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1瓷”是如何引领陶瓷领域创新的?这场专题讲座告诉你

艺术时间ArtTime 2021-07-13 01:51:36

"7501瓷”不仅在器型设计和装饰艺术上至臻至美,彰显了独特的时代文化气息和浪漫主义情怀,在工艺技艺和科技角度也堪称时代巅峰。对于这样一类瓷器,它因何产生又是如何引领日用瓷器各类标准、并启发陶瓷领域创新的?7月10日,一场围绕“7501瓷”主题的专题讲座在上海中心大厦37楼宝库文化中心·珐琅厅举行,各方“大咖”带领大家重回1975,一起诉说和探讨制瓷背后的故事及其价值。

原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副所长 杨火印

1975年1月,设在江西的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研究所根据指示,要求制出当今世界一流或者超一流瓷器,同时也是为领袖所作的日用瓷,因其指示文件为1975年01号文件,故被称为“7501瓷”。在当时,对"7501瓷”的研发工作则被称为“7501工程”。“当时,陶研所组织40余位顶尖高手,先后克服了材料、造型、纹饰、烧制等极端困难,突击研制设计,选用最好的原料,用最高的工艺进行生产。”据原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副所长杨火印回忆当时的情景,“经过匠人们数月的不懈奋战,陶研所共烧制22窑,入窑14103件,实际成品4200余件,平均合格率近30%。”

“7501瓷”是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累积下来的精湛技术成就的再现,它的质量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上所达到的成就,到今天都是无与伦比的。

对此,著名瓷器鉴赏家刘超表示:“7501瓷”是以极珍稀的临川高岭土为重要基础原料,经过1400°C高温烧制而成的日用陶瓷,其通体晶莹剔透、洁白如玉、具有耐磨损、抗腐蚀性和无铅无毒的特性,且存世稀少,在艺术价值和工艺技术方面均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高度,是科技与工艺的完美结合,其具有「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 的特点。

自“7501瓷”流入民间并逐步被大众所知晓后,许多国内外藏家所知晓并开始争相收集"7501瓷”。19年前,即2002年,在上海西郊宾馆翠园厅,爆出了轰动整个中国藏界的大消息——新加坡藏家马晓峰与张曙阳签署整体转让协议,张曙阳先生斥资3600万元人民币买下马晓峰手中565件“7501瓷”。

19年来,“7501瓷”的价值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认知与推崇,堪称收藏市场中最为炙手可热的顶尖收藏品类,然而,由于早期市场沉淀已经完成,新晋藏家在市场中能够见到“7501瓷”真容的机会极低,遑论收藏。与此同时,出于对“7501瓷”的敬仰与追逐,各种“7501瓷”仿制品也在市场中以各种方式流行着。实际上,今天中国藏家对于“7501瓷”的系统学术梳理细致而到位,而越是认识清晰,藏家也就越清楚,复制“7501瓷”的难度有多大。对此,坐拥“7501瓷”最大宝藏的张曙阳可能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他表示,瓷器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就是器型,对于众多仿制者来说,手中并没有真品素材参照,如何能仿得出来!

由于深知其中难度,从当初从马晓峰手中整体买下7501瓷就有复制想法的张曙阳,直到19年后的今天,才将梦想变为现实。在此次专题讲座上张曙阳与特邀嘉宾们不仅与大家分享了瓷器背后的故事及收藏“7501瓷”的心得和体会,并为观众进行了宝库季度系列大展第2回 “傲立——为大国时代绽放”「7501瓷」上海特展的导览,带领大家零距离观赏了“7501瓷”的润与美。

著名瓷器鉴赏家刘超

著名收藏家张曙阳

据悉,本次从6月30日将持续至7月24日,现场不仅展出由张曙阳从多年珍藏的“7501瓷”中遴选出的100件珍品,更是详细展现了“7501瓷”的前世今生。

(正文完)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