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之外的金庸,同样刷新我们的认知

娱情予理吖 2023-04-01 15:06:58

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

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这只是侠之小者。

江湖上所以尊称我(郭靖)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助守襄陽。然我才力有限,不能为民解困,实在愧当“大侠”两字。

你(杨过)聪明智慧过我十倍,将来成就定然远胜于我,这是不消说的。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

——金庸《神雕侠侣》

金庸的武侠世界,英雄行侠仗义。

那么,现实中的金庸又是怎样的呢?是否还像他小说中的英雄,一身侠气,为国为民?

今天,就来聊聊金庸的侠气。

1941年,金庸(那个时候叫查良镛)就读于浙江联合高中。

这个学校的训导主任很是严厉,有事没事就辱骂学生,他还有一句名言:叫你永不得超生。

同学们很是气愤,但又无奈。

金庸自然也是,他看不惯沈乃昌经常辱骂学生,心中一热,就想行侠仗义,于是写了一篇文章《阿丽丝漫游记》:

一天,阿丽丝小姐来到校园,忽见一条色彩斑斓的眼镜蛇东游西窜,伸毒舌,喷毒汁,还口出狂言,威吓学生:我叫你永不得超生……

文章一出现在学校的壁报,同学们便争先恐后地去看,大家自然心知肚明这条眼镜蛇就是指校训导主任沈乃昌,纷纷偷笑不止。

沈乃昌看到文章,气得全身发抖,立马跑到校长那里告状并要求:请立即开除他。

几天后,金庸就被开除了,被迫转到衢州中学念完高中。

1943年,金庸就读于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文系。

那个时候,金庸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外交官”,以便随时为国出力。因为在日寇侵华战争中,金庸的家毁于一旦,母亲和弟弟也死于非命。

不过,这个大学可不是一般的大学,说得明白点,它就是国民党培训高级干部的地方,校长就是赫赫有名的国民党主席蒋介石。

因此,这个大学的国民党派学生很是牛逼,经常有意无意地瞧不起甚至欺负其他党派学生。

一天,他们之间又起了冲突,国民党派学生把其他党派学生揪到操场,轮番地进行辱骂和殴打。

金庸实在忍不下去了,再次挺身而出,行侠仗义。

金庸冲到政务处,大声质问学校领导,为何纵容国民党派的学生如此胡作非为……

自然,英雄侠客从来就不是这么好当的。

金庸再一次被学校勒令退学。

越女剑

1957年,“大跃进”兴起。

一直奉行讲真话的《大公报》也开始说假话了,说什么粮食亩产三、四万斤等等。

那个时候,金庸正好在《大公报》工作,恰好又到过广东,知道实际情况。

于是,金庸再一次坐不住了,他找到报社领导直言不讳:这不可能,这个事情是假的。

谁知报社领导说,你就这样做。是假的话,你要么就不做,你要在我们这里做,就非这样做不可。

金庸很是气愤,认为新闻工作不应该这样做,作为一个大报,怎么能这样不负责任呢?

于是,金庸便从大公报辞了职。

2005年,金庸在央视《面对面》节目中再次提到媒体的良知。

金庸说,中国的媒体很堕落——说他批评学生,说桃花岛要给他造个铜像,说他已经到了桃花岛,在举行奠基的工作。

金庸还说,他做媒体的时候,有记者造谣,马上开除。

1959年,“反右运动”正开展得轰轰烈烈,到处充斥着谎言。

但有一份报纸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那便是金庸创办的《明报》。

金庸在《明报》的发刊词中表明了立场:维护社会公信。

随后,金庸以《明报》为主要阵地,常常抨击那些“假大空”的新闻和事件,发出了既公正又独到的声音。

这自然惹怒了那些江湖大佬,金庸成为了他们第二个要除掉的对象。

不过,金庸就是金庸,不一样的金庸。

就在播音员林彬被害后,金庸连续发表了两篇社论《烧不灭的声音》、《敬悼林彬先生》予以坚决地还击。

最危险的那段日子里,金庸到欧洲躲了一个月。

金庸说过,虽然他成为被暗杀的目标,生命受到威胁,内心不免害怕,但是他绝不屈服于无理的压力之下,以致被他书中的英雄瞧不起。

香港回归之前,金庸曾经被邀请到港督府走了一遭。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希望在香港的问题上得到金庸的支持,那就是不归还香港。

金庸果断地拒绝了她。

金庸认为,香港本身就是中国的地方,签订的条约也已经到期了,香港应该归还中国。

这,便是金庸,这,便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金庸说,思想家中,我最推崇孟子,推崇至大至刚的大丈夫气概。所谓浩然之气,就是侠气,就是性情中人。

金庸也在其作品中希望传达的这样的主旨:……重视正义和是非……歌颂奋不顾身的为了正义而奋斗……

金庸是这样说的,也这样写的,更是这样做的,正如他笔下的侠客一样!

0 阅读:19