里程和能量密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这并不能证明它就是真正的全固态电池。或许,它只是介于“准固态”和“全固态”之间的一种过渡形态。

无论如何,奔驰的这次尝试,无疑为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增添了新的动力。在奔驰的带动下,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到固态电池的研发和应用中来。

与国外车企的相对谨慎相比,国内车企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更加激进。上汽集团计划在2026年第四季度实现固态电池的量产;广汽集团也宣布将在2026年将固态电池搭载于昊铂车型;比亚迪和长安汽车则将目标定在了2027年。这些车企在电解质路线的选择上也各有不同,有的选择了聚合物,有的选择了硫化物,有的选择了氧化物。这说明,固态电池技术路线的多样性,也增加了未来市场竞争的不确定性。

除了车企,电池供应商也在积极布局固态电池领域。宁德时代计划在2027年小规模量产固态电池;华为则通过专利技术授权和与厂商合作的方式参与其中。例如,华为与卫蓝新能源合作开发的固态电池,未来有可能应用于小米汽车上。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固态电池虽然已经从实验室走向了道路测试,但距离真正的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成本高、技术难度大、产能有限等问题,仍然是制约固态电池发展的瓶颈。

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下降,固态电池的前景依然光明。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数百亿美元。届时,固态电池将成为电动汽车的主流动力源,彻底解决续航焦虑,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固态电池的未来,充满了挑战和机遇。谁能率先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大规模量产,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这场关于未来电池的争夺战,才刚刚开始。

总而言之,奔驰的固态电池路测,只是固态电池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小小节点。未来,固态电池的发展之路依然漫长,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固态电池终将成为电动汽车的终极解决方案,彻底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 这场技术革命,不仅关乎汽车行业的未来,更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

0 阅读:2

成思远聊汽车

简介:成思远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